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文章从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模糊、创新力度不够等。本文研究了我国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惠金融是一种以扶贫为目的,为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储蓄、保险、信贷和信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即为那些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而又具有一定得收入来源和偿付能力的群体提供信贷支持,这是一种在传统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方式。普惠金融体现的是一种和谐金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在上网电价补贴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当前面临着补贴拖欠和退坡的严峻挑战,因此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光伏发电融资难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各省获取金融服务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空间上仍存在明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对中国光伏发电发展促进作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引入空间权重并选取各省太阳辐射量、电力消费量、煤炭消耗量和各省电价补贴额度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普惠金融对光伏装机规模影响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西低东高发展格局,而光伏发电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光伏发电前期阶段主要由光照资源主导因而分布在西部地区,后期装机中心向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转移;可见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光伏装机容量具有显著支持效果,且该支持效果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相对于政府补贴等方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可以更有效支持光伏发电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及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动态演进及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发展速度均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且其离散程度均有扩大的趋向;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俱乐部效应,即使在考虑空间滞后的条件下依然存在;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经济规模、人口密度、传统信贷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是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很难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融资。发展普惠金融不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还可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文针对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为商业银行保证资金安全和政府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当前我国贫困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普惠金融将金融反贫困的工具以前置的方式嵌入贫困治理中,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或避险工具,帮助低收入群体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对防范低收入群体返贫具有良好的治理绩效。本文在阐述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现实基础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制约瓶颈,提出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提升路径,推动普惠金融固脱贫防返贫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已经成为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总结浙江省几年来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提出若干建议,主要包括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的有机融合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保证,但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从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角度构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制定2001年-2008年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贷款指数,运用组间连接法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资源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金融经费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科技金融产出指数显现下降趋势。特别是科技金融贷款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反映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财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无线网络财务的特点和相对优势,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3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发展无线网络财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无线网络财务的应用框架,最后对无线网络财务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推进进程较慢;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资源整合不力,"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专业人才不足,技术支撑相对薄弱;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机制建设滞后,治理效果有待提升。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应创新社会治理思维,做好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规划;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夯实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技术,强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支撑;优化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会治理智能化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应对状况研究与实践的评述,结合国外公共财政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分析我国公共财政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构建了我国公共财政的应急机制框架,最后借助云南大姚地震案例对公共财政应急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新零售模式发展提供了必要环境与实践条件,进而衍生出了多种零售商业模式。因此需要以供应链流通模式为基础,以线上线下O2O融合为原则,分别从客户需求、渠道升级以及服务升级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型与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国内尚无有关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国1997到2003年间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月度数据基础上,建立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我们对ECM模型线性Cranger因果检验,并对模型的残差项进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之间存在着双向线性因果关系,但没有发现两者间的非线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经典文献和权威机构观点的基础上,从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出发,尝试运用指标海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发展、社会机会公平、绿色生产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大维度的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评价2000-2015年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及各维度。研究表明: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呈现显著升高的态势,符合国家的发展大势,具体可以分为初始阶段、企稳回升阶段和显著上升阶段,这归因于四大维度的协同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机会公平维度的协调发展对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的升高具有显著贡献;而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维度的波动上升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是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报告中,但数字经济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我国自寻探究发展模式,由此提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即“制度创新、法律建设、产业结构挑战、数字安全保护及数字素养”的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