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现论的重大课题之一。自从斯大林同志于一九五二年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做了第一次表述以来,我国理论界进行了长期研究,写了许多论文,虽然有人提出过质疑,但基本上还是沿用了斯大林的表述,对我国的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有很大影响。斯大林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的表述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①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从而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并为我们正确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1、对传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质疑众所周知,斯大林曾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过一个定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选集》下册,第569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各种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斯大林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各种商榷意见。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目的的表述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较为笼统和不够完善。如: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手段问题,他虽然提出了“用在高度技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刊登了漆琪生同志的一篇短文,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内容的一点补充》(下简称“补充”),看后有一些想法,提出来与漆琪生同志商榷。“补充”认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非常笼统而不完善”,这主要是没有说明高度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特别没有重视发挥生产者的主观能动性;只字未提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则。“所以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根据我国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必须加以补充。应将毛主席所制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包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有没有一条基本规律?应当从什么地方入手认识、研究、发现和概括这一规律?1952年,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算是回答了这一巨大课题。从那时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斯大林不仅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而且指出了概括这一规律应入手于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斯大林的定义是否科学、严谨、准确、完善?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疑问。我们愿以此文参加讨论,以期求得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并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和特点。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加速实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近来上海经济学界部分同志,在探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生产、满足需要”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我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希望展开讨论。我认为把“发展生产、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內容,太一般化,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理由如下:第一,它没有揭示出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大家知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社会就要灭亡.反过来说也是一样,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因为这样,生产是无目的无意义的。因此,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是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文选》(下)第602页)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思想,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马列主义作出的一个重要的新贡献。本文拟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就有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基本经济规律。关于这个规律的内容,斯大林曾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根据上面这个表述,虽然表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手段,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而其目的则在于“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表述得非常笼统而不完善。例如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手段问题,虽然提出了“用高度技术基础”的方法,但未说明这种高度技术基础的具体内容,特别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有若干个客观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其中又必定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那末,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什么?这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一个时刻不能偏离的方向性问题。 斯大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贡献之一,就是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侓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斯大林是这样表述基本经济规律的:“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众所周知,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如下的表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1页)。这个表述虽然触及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个核心问题,但在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尚有很大局限性的情况下,斯大林并未能从范畴的高度来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因而人们不可能利用社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1979年第四期刘明夫同志所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形式问题》(下简称《经济形式》)一文,比较集中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认为“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来管理好整个国家的生产与流通”。这篇文章也代表了当前不少同志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地位及作用所作基本估计的观点。我以为,这一观点还需要认真加以探讨,愿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看法。《经济形式》是从社会主义企业间的经济联系,提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问题的。这里的“经济形式”,本来应是指的“经济联系形式”或“交换形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原理指出:生产和消费是相互推动和制约的。生产决定着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列宁说:“生产消费(生产资料的消费)归根到底总是同个人消费联系着,总是以个人消费为转移的”(《列宁全集》第四卷,四十四页)。与资本主义情况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手段和目的,在基本上是统一的、和谐的。用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断满足社会的物质文化需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根据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安排得是否合适,决定着生产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人民生活改善提高的程度。因此,选择积累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是发展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它的主要內容应该反映什么?在经济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是赞成“目的与手段就一论”的。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该反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內在联系,决不能孤立地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生产的目的是主观的范畴,不能包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之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在任何时会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并不是由人们随便选择,而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主要是由生产资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1986年第3期发表的王珏的文章,提出了“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的观点,这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的观点。 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问题,从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结构的问题。文章认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出发点,应该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贯穿于整个体系结构中的“红线”,应该是阐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中作用的理论;它的总体结构,可以按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社会主义生产总过程三大部分来安排。  相似文献   

17.
在肯定了社会主义是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探明其内在诸规律及相互关系,就是我们经济学界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韩志国同志的靠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质疑”一文(《学术研究》1985年第5期)思想解放,提出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促进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不过,对他的“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是一个规律而不是两个规律”观点,我则不敢苟同。为了进一步开展讨论,我在此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榨取剩余价  相似文献   

18.
<正> 建国三十多年来,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经济学界进行了见仁见智的探索。但在对这一基本经济规律内涵如何表述的问题上,往往只就在斯大林公式的扩充、修正方面进行论争,而忽略了斯大林公式本身的科学性——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只理解为使用价值类规律而不认为是价值类规律——问题,因而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客观必然性认识的理解和深化。有鉴于此,本文就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应是价值类规律、贡献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经济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韩志国同志的《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质疑》(《学术研究》1985年第五期)一文,对这两个支配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异议。作者探索真理的精神是可敬的,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作者得出结论说:“这两个‘规律’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却是令人难以同意的。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客观存在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质疑》认为,斯大林所提出的两个规律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其实首先发现计划规律并初步揭示它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即阐明其“理论前提”)的,并不是斯大林,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准备《共产党宣言》时,恩格斯就指出过,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提出,在未来社会中,“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一) 在全国第五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上,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企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唯一的原则。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除了按劳分配规律在起作用之外,还有基本经济规律、计划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起作用,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明显。”对于这种观点,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