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华 《学术交流》2005,(11):119-123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主要是关于大众能动性抵制权力控制和文化集权的研究,为当代大众文化研究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式,代表了新的研究取向。但他的大众文化理论由于具有明显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因此,通过对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解读与分析,有助于为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英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的大众文化理论。针对在西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法兰克福学派消极悲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费斯克力图提出并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大众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发掘大众文化的反抗可能性。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并非体现支配性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产品,而是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以一种积极的、为我所用的方式理解文化工业的产品,在“他人”提纲的产品中创造自己的意义。大众的这种积极性与创造性虽然不是激进革命式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它时刻地在侵蚀着统治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与激进的社会革命不同的“微观政治行为”,它也是当今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惟一可能的进步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3.
雷蒙德·威廉斯不仅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更是推动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转向的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他通过吸收、借鉴和批判F.R.利维斯及其"细察派"的批评方法,不仅超越了利维斯主义的局限,还弥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欠缺,发展出了以文学细读为基础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重新发掘这一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验及理论建构过程,也能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4.
赵传珍 《社科纵横》2013,(5):125-128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们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化思想基础上,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他们提出"文化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强调在社会与文化的总体性联结中认识文化的物质生产意义,注重对工人阶级大众文化的社会政治实践意义的探究。在批判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唯物主义基础上开创性地构建了"文化唯物主义"这一崭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5.
一、西方文化研究两大流派观点的引入 20世纪70年代,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就在于,它把研究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这种转向是与20世纪20年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主观精神准备不足,其根源在于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种唯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理论解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丧失了作为历史主体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大众文化批判的当代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驰 《学习与探索》2004,(3):95-10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齐一化、欺骗性,以及它削弱了文化的自由超越的创造性、使艺术的本质丧失殆尽、使艺术的超越维度消解等特性,显示出这一理论的当代意义;另一方面又暴露出这种理论转移了批判的对象,忽略了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缺少对文化的承载者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把文化简单地分为高雅和粗俗等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化史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史学时代、新史学时代和新文化史时代的发展过程.在传统史学时代由于政治军事史占主导地位,文化史研究被边缘化.新史学时代是文化史研究的繁荣时期,科学技术革命给文化史研究带来了转机.新文化史时代把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转向了社会文化的范畴,注重跨学科研究.虽然国内对西方文化史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繁荣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大众文化研究、对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性、多元化和东、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等问题的认识上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和磊 《社科纵横》2012,(11):104-106
斯图亚特·霍尔(stIlartHall)是英国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英国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霍尔通过结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以及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形成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三种立场”。这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欧阳谦 《求是学刊》2006,33(5):25-30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其独有的理论话题和思想锋芒,自被译介到中国以来就一直受到国内学术界的特别青睐。国内学术界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介研究,在新时期明显地起到了一种理论反思的助推器作用。从“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建构到“主体性问题”的理论突进,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