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含”浅议竹钧所谓“隐含”,指句子的一种语义解释。①“在‘他要求参加’和‘他要求放他走’里边,可以说‘参加,前边隐含着‘他’,‘放’前边隐含着‘别人’,但是不能说省略了‘他’和‘别人’,因为实际上这两个词不可能出现。”②这是吕叔湘先生对“隐含”这个...  相似文献   

2.
早在本世纪30年代,沈从文在谈到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时候曾经指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声称自己的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现在,有足够资料表明,沈从文在20年代进入北京后曾接触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他从周作人那里接受了性心理学的观点;曾拜读过张东荪的《精神分析学ABC》;还从施蛰存、废名等人的小说中领略了西方心理学的魅力……[2]后来,他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大胆而深刻地解剖了人的性爱…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愿望一位青年问一位老者:已年近古稀,年轻时候的愿望都现了吗?”老者说:“年轻的时候,父亲责备时总揪我的头发,当时我想,要是没有头发就好了。今天,这个愿望是实现了。”找头发剪顾客:“我理一次发,你竟收我5元钱,我头上几乎没有头发呀。收钱太多了。”理发师:“不多,不多,我收您的钱不是因为剪头发,而是因为找头发来剪,花了我不少时间呀。”无神论者顾客:“小姐,你这墙上贴着‘顾客就是上帝’,但你的服务态度不是这样,岂不是言行不一吗?”服务员:“那是经理贴的,我是无神论者,根本不信上帝。”保密约翰:“我求你…  相似文献   

4.
清明随想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今年的“儿歌日”却难觅新儿歌。有媒体报道说“有一少儿在公交车。上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引来一车人的哄笑,使他惘然”.同时多少有点无奈地发出“‘荡不完’的双桨,‘捡不尽’的一分钱”的感叹。其实“一车人的哄笑”本身也是一种尴尬一种惘然。大浪淘沙,历经时光的洗刷,“双桨”还在荡,“一分钱”还在捡,委实够经典的了。这两首儿歌之所以流传至今,一是它们确是儿歌,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伴随着数据源的不断增加 ,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导致对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和使用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表现出一方面是“数据的泛滥” ,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匮乏”。针对新经济时代的“数据膨胀” ,信息化社会迫切需要“信息冶炼术”———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技术对市场营销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婷 《中华魂》2013,(22):42-45
“我只有一点自满之处,那就是这辈子我选择了绘画,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82岁得了终身成就奖,这只是艺术追求的开始,因为我知道自己永远站在起点上,这个起点始终触动我,让我倾尽所有去为之努力。虽然是终身成就奖,但现在‘身’还没有‘终’呢!”刚刚度过82岁生日的詹建俊先生这样说道,自己先笑起来,神情一如孩童般单纯、真诚。  相似文献   

7.
“然”可作叹词,本应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自从《马氏文通》在“叹字”这一节提出“《书》之‘都’‘俞’,《礼》之‘唯’、‘俞’、‘然’、‘诺’,并是应答之声”①以  相似文献   

8.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9.
庄子所谓“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年代有人用“‘有待’——‘无己’——‘无待’”概括庄子哲学体系时,“待”的含义被理解为事物中互相对待互相依存的矛盾两方面;万物都是有待的,即都有自己的对立面,道是绝对精神,没有对立面,所以道是无待的。这么理解不符合庄子所谓“待”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由于被认为是学术停滞的时代而恶名昭彰。那个时代的学术成果也因此被视为无足轻重。但是,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人们或许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种成见。本文将要表明,中世纪逻辑学中有许多东西至今仍然不失其价值。中世纪逻辑学家阿伯拉尔的研究,就是一例。一、‘be’与主项存在阿伯拉尔认为,动词‘be’有两种用法,按照第一种用法,‘be’相当于“存在”,例如,在“苏格拉底存在”这句话中,‘be’的意义就与“存在”一词相同;在第二种用法中,‘be’作为连结词使用。在“苏格拉底是人”这个语句中,‘be’这个词就被用作连结词,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不禁止P’等于‘允许P”’不能证明“不禁止的即等于允许的”。“不禁止的即等于允许的”涉及的是全部行为(P和非P),而“‘不禁止P’等于‘允许P”’只涉及部分行为(P),非P中存在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这部分行为必然不是法律禁止的,但也不能逻辑地推出就是法律允许的。  相似文献   

12.
这个有些怪异的标题,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时下使用频率极高的辞汇“招商引资”的谐音。不过,此“招‘上’‘饮’资”,非彼“招商引资”。首先,“招商引资”的“招商”,指的是招徕客商,而这里的“招‘上’”,则是指的招待上面来的领导;“引资”,指的是吸引外来投资,而这里的“‘饮’资”,则是指“饮”来上面的资金。“饮”者,吃喝也。这就奇怪了!上面的资金怎能靠“吃喝”而来?是的!事实上,这个“招‘上’‘饮’资”并非笔者所杜撰,实乃一些高官的“发明创新”也。去年年终岁末,媒体传来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某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相似文献   

13.
在线性序列“数词‘一’+动词‘面’和“数词‘一’+量词‘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产生了副词“一面”,相当于“径直、直接”;后来演变出时间副词,相当于“立即、马上”。由于两者与时间范畴都有关,语义上出现了交叉。随着“立即”、“马上”的出现,时间副词“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汉末魏初的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表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较之以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特别是曹氏父子的努力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刘勰称这一时期为“崇文之盛事,招才之嘉会”。鲁迅先生也热情洋溢地称道这一伟大的时代:“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典论·论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的诞生,一方面它高高擎起“建安文学”的大旗,继续发扬建安精神;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球拍拍球     
课外活动,今天打乒乓球。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呢。下课了,李老师进来对晓晓说:“我们一起把运动器具收一下,好吗?”晓晓当然高兴,亮开嗓门:“下课了,把球拍交上来,别再拍球了。”听晓晓这么一喊,李老师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你这句话喊得好。”晓晓不明白,抬头望着李老师。“你发现没有,”李老师说,“你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顺着讲,是物品的名称,倒过来讲,就是物品用途。‘球拍’是物品的名称,‘拍球’就变成了这件物品的用途了。”晓晓想不到自己随口一句话,还有学问呢。李老师接着说:“比如‘水车’是一件农具,它的用途当然是‘车水’,不过今天…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说:“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在今天,对马克思思想观点的认识依然没有统一,有些观点还是矛盾的,甚至尖锐的,即使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极易导致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这点已被前苏联的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17.
说“诗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提起“诗眼”、“词眼”就会使人想起那些几经锤炼,在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进一步作些考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的。“诗眼”、“词眼”这些概念的出现,并不太早。一般只能追溯到宋、元。如有人曾指出:“‘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虽然‘诗…  相似文献   

18.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6,(19):47-47
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人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时,有的同志提出这样的疑问:列宁认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3卷第843页)现在邓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种提法是否矛盾?如果说不矛盾,这两个“第一”的关系又怎么处理?我们的看法;这两种提法不矛盾,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游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的命题的深化。“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是就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和“物”的关系而言。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人,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23,(5):52-55
<正>“以前一提到劳动,就觉得这是大人的事,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曾觉得‘劳动光荣’的口号老套,后来发现这是朴素的真理”“劳动可没想象中简单,要下苦功”……劳动节之际,本刊读者在群里热议对“劳动”的认识,特别是自己的新看法,引起共鸣。这里,仅汇集其中7人的思考——第一步是生活自理住进中职寝室的第一天,父母让我自己搭蚊帐、套被套、铺床单。可我平时在家从没做过这些,顶多饭后洗洗碗,因而面对一堆床上用品不知如何是好。室友见我发愁,安慰说不要急,可以跟着她做。就这样,我磕磕绊绊地自己动手完成了这些任务,欣慰之余又不禁懊恼自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