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稿启事     
《阿拉伯世界研究》是"国际问题研究"类刊物,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探索与创新,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本刊长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问题,强调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注重分析问题时的中国话语和全球视野。本刊的"聚焦话题"、"探索"等特色栏目特别注重对局势变化的及时分析与深度、广度探析。近期我刊特别关注的议题包括:"中阿合作论坛"十年来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西亚北非局势的新  相似文献   

2.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热孜万·艾拜率新疆妇女代表团参加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妇女论坛".论坛以"携手同行、共促发展"为主题,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妇女组织领导人、女企业家、女手工艺者及地方妇女代表约200人参会. 阿联酋国母,妇女联合会、全国发展基金会、最高妇女儿童委员会主席法蒂玛,约旦公主巴斯玛委托特别代表宣读开幕式致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视频致辞.与会代表围绕"中阿妇女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阿拉伯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文将从阿拉伯语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阿拉伯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揭示中阿关系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卫星导航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第一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阿在卫星导航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与长效机制的建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阿拉伯国家的推进,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将全面带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国家,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牵引中阿关系发展的新动力。然而,阿盟内部存在缺少主管机构、资金与人力资源匮乏和多边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阿拉伯国家技术水平和市场成熟度较低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中俄对叙利亚危机的处理方法势必对未来阿拉伯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处理方法产生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中国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贡献,通过协调一致的方法与阿拉伯世界新政权接触,巩固"中阿合作论坛",解决中阿双边贸易尤其是与"阿拉伯之春"所在国贸易的不平衡,集中对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提到阿以谈判的议程上去,并在巴以问题、伊核问题等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国对阿媒体交流稳步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新闻合作机制。但中国对阿媒体交流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已有新闻合作机制缺乏有力落实,涉阿媒体缺少大局意识和公共外交的意识,对阿媒体交流遭遇西方媒介帝国主义的压制,传播格局中民间媒体缺位和新媒体利用不够,对阿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中阿双方应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此外,中国涉阿媒体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或载体,中国要与阿拉伯媒体开展密切合作以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中阿旅游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阿旅游合作的动力源于阿拉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中国深化中阿经贸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直接需要。目前,中阿旅游合作正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不稳、双边旅游合作机制不完善、中国伊斯兰旅游相关产业的基础薄弱是制约中阿旅游合作的三大因素。未来中阿双方应加强在旅游客源市场、伊斯兰旅游业、旅游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四个领域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依靠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网.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以机制统筹为理念,以中联部为实施主体,以阿拉伯国家政党、政治组织、政治领导人、媒体和智库为合作对象,通过召开中阿政党对话会、签订政党合作备忘录、举办政党研修班、促进政党领导人与青年交流等方式,积极配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整体交流.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阿加强政治互信、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共建"一带一路"和实现民心相通,维护了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丰富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政府在国家形象塑造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贸交流逐渐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舞台。由于互补性强而使中阿经贸交流实现了互利双赢,但随着中国商品和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阿拉伯国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未诚信守法经营、部分中国员工不能融入当地生活等问题,这些经贸因素已逐渐成为在阿拉伯国家影响中国形象的重要变量,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笔者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生活报》上撰文,说明事件的真相,澄清阿拉伯民众对事件及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些误解。文章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对撰写此文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并结合这一案例,总结了在国外媒体尤其是阿拉伯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若干体会,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几点建言。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倾向日益明显.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的中东政策不得人心、阿拉伯国家因受内外部冲击而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是促使阿拉伯国家实施"向东看"政策的四个主要原因.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使大国在中东的互动出现了新特征,国际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发展.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升高,既给中国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猛  王博超 《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1):25-49+158-159
在2001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边货物贸易额快速增长,贸易结构稳定,沙特和阿联酋等重点市场持续发挥着领头羊作用。能源联系始终是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主轴,中国即将到来的能源消费峰值可能削弱中阿经贸的增长推力,但基于巨量油气进口的能源联系对中阿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还将持续。除了阿联酋、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以外,中国对阿拉伯产油国都持有巨额逆差,对非产油国持有巨额顺差。中阿经贸合作整体平衡与个体失衡的背后是中国商贸产品的较短产业链和较低附加值。基础设施建设和相互直接投资是中阿经贸“1+2+3”合作格局的两翼,前者发展相对较快,后者则一直在低位徘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园区建设,强化中阿在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等高新领域的合作,建立中阿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被喻为"中东CNN"的半岛电视台为代表的阿拉伯英语媒体逐渐成为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一极。然而,我国的对阿研究仍多单纯以阿语媒体为对象,只涉及其国内传播,却忽略了对其国际传播的分析。此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仍以传统的文本分析为主,欠缺跨学科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因此,研究结论难以全面而准确地辨析阿拉伯国家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所持立场与解决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目前国内区域国别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半岛英语台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日热点话题的报道分析为案例,阐释对阿涉华舆论国际传播研究的模型与方法,为新环境下我国的阿拉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传媒的霸权语境中,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分别被臆造为"红祸"与"绿祸",尤其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9·11"事件的爆发,西方传媒不但借"人权"来贬损中国形象,而且借"反恐"来诋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东、西方传媒失衡的发展现状所产生的迥异传媒影响力,最终导致了西方传媒语境中文化帝国主义的畅行无阻,严重阻碍了中阿之间的正常交流与深入合作.因此,中阿双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软国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两国传媒应更加专业化,力争早日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关中阿问题的研究应更加务实,力争使研究和传媒达到互动,最终促成中阿双方的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正《阿拉伯世界研究》是"国际问题研究"类刊物,一直致力于弘扬学术探索与创新,促进中国"阿拉伯学"、"中东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本刊长期关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等问题,强调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学理探究、注重分析问题时的中国话语和全球视野。本刊的"聚焦话题"、"探索"等特色栏目特别注重对局势变化的及时分析与深度、广度探析。近期我刊特别关注的议题包括: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正经历着对美关系、地区格局、发展竞争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面临提质升级的新局面,也存在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共同利益更加广泛,合作空间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中国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与阿拉伯国家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展.针对"中东向何处去"的"中东之问",一方面要加大在中东地区的促和力度,增强与阿拉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文交流;另一方面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和产能合作,助力当地工业化发展,推动双边贸易结构多元化.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尤其要关注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为深化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线,低调务实地用好政治优势,推动中阿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经济现代化水平,实现多样化发展目标,2010年前后,很多阿拉伯国家都出台了以打造国家竞争优势、融入全球产业链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战略。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优越的国际贸易条件为这些阿拉伯国家推进工业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阿拉伯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中阿产业链相距较远、中国企业在阿建立“根植性”存在困难、境外园区未能成为企业投资孵化载体等因素的制约,中阿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结合阿拉伯国家推出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战略以及中阿产能合作的具体阻碍,中国需根据阿拉伯国家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产业链特点,科学推进对阿产业投资,为阿工业发展战略转型提供智力支撑,进而推动双方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