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总体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劳动力结构的相应调整,而目前劳动力技能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劳动者的传统就业观念已不适应发生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环境,其期望值过高,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客观上也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这三种原因在民族地区尤其明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缓解民族地区就业压力,是民族地区亟需研讨的课题。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技能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进步,繁荣本地经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尤其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农村经济建设急需的本民族的中、初级适用人才,确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带头人,其素质的好坏与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关系极大。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干部较之过去思想解放、眼界进一步开阔,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水平都有一定距离,造成这种距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仍不  相似文献   

4.
清至民国时期的维汉经济交流黄建华清至民国时期,有大批的汉族屯田士兵在新疆各地屯垦戍边,也有大批的汉族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移居新疆,这些都为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进行经济交流创造了条件。维吾尔族和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了新疆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现状以及医疗与教育投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民族地区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但文化素质远低于发达地区,且民族地区医疗与教育投资严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旨在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地区更新人才观念的必要性民族地区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意识,极大地改变了民族地区的经济面貌。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增长是靠高投人、高消耗、拼资源取得的,数量增加而质量低下,走了一条高速低效的路子。199(y-199年,柳州地区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11倍,其中属于民族自治县的融水、三江、金秀分别增长10.27倍、9.五倍、10.2倍,而同期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7.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这一科学论断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和开放的全向展开,民族地区劳动力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进一步改革,开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新形势下,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劳动力素质,这是民族地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贫因地区的劳动者形象是指社会公众以及与民族贫困地区相关的部门与单位对民族贫困地区劳动者的各种活动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在商品经济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民族贫困地区劳动者形象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到这一点,并给予民族贫困地区的劳动者形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作一个准确的定位,则有利于民族贫困地区运用好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 劳动者形象包括劳动者深层形象与表层形象。深层形象主要是指劳动者信仰、价值观、敬业精神和社会影响等劳动者的本质形象;表层形象是劳动者的外在特征,是构成劳动者形象最外露、最直观的部分,如衣着、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解放后从内地陆续调派了大批科学技术干部去民族地区工作,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也逐步培养了一些科学技术干部,这就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民族地区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在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起了积极作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藏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关键是教育。民族高等师范学校既是培养适应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具有相应的科学素质的少数民族合格师资的摇篮,也是少数民族高智能、高素质人才培养开发和重要科研基地。因此,办好民族高等师范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措施,藏族教育也同其他民族教育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藏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同内地相比,在总体水平上仍…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是改变瑶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关键。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西北民族工作的指示》中就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同志这个指示,深刻地阐明了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今天,对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现实的深刻的意义。因为,要发展经济,特别是瑶族地区的经济,没有大批瑶族干部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学习报告的这一部分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党中央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科学进步,提高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它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我们自觉地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对于我们民族工作部门来说,深入学习和领会党中央的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提高和改善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发展职业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也为民族地 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 我国要顺利地进行西部大开发,必须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充…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劳动者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总和,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全民认同性等特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不可忽视.通过影响和作用于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思想及其经济活动,少数民族文化既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可能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就是要通过对县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充分挖掘并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对这一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1、坚持效率优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坚持效率优先,从指导思想角度说,就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经济服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可以用来为发展经济服务。从具体实践来说,就是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质量、效益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也可以按投入的生产要素及所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分配,投入多,效率高,收入就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民族地区的经济搞上去,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从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入手.这是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改革与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教育,就其范围来说,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成员所实施的教育.做好民族教育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同贯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与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一系列措拖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便是新时期我国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实现五个"统筹"的重点、难点大都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要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虽然是多类型、多层次的,但是就对各种层次的人才需求的数量而言,主要是大量中、初级人才。而大量的中、初级人才的培养,是在普通教育阶段完成的。因此,现阶段基础教育除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外,还担负着繁重的培养中、初级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因此,深化民族教育改革,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已成为当前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湖南民族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要求迫切、经济发展潜力显著、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湖南民族地区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制约,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湖南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湖南民族经济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