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自我──法律现代化与法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自我──法律现代化与法文化转型周永坤法律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法向近代工业社会法的转变过程。由法文化学观之,即是从公法文化向私法文化的嬗变过程。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一代一代用自己的双手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公法文化。这种法文化自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与现代...  相似文献   

2.
论农民工阶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理论界》2009,(6):73-75
农民工阶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农民工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必然经历的社会意识变迁过程,它不仅意味着从传统法律意识到现代法律意识的转变而且首先意味着从农民阶层的法律意识水平向市民阶层的法律意识水平的转变.具体而言,即由轻视和畏惧法律转变为重视和信仰法律、由无证据意识转变为有证据意识、由权利意识淡薄到权利意识浓厚、由无法律程序意识到有法律程序意识等,而农民工法律意识现代化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缘起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它正处于持续变迁的时代过程之中。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或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变的历史递嬗,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相应的法律文化的转型。法律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随着中国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跃进,中国法律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或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法文化的建构分别从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型、实现农村社区由权威性凝聚向法律型凝聚、推动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转变三个层次上实现法律与农村的互动。建构农村法文化应主要依赖于以文化利益作为出发点、以文化动力作为驱动点、以文化和谐作为归宿点的路径选择。在建构模式上应采取有效整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上的农民、农村社区、基层政府这三种力量,分别发挥其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合作互补的创新机制实现农村法文化建构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法条主义对于刑事疑难案件往往不能做出恰切的处理.面对法条的机械适用、舆论下的压力型司法、实用主义思维裹挟的多重困境,必须要推动裁判方法由法条主义向法教义学转型,由小数定律向大数法则转型,由法律实用主义向法律理念主义转型.要以法教义学为基本框架,对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予以综合考量,以期对刑事疑难案件作出恰切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律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使法律在客观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类型的法律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目标和依托。法的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展,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进,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举凡社会转型,随着秩序生成与调整,社会稳定即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出现失序状态,考察其特征与规范和预防社会发展的风险,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如何更好的构建"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社会转型与社会稳定关系的内在机理,考察了中国春秋战国、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几个大的转型期的稳定问题,观照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同一问题的治理对策,得出了转型期社会稳定问题的三个特点:持续性与常态化;整体性与多样化;利益导向性。提出了适合中国特点的治理之策:由控制型稳定向流动型稳定转变;由法律之治向法治转变;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由富国向富民转变;由信息"通道"行政化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畜牧业政策历经政策提出、政策探索、体系化政策初建、体系化政策完善四个阶段。在政策演进过程中,政策内涵实现由"取"到"予"的根本性转变,政策目标由单一增产向多元化增收转变,政策内容由短期性政策倾斜向连续性政策补贴转变,政策工具由单一治标向组合治本转变。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政策落实与政策目标偏离而引致新旧矛盾升级;财政投入不足,对畜牧业支持结构不尽合理;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的前瞻设计等深层次矛盾。政策的调整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种养循环规律,使政策导向回归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化和精准化,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树立责任理念,建立责任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责任政府的概念的分析 ,说明责任政府是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高效廉洁的基本保障。要建立责任政府 ,必须实现从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 ,公民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 ;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的转变 ;从法律仅仅治民、治事向法律首先治官、治权的转变 ;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强调政府责任转变。  相似文献   

10.
西周时期"孝"作为宗族内部的伦理规范,体现了制度上"私"法的性质。汉武帝时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开启了儒家道德的法律化运动。儒家的学说与道德原则被吸纳入国家法律,成为法律的指导精神,"孝"受到国法严厉保护,体现了制度上"公"法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民个人权利意识日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衰落、村干部的功利化等诸多原因,农村孝道出现由"公"法向"私"法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农村孝道的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