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紫鹃——《红楼梦》人物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鹃是《红楼梦》中一个成功的侍女艺术典型。她是黛玉的莫逆知己,聪敏伶透,善解人意,又有义胆侠骨,刚强正直。她不但无微不至地关照黛玉的衣食起居,而且关怀着黛玉的精神生活;在黛玉的婚事上,她敢于直言进谏,又能够矢志不二,勇于向封建家长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抗争,闪现出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火花。紫鹃的形象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般“义仆”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在中国古代诗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宝剑成为英雄的象征.李白运用鲜活的剑意象创造了许多英雄侠士的形象.同时在创造自我文武并举的形象时,总是以剑作为武功的象征.李白常常自比雄剑,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李白诗歌的剑意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说:《凤凰涅槃》“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倘若仅据于此,人们似乎可以说,凤凰形象是象征着五四时代诗人的祖国和自我,凤凰所体现的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个性主义。与此相关,人们还可以进一步说,凤凰形象是在五四时代风云鼓舞下的产儿,她是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肖子,象征着五四时代精神……。以上种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仅仅如此理解和界定凤凰形象所蕴含着的巨大的象征意义,还是很不够的,甚至仅仅还是表层的。  相似文献   

5.
在《论小说》一文中,林语堂写道:“欲探测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如问他喜欢黛玉,还是喜欢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使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著者本人则喜欢探春,她具有黛玉和宝钗二人品性揉和的美质,后来,她幸福地结了婚,做了一个典型的好妻子。”这正好是对他本人人生观的形象表达。黛玉本是仙境中的一株绛珠草,艳则艳,但禀性柔弱,天生不适合世俗的生活,只得蒙受夭折的命运。宝钗宽厚温婉,善解人意,是群体中  相似文献   

6.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我国古代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月亮意象是李白一个永恒的情结.李白的月亮诗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是高亢激昂的盛唐时代理想和清明政治的象征;是诗人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的标志;是诗人消解内心痛苦,确认自身人格的方式;是诗人抒发热恋故土,怀念友人之情的对象,还是诗人寄寓叩问人生、探索宇宙的哲理思考的栽体.李白的月亮意象意蕴丰富,艺术高超,代表了我国古代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直接植根于中国文学的传统根基,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设置等多方面对传统文学有诸多的继承和借鉴.探讨<木兰诗>与姚木兰形象创造的关系,可以看到姚木兰形象的创造是古代女子木兰形象的一个引喻.但是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毕竟有她自己不同于古代鲜卑女子木兰生长和生活的特定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姚木兰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北京.古诗中人们熟悉的木兰,使读者在阅读之初就对姚木兰有一种老朋友般的熟悉.而使姚木兰在西方和中国读者中具有长久魅力的,则是她作为她的时代一个普通中国女子的典型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是中国悲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文中从黛玉前世今生“红”与“绿”宿命的对应出发,进一步分析黛玉虽然身处幽绿的环境中但内心赤红的实质,并用两个副本对其命运和内红进行佐证,从而揭示曹雪芹利用黛玉外在之“绿”衬托出黛玉命运的惨烈之“红”,利用色彩的矛盾统一来达到一种“坚奥的美”的文学张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黛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指向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里的"天涯"是一个频繁出现于诗人笔下而又积淀着丰厚象征意蕴的意象.空间意义上的天涯是诗人展开活动的物理基础;心理意蕴的天涯展现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里的悲欢;政治意蕴的天涯则揭示了中国古代士人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而苦苦奋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的悲剧性已为众所公认,在这一个悲剧人生的叙写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诗意化的写作手法,不仅在人物容貌、住所的描写中体现了其诗意化,而且生活事件的描写也诗意化了,黛玉自己所作的诗词又进一步诗意化了其形象,最终使其人生悲剧的审美空间向着纵深度拓展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3.
冯小青其人其事在明末清初流传甚广,因而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才高,其命舛,其情痴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上多有显现,而以《红楼梦》中林黛玉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新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他人物则是她的某种"影像"。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表现在:貌美第一、才高无二和寓意深广三个大的方面。形象寓意是她的"形象美"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知恩,报恩;钟情,尚情,唯情;情愁,乡愁,生命意识;求真,显真,归真,颂真;山水崇拜,天道归合。《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红楼梦》的全部或最高意蕴可以从林黛玉身上得到最高也是最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今<红楼梦>的年轻读者更偏爱薛宝钗的网络调查谈起,重新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婚姻问题进行剖析,解读了薛、林二人的性格特征,重点分析了薛宝钗凭借高超的战法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林黛玉追求真爱,但并未同宝玉成就姻缘的原因,揭示了宝钗、黛玉婚姻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人格心理学的“人格”概念考察林黛玉 ,会发现在这一人物的身上除了聪慧、率真、清标、纯洁、任情、执着等素质外 ,还确实存在多愁善感、多疑多虑、悲观消极、忧郁感伤、尖酸刻薄、胸襟偏狭等病态人格。这种病态人格源于林黛玉幼年时优越的家境 ,源于她孱弱多病的体质和与生俱来的性格类型 ,也受到客观人生际遇、社会时代环境的影响。病态人格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林黛玉的身心健康 ,使她自觉地膨胀和扩大了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 ,整日沉浸于悲观、感伤、孤独、烦恼之中 ,终至“泪尽而亡”的不幸命运。林黛玉的病态人格有其深远的文化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加强了人物的真实生动性和永恒的悲剧美 ,增加了宝黛爱情曲折迭宕的艺术魅力 ,更突出了《红楼梦》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8.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9.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20.
晚唐体诗人以其诗歌创造高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鹤意象。鹤意象突出鹤的闲适、从容、清瘦、孤傲,呈现闲适高逸的世外情怀;梅意象则突出梅的清香、幽峭、冷艳、疏瘦,表现出清峭的品性与格调。晚唐体诗人以僧人与隐士为主体,他们主动疏离社会权力中心,以僧、隐的生活方式表现对世俗价值的否定,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独立的自我人格的完善,梅、鹤等花木禽乌意象成为他们闲逸心性、生活情趣和人格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