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苗凯周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3-64,85
公共外交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网络公共外交,这一有别于传统外交的新的外交形式,需要的是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外事中去。微博作为一个新生的信息交流平台。有着大众性、发布信息门槛低、“核裂变”式传播、“先声夺人“的时效性等特点,成为实现网络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骆传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5)
释名场合,是指小说中对于人物名称的来历给予解释的场合.在释名场合下,汉语人名本身的字面意义得到凸显,同时由于这些字面意义与中国文化的某个方面,小说情节发展的某个阶段发生关联,从而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提出挑战.本文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蓝本,分析释名场合下《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的案例,总结释名场合人名翻译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翻译中对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公开性、对话性、参与性及连通性等传播优势使之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媒介,其提供的媒介情境也将公共外交带入2.0阶段。社交媒体使公共外交具有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便于收集他国舆情、易与他国民众形成准社会互动等特性。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基于社交媒体的公共外交,通过发布战略规划、完善组织构架、推广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社交媒体主页等方式促进其公共外交活动。美国的社交媒体公共外交主要采用通过"中区行为"吸引关注、从上层和下层两方面进行议程设置以及组织多种活动使网友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等策略,其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公共外交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汪粤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32-35
戏仿作为手法和现象在西方源远流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伴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蓬勃发展,而后80年代初被引进到中国,在90年代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年初,网民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这部网络短片,因戏仿当时被炒作的大片《无极》而迅速走红内地,甚至超过了《无极》本身引起的轰动。仔细考察这部在网上迅速流传的戏仿短片,就会发现源远流长的戏仿文化在网络时代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英国文化协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新公共外交的典型,也是英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注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新媒介、注重效果评估等特点。近年来,英国文化协会遵循以上特点,加大了在中国开展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应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外交,更加注重影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国外社交媒体培植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8.
公共关系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差不多30年,公共外交与公共关系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某些方面是趋同的。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全世界为之瞩目。但是,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和实际的中国差异很大。近期,西方主要报纸关于中国的评论题目有很多,比如德国《世界报》的题目是:“中国即将崩溃”;《纽约时报》跟它相反:“中国前景光明”;《华尔街日报》的题目是:“中国将拖垮世界?”英国《金融时报》则是:“为何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世界舆论对中国的评价有的偏向消极,但也有积极的,看法十分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李作凡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3)
《红楼梦》里诸多人名以双关语谐音是书中一绝。它不仅是含蓄诙谐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艺术方法,也是彻底打开《红楼梦》艺术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方针。本文试图通过对一段时期《人民日报》中有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从一个侧面分析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与调整。 相似文献
11.
陈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22-25
在中国,车名翻译存在原车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失落的问题,这与世界文化日趋融合的趋势是不相适应的。车名翻译应保存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以便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1)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331-334
以学术著作《城市外交》翻译实践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专业术语译名确定的规范性、特定词语回译的准确性以及译者的批判性思维等问题,认为公共外交类学术文本的翻译既要努力保证相关专业术语表达的规范性,也要认真把握特定词语回译时用词的准确,这些方面都对译者的检索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原文文本也难免瑕疵,译者应具有批判意识,正确对待原文中的瑕疵,努力提供忠实可靠的译文。探讨之,旨在为学术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助力新形势下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4.
翁小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45-247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名探讨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谢柯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徐骏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88-91
由于引进渠道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大陆引进的美国大片片名翻译与港台的翻译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各种参差不齐,风格迥异的翻译充斥于电影以及相关的音像市场。要翻译好美国的商业电影,根据其特点必须考虑到忠实性、艺术性和通俗性等因素,采取音译、直译、补译和创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照应下的英汉姓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联理论,文章探讨了英汉姓名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传递时出现的文化缺省现象,总结了英汉姓名翻译中导致文化缺省的因素。文化缺省应该补偿,补偿方式应灵活选择,以寻找最佳关联,传达原文意图,尽力使译文受体欣赏到原语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荆素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2-45
作为公示语的一种重要类别,街道名称是城市信息导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与频繁的今天,城市街道名称采用中英文双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就太原市而言,译写混乱不统一是双语街道名称译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用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同时并行的注音译写方案,可以在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又充分考虑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中文街道名称的译写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品牌名称的翻译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6):93-97
品牌名称是代表商品的符号,具有自己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进出口日益增多,商品名称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品牌名称的翻译不仅考察译者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还涉及到文化、营销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因素。通过列举分析许多优秀品牌名称及文字商标的译名,可从中总结归纳品牌名称翻译的基本方法,分析“零翻译”在品牌名称翻译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可探寻影响品牌名称翻译的文化、美学及人们的心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