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是教育的世纪,高等教育表现出新的 发展趋势;知识更新迅速,教师应不断充实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方式与考试测评系 统趋于多元化;创新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相互关 系逐渐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为了推进高校持续发展,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员工队伍,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内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通才体育──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思想抉择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21世纪是当代中国高校体育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中国高校体育界人士开创了当前体育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中国高校体育思想必然要由当前的多极化走向一种新的综合。我们认为这种新的综合就是通才体育思想。通才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科学性和人文性赢得了欧美高校体育的巨大成功,曾被我们舶来,又被我们失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要,在社会的导向、国家的干预、教育的推动以及体育自身的要求和努力之下,通才体育必然要在中国高校由“失落”转为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4.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校义不容辞 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现行的过于偏重知识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受教育者全面发 展,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社会责任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两方面探讨了高校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利益相关者互动需求、高校自身发展前提和结果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社会责任的来源和依据;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导创新等角度提出了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前,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重视的焦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稿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审视社会发展,传承精神文明,倡导社会和谐,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坚持面向高校和社会,展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高等院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面向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稿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审视社会发展,传承精神文明,倡导社会和谐,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坚持面向高校和社会,展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高等院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面向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稿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6):F0003-F0003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审视社会发展,传承精神文明,倡导社会和谐,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坚持面向高校和社会,展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高等院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面向2l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地方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找准位置,抓住机遇、突出特色、拓宽办学路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新思路。指出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跨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提出了要改革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培养目标由专业型转向复合型,结合本院实际,探索“宽基础、重应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本世纪末将本院建成合格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将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校带入21 世纪。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的特征、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经济运行高度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传统经济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应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兴衰的大事,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首先必须正确理解“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内涵。其次,高等学校必须进行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更新。最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还应体现在高校的所有育人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作为汇集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行政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管理意识滞后、管理效率低等,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高校要想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求生存,就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队伍和管理方法上实现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高等教育的本质则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活动。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否则就会导致教育质量滑坡。这一点,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要求大学培养出更多基础宽厚、知识广博、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前提是必须始终重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所高校学风、…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高校怎样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培养建设者、接班人服务呢?笔者提出了,需要有一个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高,乐于奉献的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高等院校与社会紧密结合,更加注重人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人才个性发展,特别是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世纪,同时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与进一步拓展,呈现终身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趋势的世纪。高校图书馆要在知识管理和传递中及时地反映出时代的要求,通过组织创新、服务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文化品位和知识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创新。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农林高校仍然面临着不利的社会环境;而高校自身同时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结构设置不尽合理等薄弱环节。因此,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其次,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多元化,并且在专业设置上要突出特色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8.
稿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9(2):F0003-F0003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审视社会发展,传承精神文明,倡导社会和谐,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坚持面向高校和社会,展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9.
稿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重庆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思维审视社会发展,传承精神文明,倡导社会和谐,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坚持面向高校和社会,展示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得到重视,如何保持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高质量有效互动是高校、政府和社会都关心的话题。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服务学习理念以重新架构“服务”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而得到许多国家及高校的重视。从理念维看,以关注师生与社区发展福利直接反哺人才培养;从制度维看,通过加大“政校社”制度保障多元助力人才培养;从实践维看,在注重中心机构实体建设中在地化落实人才培养。深入了解和反思借鉴这一点能为中国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社会服务职能深度发挥、教与学质量整体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