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骏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五四”运动是我国现代史上一次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的,最广泛、最伟大的爱国运动。这次伟大的爱国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鲁迅与郭沫若则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他们以其对振兴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先后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知识分子的旗帜与导师。 相似文献
2.
1970年,冯锦华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太原的一家国有企业上班。1994年,冯锦华有了一个赴日交流的机会。在去日本前,他对日本的认识,“就只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剧《血疑》。”在日本的头两年,冯锦华都是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两年后,他考进东洋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的中国业务部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向当地的华人用户推销国际长途电话服务。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生还是一个职员,他都不算是个惊世骇俗的人,除了有时和朋友们“争论国家大事”会显得特别激动。然而… 相似文献
3.
4.
夏金霹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祖国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领导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赵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林则徐有着丰富的修志经验,对方志理论亦多有研究与阐发。林则徐认为方志起源于《周官》,将方志视为史书,修志视为修史,对方志编纂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林则徐方志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对方志功用的强调和注意在实践中发挥方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1)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生活在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清政府日益腐败的时代。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左宗棠则是既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又抗击过外国侵略者的复杂历史人物。他俩不仅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有过密切的关系。维系他们友谊的纽带,是防御沙俄侵略我国西北边疆的伟大事业。林则徐早在广州从事抗英斗争时,就从译报资料中细心地发现沙俄可能侵入我国西北边疆的进军路线,从而在举世尚未觉察到西北边疆隐伏着严重的危机时,第一个提出了注意防 相似文献
7.
马天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林则徐是一位思想开明、眼光远大的封建政治家。其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主义事迹,已为人熟知。而他的关心民间疾苦,处事严明正直,工作细致深入,力振因循,兴利除弊的优良政治品德,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其政治品德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涂鸣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2)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近代中国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一林则徐生活的时代,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中国还处于和世界隔绝的状态.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曾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长期以来,中国的大门是开着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很悠久.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海上贸易.清朝初年,曾实行海禁政策.1684年,康熙皇帝下令开放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和外国通商,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到1757年,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沿海加紧侵扰,乾隆皇帝出于抵制殖民主义和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我们研究近代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也是非常需要的。那时,面对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侵略战争,是爱国抗战,还是卖国投降,两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清朝政府中以湖广总督林则徐(1785~1851)为首的抵抗派,坚持爱 相似文献
10.
贾天运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贫寒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林则徐四岁就跟着父亲学习,七岁父亲就教他学写文章,直至十二岁考中秀才,才离开父亲到鳌峰书院就读。1804年中举人。1811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成绩皆佳,赐进士出身。由于林则徐为人正直廉洁、办事认真,颇受皇帝青睐,他仕途畅达,步步高升,先后担任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 相似文献
11.
杨光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120-123
文章主要论述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清代林则徐的两篇佚文,一篇录自清道光刻本《竹波轩梅册》,另一篇录自道光二十七年黄氏求是斋钤印本《试篆存稿》。两文对于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与思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政治家林则徐(1785——1850),在鸦片战争前后,或做官或路过,曾三次来陕,与陕西的人和事,都有密切的联系,不过,一向却不为人们所注意。为了进一步研究林则徐的思想,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的思想变化,我们仅从地方史角度,提供 相似文献
13.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剥削阶级家庭,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旧中国,但他终于从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探讨这一变化的原因,从中吸取教益,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者郦道元与爱国主义著作《水经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桥驿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水经注》是一部古代地理名著,古今中外,已有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此书进行了研究,著述宏富,形成了一门包罗广泛的郦学。其所以称为郦学,乃是因此书作者名郦道元之故。历来学者从事郦学研究,大多仅及《水经注》本身,对于作者郦道元的生平事迹,则仅有 相似文献
15.
尹凤英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正>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爱国主义者。他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断地孜孜追求、探索。大钊同志所生长的年代正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之时,这对青年的李大钊的思想给予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更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篡夺,大钊为此而深深的哀痛,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 相似文献
16.
张耐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8,(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赫人物。他不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敢于向帝国主义打响第一枪的民族英雄、但又并非盲目排外,恰恰相反:他只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鸦片输入,而同意同外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并且命人编译《四洲志》,并以它为基础而嘱托他的好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00卷,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环境、信息和办理外交的参考资料,所以范文澜称他是满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 相似文献
17.
吴学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其政治思想和爱国思想早为史界所关注,而其在禁烟抗英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军事思想却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杨光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3)
今年六月二十三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逝世三百二十周年。中国人民以祟敬的心情,缅怀这位爱国主义者的不朽功勋。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本文试图就有关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几个方面,做一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郑春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林则徐被迫光皇帝革职查办的原因,从前一直认为是由于受琦善、伊里布·奕山等人的诬陷,以及道光皇帝被英军的威势所吓而致。本文认为这不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全部原因。林则徐等人到广州后,尽改道光皇帝给他的既定方针,采取的禁烟措施与前不一,不能顺承“天朝圣意”,触怒了道光皇帝,是林则徐被革职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