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和印度都曾分别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盟友。冷战时期 ,双方关系是在两大阵营之内展开的 ,维持印度洋地区的势力均衡是两国外交关注的焦点。因此 ,在 2 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 ,两国外交中都不曾有明晰的针对对方的个性政策。冷战的终结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澳印双边关系的平台才逐渐构成。作为一个地区性有影响的大国以及处在印度洋沿岸的一个重要国家 ,印度正成为澳大利亚外交新战略“向西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权力转移及其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增长、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正在由超级大国向崛起大国转移;由"极"世界向"非极"世界转移;由西方世界向非西方世界转移;由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转移。在权力转移的背景下,超级大国通过霸权谋求私利的可行性在降低;大国和平崛起成为惟一的选择;大国战略博弈中非对抗性竞争的成分在增多;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动力加强。但权力转移也使国际秩序面临多重挑战,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印度不甘心只做南亚的地区大国,还希望成为在世界上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大国。文章从印度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人力资源、先进企业、作战力量、经济成就和大国野心等方面分析了其优势,从人口压力、社会危机、经济结构和国际压力等方面分析了其弊端,进而提出要对印度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行动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印度在结合自身海上地缘优势及陆上地缘劣势的基础上,开始深入介入南海问题,成为当前南海问题域外大国因素的新推手。其南海政策主要表现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外交合作,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及与美日大国协同、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究其南海政策的地缘政治因素可以概括为: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平衡中国的战略意图以及对大国崛起地缘政治空间拓展的需求。从长远看,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协调和竞争成为中印在南海问题上互动的发展态势,为此,中国需积极应对、慎重处之。  相似文献   

6.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逐渐走向发展中大国的行列。尼赫鲁作为战后印度最初的领导人,在《印度的发现》当中明确提出印度要作"有声有色"的大国。从战后印度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目标已经成为印度的基本追求。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加快实现自由化、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在地区大国崛起中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印度崛起可能对南亚和中印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可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解析“金砖四国”之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印度两个大国经过过去30年和20年的快速发展,双双跻身"金砖四国"行列。两个大国的发展道路具有许多相似性,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世纪中叶,欧盟、中国、美国、印度将成为全球前四大经济体,东方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全球经济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走向崛起的中国面对印度的赶超,需要学习借鉴邻国印度的某些经验。诚然,中国、印度真正成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相互学习实践中把城乡统筹、社会公正、生态文明、政府改革四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扬弃自己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五六年间,印度软件业一直保持著每年50%以上的增长率,而同时期世界软件业的年增长速度仅为20%。1990—1991年度印度软件出口额还不到5000万美圆,而1997—1998年度其软件出口收入已达到18亿美园。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目前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已经占据了16.7%的市场份额。难怪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惊呼,印度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的软件超级大国。雄心勃勃的目标早在80年代,印度的一些经济学家以及中央政策的决策者就注意到印度在发展计算机软件业方面具有一定潜能,经过论证,他们认为软件业有可能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和世界科技中心。  相似文献   

10.
台港地区长期以来对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前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愈以减弱,外交前景暗淡无光;一种则认为中国大陆将成为新的“世界超级大国”,甚至有“中国威胁论”的奇谈怪调。两者都颇有辨析之必要:一方面,50多年来,新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国际声望日隆,外交舞台日益开阔;另一方面,不管是从文化渊源、对外政策抑或是国家实力上看,中国都不会致力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亦难以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威胁论”大可休矣。  相似文献   

11.
印度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两国正在迅速崛起,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印度则在向"世界办公室"迈进。就中国而言,银行改革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瓶颈",是宏观经济的最大隐患,需要谨慎对待,妥善解决。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转轨市场经济体与中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其在银行业改革方面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文章首先对印度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得出对于当前我国银行改革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将视点瞄准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战场上。通过控制关键的经济领域,把贸易逆差作为世界经济的储藏库,使国际组织成为美国的工具,在信息领域保持霸权等,从而把经济控制作为美国统治世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印度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快国内改革,大力拓展外交空间,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迅速跻身于新兴大国之列.但印度的长远发展仍面临着国内社会经济矛盾以及复杂国际形势的挑战.实行睦邻、安邻.特别是坚持中印合作共赢应该是印度实施大国战略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必须在我国的对外战略中阐明。为此,围绕着中国是不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地区性大国、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将中国定位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坚持和平发展的大国。  相似文献   

15.
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给该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印度对上合的认知和利益诉求能够对上合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上合成立以来,印度对上合的态度历经了从忽视到重视的转变过程。从2014年申请加入上合至今,印度对上合的认知和利益诉求一直比较明确。印度把上合视为中国主导的、优先服务于中国在欧亚地区扩张影响力的多边机制,印度认为自身在上合内部所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尽管如此,印度仍将上合当作满足本国地缘战略利益诉求的工具,认为加入上合有利可图。印度对上合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二:其一,构建欧亚地区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其二,制衡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的两大利益诉求均服务于其最终战略目标,即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欧亚大国。印度的相关认知和利益诉求对上合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发展利弊并存。在当前阶段,印度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极影响。但在大国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一旦印巴关系和中印关系恶化,上合未来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印度文学是印度宗教的一种诠释,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了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视精神的解脱为生命的永恒价值;其次,“万物有灵”观对印度人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弥合了人与宇宙的鸿沟;第三,印度的宗教禁欲与纵欲并存,对性爱大胆和率真的表现成为印度宗教文化显著特点之一;第四,印度的非暴力精神已超越了人类社会,成为惠及整个宇宙的一种自由倾向。  相似文献   

17.
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军备采购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实现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印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因素,印度与伊朗关系具有打通通往中亚能源战略市场的目的,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合作旨在提高印度的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奥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以软件业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这与印度的政府扶植政策、成功的人才战略、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和职业培训体系、独特的语言与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信息企业灵活的经营战略、重视质量与服务的理念和培养自主开发能力等因素密不可分。神秘而古老的印度正以信息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先导 ,带动着整个经济的较快增长 ,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帕斯特(R.Pastor)在他1999年主编的题为《一个世纪的历程:大国如何塑造世界》的新书中认为,100年前支配世界政治的一些大国今天仍然统治世界。然而,所有这些大国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这些大国的目标是占领领土,掌握势力范围,而今却为寻求全球市场和发展经济所取代。作者探讨了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这些大国的目标与战略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看法:日本和欧洲不愿跟在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寻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后期的“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的防御态势,加强了我国中西部的基础设施,从大国博弈的观点来看,这一举措遏制了超级大国对中国的战争企图,至于其中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归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支出成本,是一种必要的扣除,从经济发展的后续性看,落后地区开发一旦进入收获期,原来的投资将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得到补偿,“三线”投资不同于纯军费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