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朝是秦统一全国后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也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时期。这时期苏州一直处在割据和偏安政权的统治下,但社会生产却有一个局部相对稳定的环境。作为秦汉时代“江东一都会”的苏州,自孙权立国、晋室南渡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以其繁荣富庶而被誉为“衣冠人物,千载一时”的“天  相似文献   

2.
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一)。从这一昭示里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是具有多么地巨大与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前几年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认为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如新版《中国通史》第一册中认为,战国后期,广大农民阶级由于受尽战争的痛苦,反对割据,要求统一,而地主阶级面对着这个巨大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恢复宗族制度分而治之,只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以便他们的统治。所以秦的统一,客观上符合农民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人。结束分裂割据,实现集中统一,不仅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一切有识之士的现实实践。在并峙、争霸的齐、楚、燕、赵、韩、魏、秦之中,北方以秦为最强,南方以楚为最盛,谁能最终统一全中国,关键在于能否坚决、彻底地实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变法革新、秦历经数代,坚持变法,更为强大昌盛。楚也曾变法图强,却既不彻底又多反复,国势便由盛而衰。屈原生逢此际,力主变法,竭忠尽智,但毕竟势孤力单,难挽狂澜于既倒,失去了统一全中国的条件,形成了自己和楚国的悲剧。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伴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着重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他又划时代地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司马迁曾高度称赞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世异变,成功大”.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暴政所致,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无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战胜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①这是对周秦间  相似文献   

7.
秦王李茂贞是唐末地方割据政权的藩王,其所建立的岐秦政权偏居西秦近60年,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舞台上有重要影响。通过近年来对秦王王陵的考古发掘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秦王陵兼具唐陵葬制和宋金墓葬的特点,在中国帝王墓葬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战国后期秦对巴蜀的统一及社会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的巴蜀由于农耕条件的优越性,其农业经济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其农业、手工业、林业、渔业进一步提高。战国后期,泰国为统一天下首先对富饶的巴蜀发动了战争,想使其成为自己的后方基地而着力经营。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巴蜀,统一后秦政府大举移民巴蜀、修建城市,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封建统治。秦对巴蜀的吞并战争及社会经济改革主观上看破坏了巴蜀人民的生活现状,客观上看它的一系列政策,使闭塞的巴蜀迅速融合到中原文化之中,直至西汉中期,已不再具有原有的民族特征。正是秦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巴蜀经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在后来有效地支援了秦对六国的统一战争,而且使巴蜀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给中华民族的劳动、生息、创造和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的、兼并的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对当时和后世来说,都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由于旧贵族的残余势力往往凭借着分裂割据的政治形势,来对抗新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所以秦的统一实际上又是对旧贵族残余势力的打击,促进了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它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杰出思想家提出的中国大一统的理想,在思想上破除了迷信,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不但应该统一,而且能够统一,以致在几千年中,人们总是把统一当成正常的、合乎规律的现象,把分裂割据看成暂时的、例外的、非法的现象,留给了人们十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以后两千多年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版图,给中华民族的劳动、生息、创造和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的、兼并的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对当时和后世来说,都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由于旧贵族的残余势力往往凭借着分裂割据的政治形势,来对抗新的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所以秦的统一实际上又是对旧贵族残余势力的打  相似文献   

11.
论刘邦     
刘邦得天时、地利、人和三利,推翻了秦王朝,开创了大汉基业.他以惊人的胆略,消灭了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他顺应民意,推行"无为而治"政策,给长期战乱后农民以休养生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刘邦重新统一了全国,给人民以休养生息,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其功其绩,应在"千古一帝"秦始皇之上.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的秦国位于甘、陕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其先民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多源性特点。秦文化是以农耕为主的仰韶文化西移后,吸收西部以细石器为特色的草原牧业文化及西南部的古蜀山地文化、江汉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融合而成。秦文化的多源性,对其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由秦缪公重用西戎人由余到孝公利用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七霸之一;昭公又采纳范睢“远交近攻”之策,最后消灭六国建立秦王朝。秦始皇重用李斯实施各项统一政策,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最后形成。它的主要核心是“专制皇权”和“武装进攻”。  相似文献   

13.
秦朝以小篆为标准文字,第一次实现了文字统一。在古汉语文字史上意义重大,在中国文化史上记录下光辉的一页。泰始皇帝在位37年。期间,他五次出巡七次立石。秦刻石文字反映了秦实现统一战争的伟大意义,反映了秦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统一法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等实行变法革新成就,可使我们知古而鉴今。  相似文献   

14.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不仅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对我国后世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秦朝短短15年就覆灭了,究其原因,治国管理上的弊端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研究秦朝灭亡行政管理思想,能给今天的组织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邦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法家路线,同反动势力的总代表项羽推行分裂割据、复辟倒退的反动路线展开的一场激烈搏斗。是秦统一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在这次斗争中,刘邦以弱胜强,消灭了项羽所代表的分裂复辟势力,建立起统一的汉朝地主阶级政权,使刚刚确立的新兴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延续,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总结楚汉之争的历史经验,认清统一必胜、分裂必败,前进必胜、倒退必败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巩固无产  相似文献   

16.
秦统一中国以前 ,采用了商鞅制定的抑工商政策 ,在国家干预下 ,有限度地发展商品经济。此举虽有以强权政治粗暴干涉社会经济发展之弊 ,但在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却既可基本保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秦统一中国以后 ,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并没有真正落实 ,而因战争等的需要 ,抑工商政策再趋升级。秦皇朝倒行逆施的行为 ,极大地摧残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加之其它因素 ,终使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半两钱的流通是秦经济统治力形成和延伸的标志.战国秦半两钱在战国后期秦国本土及其疆域以外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秦钱流通区域,这一流通区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关中流通区、关东流通区以及西南和西北流通区.其中关东与西南和西北两大秦钱流通区域的开辟,使秦人在扩张政治版图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关东诸国之上的雄厚经济实力,打破了战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经济区域条件,构成了秦统一的经济地理基础.秦统一事业的完成与秦经济统治力不断扩张和延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经济逐渐发达起来。商品经济的兴起,瓦解了井田制的自然经济结构,使社会不再循着单一的自然经济结构变化,冲破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障碍,使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上逐渐融为一体,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秦的统一又在客观上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休养生息,对农业和工商业采取放任政策。因此,商品经济又获得空前发展。故史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相似文献   

19.
在埃及古王国崩溃后,直至中王国确立前,有一个所谓第一中间朝,包括第7至11朝、通常把它看成是一个骚乱时代。人们往往强调了这个时期的地方贵族的世袭化和独立化,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亚细亚人的渗入和劫掠等,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使我们不能不注意其严重的干旱和大饥谨的流行,及其严峻的社会后果。一、大饥挨的流行及其自然和社会根源在第一中间期,中央集权政府的瓦解,地方贵族分裂割据的同时,在非洲,特别是在埃及发生了持续几十年的严重的干旱。随着“新石器时代湿润时期”的结束.在古王国末以来,东北非的气候严重干旱,其雨…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阶级长期信奉孔学,结果是孔老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思想日益抬头。致使豪强兼并,皇权旁落,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酿成了自秦统一后的第一次豪强割据的分裂局面。社会向何处去?是前进,还是倒退?是统一,还是分裂?这个问题严重地摆在各阶级、阶层面前。公元一八四年,张角、张梁首先举起义旗,调动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为推翻代表豪强利益的东汉王朝,消除社会前进的阻力,做了尝试。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在东汉王朝和豪强的高压下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然而,黄巾起义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豪强势力。而且,起义农民推翻东汉王朝和消除豪强势力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进步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激发了他们变革社会的决心。在黄巾起义的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不安于现状的中小地主中的杰出人物也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地从先秦进步法家的武库中寻求思想武器,打击豪强,变革维新,在重新实现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曹操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