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2014,(8):48-49
2013年,网站Kickstaner公布近2万个项目共筹资48亿美元。在中国,这个市场会有多大?目前中国现有的众筹平台大至分为四类:捐赠众筹、回报众筹、股权众筹、债权众筹。这些众筹模式都是怎么样的?而其中又暗藏哪些风险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资金供求矛盾的激化,众筹这一新兴的筹资方式应运而生。相比国外,我国的众筹尚处于萌芽状态,但是从2011年至今,也相继有众筹平台产生,比如众筹网、追梦网和淘梦网等十余家平台。虽然众筹拓宽了资金融资渠道,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而言。但是在我国,对于众筹也颇受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它的合法性和风险问题。本文将对众筹的定义和分类做简单介绍,并分析相关的风险,然后指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股权众筹融资方和投资方的最优策略.依据股权众筹的流程,构建了股权众筹过程中投融资方利益博弈的3阶段模型,并在同时满足融资方与投资方预期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下,求解了相应的最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投融资方最优策略的解析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股权众筹投融资方均存在最优策略,且最优策略受边际收益、项目成功概率、预期回报率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征驰  周莎 《管理评论》2022,(10):24-36
区别于现有大量从项目发起人“筹资”视角的研究,本文另辟蹊径将互联网众筹视为一种“用钱投票”的群体投资决策工具。基于众筹投资的“草根性”“民主性”和“多重性”等特征,本文将其群体决策过程抽象为“独立决策”“信念聚合”和“共识涌现”三个重要阶段。进一步,引入计算实验方法对上述静态特征和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并对实验运行数据进行多维度微观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认知异质性和群体共识形成机制是决定众筹投资绩效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1)成员差异性有利于“中和”个体认知偏差,对于个体能力因素具有“替代效应”;当众筹投资人数量较多时,成员差异性甚至比能力更重要。(2)众筹融资阈值的“筛选效应”有利于投资人群体实现“优中选优”的效果,且融资阈值(即共识门槛)越高筛选效果越好;因此从投资人视角,采用AON机制总是优于KIA机制。(3)众筹投资难度对成员差异性的“替代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当前产业实践中,AON机制流行于各大众筹平台而KIA机制则日渐式微,本文试图给出一个全新理论解释,并以期丰富和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决策理论。  相似文献   

5.
褚葵花 《经营管理者》2014,(30):243-244
正作为众筹模式的一种,股权众筹是最常见的,也同样因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创造性功能而备受市场关注。本文所讨论的股权众筹,是指企业筹资人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大众投资人,投资人通过投资入股筹资人的被投企业,以获得未来可能产生的预期收益。一、参与主体股权众筹运营中,主要参与主体包括筹资人、投资人和众筹平台三部分,部分众筹平台还专门指定有托管人。1.筹资人。筹资人又称发起人,通常是指融资过程中需要资金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仅依靠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无力应对全国70多万行政村的环境治理需求,发挥农户治理主体作用成为一种新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本文将众筹模式引入环境治理中,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在公平贡献和利他偏好两种情景下,分析有限理性农户决策行为演化动态,研究风险发生概率、亲环境偏好、团体效用、初始财富、融资目标、众筹份额等对环境治理众筹融资成功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贡献和利他偏好两种情形下,考虑环境污染给农户初始财富带来风险时,当初始财富期望损失、团体效用与声誉损失之和大于参与众筹的支出时,参与环境治理众筹成为农户的演化稳定策略。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大、初始财富越多、参与众筹获得的群体认同价值越大、不参与时声誉损失越大,越有利于参与众筹策略成为农户的演化稳定策略。而在公平贡献模式下,当初始财富期望损失、团体效用与声誉损失之和小于参与众筹的支出时,农户群体中会出现不参与和不参与环境治理众筹两种策略共存的稳定均衡状态。通过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众筹成为演化稳定策略的内在机理分析,为农村环境治理众筹融资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背景下,众筹模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电商营销的一种新形态.本文从众筹模式的特征分析出发,以其网络外部性特征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为切入点,建立众筹平台网络外部性的价值度量模型.该模型以考虑宏微观网络外部性的消费者效用函数和众筹发起人的收益函数为基础,在差异化定价策略、非差化定价策略和无网络外部性基础模型的三种情形下,应用两阶段博弈模型分别求解众筹发起人的最优价格向量、参与者的最优申购量和众筹发起人的最优收益水平,进而通过比较在不同策略下众筹发起人最优收益的差异得出众筹平台网络外部性的策略价值和内在价值.进一步,将模型的理论结果应用于推荐网络这一特殊的网络结构中,并设计出具有推荐功能的众筹平台.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具有推荐功能的众筹平台,可以显著提升众筹发起人的收益水平,对完善众筹平台的营销模式具有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乡资源互补的社会众筹扶贫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近期面临着总体数量下降但地理位置分散的新形势,这给政府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基于社会化扶贫视角,提出了社会众筹扶贫的概念和模式;分析了相较于传统扶贫模式,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优越性和实践形式,同时研究了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产品定价是生鲜类农业众筹项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及互联网思维构建了生产者组织化联合和消费者社群化聚合、O2O场景产销对接模型和产品阶梯定价策略。研究表明,与传统开放式多级分销模式相比,生鲜农产品通过农场直达家庭的众筹预售在促进产销衔接、降低物流成本、保障质量安全方面优势明显,可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顾客让渡价值并在阶梯价格吸引下“滚雪球”式地为生产者聚集批量订单进行定制化按需生产,进而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0.
曾燕  邱国盛  黄守军 《管理科学》2019,22(7):89-106
运用理论模型分析了预售众筹中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的行为及其预防措施.首先,构建了预售众筹发起阶段与销售阶段的理论决策模型;其次,求解模型得到了创业者的最优众筹价格及向投资者承诺的产品质量,分析了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的动机;再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由保证金与信用约束组成的预防措施,分析了预防措施对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行为的预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预防措施情形下,创业者会向投资者夸大产品质量以获得众筹成功与追求收益最大化;众筹平台收取保证金虽能对创业者夸大产品质量行为起到预防作用,但预防效果有限;增加信用约束能弥补保证金措施的缺点,提高预防措施的预防效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阐述了理论模型所得到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奖励众筹融资绩效不仅受项目自身情况的影响,也与投资者行为有密切关系。本文研究了奖励众筹融资绩效与投资者投资和评论活动的动态变化关系,提出了投资曲线和评论曲线特征提取方法,并结合奖励众筹项目的投资特征、时滞评论特征以及项目自身特征,构建了奖励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动态预测的函数主成分分析-广义回归神经网络(FPCA-GRNN)模型。基于“众筹网”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PCA-GRNN模型具有较好的融资绩效实时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了解众筹市场中的出资者行为是提高众筹项目成功率的前提。潜在出资者面对已有筹资信息可能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羊群的从众行为和责任扩散的旁观行为。为了探讨众筹过程中已有筹资信息对潜在出资者决策的影响,本文基于羊群行为理论和责任扩散理论,以Demohour中393个众筹项目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潜在出资者的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潜在出资者行为会受到责任扩散效应影响,并且该效应会在已有经验型出资较多时或达到目标筹资额后得到强化,但面对目标筹资额相对较高的项目时,潜在出资者会因责任扩散效应弱化而提高出资额。同时,研究还发现捐赠类和回报类项目出资者均表现为责任扩散的旁观行为,但是其决策行为受到不同变量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私益众筹行为是“互联网+”时代的应然产物。在单一双方主体(求助人和捐赠人)的传统捐赠行为基础上,互联网私益众筹引入了“互联网众筹平台”这个第三方。平台的加入,给社会慈善领域带来了新问题,互联网私益众筹平台市场准入机制存在缺陷、商业性与公益性角色相矛盾,以及平台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晰、义务不明确。要逐步完善平台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筹集资金公示制度,推进平台自有资金与网络筹集资金分账管理,区分互联网私益众筹平台的商业活动与公益活动。要明确平台作为民事主体、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行业组织,在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自律公约的规定下,应分别承担不同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14.
唐烨 《经营管理者》2014,(26):203-204
从2011年底以来,由于欧美双反政策及各国光伏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光伏发电产品所占据的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降低。自2013年后半,我国光伏行业的主要市场由国外逐渐转变为国内,但由于行业资金链等问题,部分企业融资遇到困难。针对此一现象同时鉴于国外光伏项目融资的成功经验,我国第一个结合光伏项目的金融产品以网络众筹的方式应运而生。本文根据国内光伏行业具体情况和当前市场的融资环境分析众筹光伏电站这一新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国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众筹。通过分析预售型众筹的性质可知其属于民事行为,应采取有效方法规避法律风险。回报不能使用服务或商品,要严格参照目前各网络平台的规定执行,使众筹无法形成犯罪,把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众筹以创新产品为纽带汇聚了大量长尾消费者,这种兴趣导向的网络群体营造了活跃的"社群学习"氛围。本文基于群体信息交互特性刻画了众筹社群学习机制,进而构建模型分别考察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与发起人两阶段定价策略。研究发现:(1)社群学习效果与社群规模、社群活跃度以及社群交互效率呈正相关关系;(2)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耐心程度、体验价值与定价策略的影响,其众筹参与意愿与社群活跃度和社群交互效率呈负相关关系;(3)相比于不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发起人一定采用"先高后低"的撇脂定价策略,存在社群学习情境下的发起人可能倾向采用"先低后高"的渗透定价策略。进一步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消费者耐心、社群活跃度与社群交互效率对发起人定价与福利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为互联网众筹中较为常见的"先低后高"定价模式提供了独到理论解释:社群学习所引致的策略效应和信息效应延迟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从而驱使发起人制定较低众筹价格(相对于后期销售价格)以确保一定众筹参与率。  相似文献   

17.
王雪  魏航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5):129-137
产品众筹是一种常见的众筹形式,它要求企业为支持者提供创新型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合理的定价策略是产品众筹的关键,本文分别从项目成功率和利润最大化角度研究价格歧视的优化问题。针对产品众筹全有或全无(All-or-Nothing,AoN)的机制下采用价格歧视策略时,价格差值和低价销售定额的最优决策问题。本文首先采用随机模型定义购买概率函数,分析支持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然后从项目支持者效用角度出发,应用两阶段模型讨论价格差值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两级价格差值会受到级联效应、项目的特征以及支持者特征的影响。并且从支持者估值类型方向对基础模型进行了扩展,讨论了不同估值类型的支持者在不同价格差值范围内的选择行为;再则从项目的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讨论价格差值问题,研究发现价格差值受支持者数量和项目目标值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相对利润函数解出最优低价销售定额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小农经营模式仍然大规模存在,但是农业众筹的出现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相比,农业众筹具有缩短流通过程,消除市场延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优点。但目前,我国农业众筹处于萌芽期,存在国内认知度低,管理经验缺乏,运营花费高等问题。本文将根据国内农业众筹的一些缺陷,提出助力农业众筹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市场交易存在本地偏好,交易双方的地理位置趋同。然而,在线众筹平台打破了空间局限,地理位置的影响理应比传统市场小得多。为此提出三个问题:(1)众筹投资行为是否存在本地偏好?以及不同层次本地偏好有何差异?(2)本地偏好对投资行为和项目融资效果的影响;(3)对投资者的本地偏好进行机理分析和理论解释。以Kickstarter为研究对象,从国家级、区域级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分别构建了本地偏好模型以分析用户投资行为。研究表明,众筹项目的投资行为存在本地偏好,投资者偏好投资距离较近的项目,并且三个层次的本地偏好呈现不同模式。戏剧类项目的投资意愿受本地偏好的影响最强烈,其次是食品类,影响最弱的是游戏类。对于投融双方的距离来说,戏剧类项目的平均距离最小,为1474公里;而游戏类项目的平均距离最大,达到4624公里。众筹投资的本地偏好具有叠加效用,即融资者在异地进行融资的话,可以获得更高的融资成功率。最后,从信息传递理论、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解释了本地偏好存在的原因以及影响。本文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以及用户行为模式研究,从投资行为角度为众筹项目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因其经济优势及环境友好特性,电动汽车(EV)保有量持续攀升。而当前中国充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电动汽车的扩张速度,成为制约电动车发展潜力的主要瓶颈。由于充电设施具有高正外部性,同时投资回收期较长,难以吸引到传统融资,而基于互联网的众筹作为新型融资方式则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众筹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较传统融资方式更为严重,由此导致的高违约率也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对电动汽车充电桩众筹融资市场进行建模,刻画了众筹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羊群效应,基于信息不对称使用多Agent模型对信用风险的产生、影响及针对性政策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众筹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易受到社交网络中负面信息的影响,使得筹资人违约行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散。而严格的罚款机制可以在不影响融资市场均衡的情况下,使违约行为的恶性循环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