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和消费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为商品的丰富性和消费的多样性提出了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的要求。商品美、消费美已不再是人们的响往和追求,它已经成了或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现实,生活的美化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隐身于商品和消费之中的美神虽然珊珊来迟,但她毕竟来了,把美学由哲学的殿堂中请出来已不再是空谈,美学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任何学科的诞生都是以实际需要为前提的,美学的诞生就是这样。美学从诞生时起,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的宠儿。不少有识之士为之奋斗,要…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符号赋予的意义。对消费的过度追求导致人们失去理性,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人们的心灵受到商品的异化。乔治·爱略特在其作品《米德尔马契》中展现了广阔的消费文化图景,反映了消费主义泛滥的文化现象和她对消费文化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把消费文化诊断为一种现代社会疾病,并提出了医治此疾病的药方。  相似文献   

3.
自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物质生产和物质商品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对象,而非物质商品问题的研究少有涉及。但是非物质商品已经作为社会消费品在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物质商品一起构成了人们生活、生产的日常需要。以数字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形态中,非物质生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物质要素投入创造商品品牌价值,非物质商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商品。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次性的,且会发生边际价值递减现象;而非物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却在重复使用,其价值在普及中爆发式递增。智力劳动通过互联网在“社会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规律已经表现出来,智力劳动的异质性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非物质商品的价值存在着操作性困难。这对传统商品及其价值理论形成实践性和实质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1 社会生产的终极目的是消费。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为用户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也必须以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消费为前提。企业生产商品是为了实现价值,获得经济利益。马克思指出:实现商品的价值是“惊险的跳跃”。在市场上,企业作为卖方处于被动地位,顾客作为消费者、购买者处于主动地位。顾客或用户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一个没有用户的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一个企业来说,能否千方百计地寻找需求  相似文献   

5.
经济科学是社会经济的理论表现,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很多情况下是对社会经济的趋前反映,它是社会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软件”。而社会经济是获取财富,以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而也是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要求把生产、分配、交换(或流通)、消费连成统一的整体。其中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桥梁的流通,是这个统一体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领域,它与生产、分配领域一样,也应该有它自己运动的客观经济规律。思格斯说过,产品贸易一旦离开生产木身而独立起来,它就会循着新因素本性所固有的规律进行①。在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商品供给与市场商品需求规律,就是流通领域中一条重要的经济规律。认识和利用这一规律,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名符号性质简议孟华消费者选择商品、企业的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a、实指消费。如在副食品市场购买鱼、肉、蛋等商品时,消费者凭商品自身显露的外在特征或实物形态进行挑选,而不是凭借符号媒介──牌子。“实指消费”是一种最古老至今还常用的消费方式。b、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做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有它自身的、内在的规律性。所谓“规律”,即事物的本质联系,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规律最本质的属性是它的客观性,规律客观性最明显的表现,则是它的必然性,普遍性和重复性。正因为规律有以上这些基本特征,就使得对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成为我们实施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民族融合的共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或一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当它同许多或几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却长得生机勃勃。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同样存在的。民族融合就是共生效应的一种反映。 所谓民族融合,是指一切民族经过长期交往,互相学习和影响,相互依存,民族差别逐渐消失而融为一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民族融合创造了必要条件,民族融合又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包装既是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它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包装设计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到能否获得顾客青睐,扩大商品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人民群众文化修养的水平.为此,我门必须重视商品包装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崛起,网络购物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手段。本文通过网购时代的"复刻奢侈品"的消费现象入手,讨论互联网消费中商品物质性的集中呈现和展演所体现的文化逻辑。通过对三种复刻奢侈品消费的研究表明了一种消费中物质性相对于符号性而言开始更加受到关注的趋势,同时此类消费体现了符号性与实用性平衡的消费逻辑回归。此类研究有利于剔除以往在商品消费中过多考虑的性别或阶层的因素,立足互联网文化传播的视角,通过呈现商品中物质性的展演从而深化人类学关于消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时尚与市场     
<正>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有些商品一时风靡全国,有些商品被青年男女所倾倒,有些商品最初只为少数人青睐,事过几年却倍受男女老幼的欢迎,这正是习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时尚,在消费领域的典型表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注意到,时尚的商品往往是畅销的商品,在商品“生命周期”的试销阶段有较好销路的商品,往往因时尚而迅速进入畅销阶段,可见商品时尚对市场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消费风俗学是研究消费风俗运动形式及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反映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消费风俗,即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关于消费的风俗习惯,实际上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具有流行性、稳定性、经常性的一种消费行为方式,它往往通过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烧以及精神文化等消费活动表现出来。消费风俗包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现象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初见端倪,但在人类的语言库中“高科技”或“高技术”却是一个新词,它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究竟什么是“高科技”?似乎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定义。由此足见高科技现象的复杂性。 人们通常所言的高科技不外乎有这样两种含义:其一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高、研究与开发投资比例高的企业及其产品,也就是高科技企业及其产品。将高科技企业的情形推而广之,便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其二指的是以当代最新科学成果为基础的新技术。显然,前一种认识侧重于经济学领域,它旨在对产业、企业及其产品的水平做出一定的技术评价,而后种认识则偏向于科学界领域,它是从技术与科学的主要方面来讨论高科技现象的。因此,它们都没有能对具有多方面属性的高科技加以宏观的整体性概括。将上述两种视角作为深入考察高科技现象的进路,那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若以它们作为路径,浅尝辄止,则其内在的局限性不仅会造成片面浅陋的理论,而且还会在实践中导致相应的“瓶颈效应”。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在大自然的背景下,高科技主观为一种以知识和智力运作为核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所固有的系统性使得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称其为高科技系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和作为消费文化支撑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美女作家群”、“80后”等一系列文学现象。本文提出“媒介文学事件”概念,从理论上找出这类文学现象运作的一般规律。首先通过特征描述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概念,其次将定义要素转化成一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并进一步认为,“媒介文学事件”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16.
“革命加恋爱”小说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普遍流行 ,从自身的主题模式看 ,恋爱有着强大的粘合性 ,革命是变量 ;它大多产生在上海这个 30年代的文化消费都市 ,“文化街”的繁荣为其流行与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媒质 ;30年代的作家置身于“文化街”与“亭子间”之间进行文学实践 ,这种文学生产方式将革命与恋爱相粘合产生出大量文本形态。主题模式、文化传播、作家的文学生产方式三者的结合使得“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成为 30年代上海独有的一种文化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上,有的商品滞销积压,有的商品供不应求,名牌商品一直紧俏难购。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它们的质量信誉不同。所谓质量信誉,指的是商品的经济状况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用户对商品的满足、信任的程度。质量信誉是观念性的东西,但它对商品是否能畅销起决定的作用,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要使企业能够生存并得到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商品)拥有良好的质量信誉,在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占优势,处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质量信誉的问题,寻求其规律,并用之于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就成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一项任务。本文以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为例,从货币形态上对质量信誉的有关问题进行定量描述,并提出算计方法。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于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探究现象之间的联系,考察一种现象怎样变化为另一种现象,人们因此会产生什么样的反映等,是认识论的很重要的课题。以下谈谈自己通过学习《资本论》方法所得到的粗浅认识。马克思研究商品的价值是从价值的现象形态——交换价值入手的。在一步步揭示出各种商品的内在本质后,又返回来考察价值如何表现为价值形式。马克思说:“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  相似文献   

19.
细细审视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的“毛泽东热”、“领袖热”现象,我们发现,昔日被视为神圣的“领袖”已经开始从特定的意识形态领域扩张出来,正在走向世俗化、流行化,甚至变成为一种特殊的即时性消费品,这些正是当今转型期文化的重要文化代码。 当今,文化已由往日或由精英(知识分子)文化,或由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向文化的多元,而新出现的大众(消费)文化在强大的商业话语的支持下,以它强有力的冲击力慢慢地向主流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合并会计报表中流行的“坏帐准备”抵销分录以及企业集团内部一方的商品 (或产品 )出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 ,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这样将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进行人为粉饰会计报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