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总统外交与国会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美国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影响不容忽视。尽管在历史上某些“帝王式总统”当政时期 ,国会因其自身运作机制的特点在对外决策中居于次要决策地位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众外交的影响以及内政与外交的交融 ,国会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不仅得到显著提升 ,而且还逐渐显现出成为掌控美国外交的“锚与舵”的发展趋势。结合美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 ,分析国会在外交领域日益凸显的作用 ,我国对美国国会的工作应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更替导致了美国对台湾政策的不稳定,台湾成了美国牵制中国的"棋子",美国一再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妨碍中国的统一进程,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正确认识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处理好台湾问题,有利于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凌欣 《21世纪》2014,(6):57-59
鲍卡斯算不上"中国通",连中文也不会说。其职业生涯、政治生涯也与外交不沾边。但其优势在于与中国打交道较多,与中国有关方面关系不错,是一位非"中国通"的"知华"派。自从传出驻华大使骆家辉今年离任,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Max Baucus)成为新驻华大使热门人选。到去年底,奥巴马正式提名鲍卡斯,特赞他过去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化"中美关系,协助达成经济协议为美国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增加了数十亿美元产值,"完全适合"以新角色继续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出现了剧烈的动荡,这种动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对这种变化了的形势的判断和根据这种判断所作出的政策调整所导致的。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取决于两国能否从战略高度来寻求双方关系的共同点而不纠缠于一些具体的分歧和摩擦。  相似文献   

5.
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者始终敌视中国,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把中国视作取代苏联的下一个战略对手和巨大威胁,主张对华奉行强硬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受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很大,采取了“反共主义”策略,遏制中国崛起;突出意识形态,推动民主进程;突出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等对华政治战略,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全面认识新保守主义思潮,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为切入点,从反恐与伊拉克战争、经济与贸易、非法移民问题以及教育、司法、传媒等角度,着眼此次美国总统选举的选情,分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利益、文化冲撞与交锋,前瞻美国社会的变迁。笔者认为,近年来美国政治和社会经历了少有的变革,政治经济上的失策及大众的不安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巨大分化与不稳定。由此带来的美国内外政策和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与转变必将在此次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中得到体现和印证。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十年美国内政外交的走势,对美国自身的力量涨落、政策取向和国际格局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作为当前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历任总统的科技政策动向备受关注.其优先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和理念,科技政策在促进经济恢复和保持经济长期增长中的广泛应用,等等,成为人们关注和借鉴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的隐喻,因其独特的体验性,会经常成为政治家们在政治中的运用。这里通过对两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所使用的政治隐喻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揭示隐喻主观性对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籍以提醒人们加深对隐喻本质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4,(2):18-20
这是一个大而无形的组织,美国最高领导人在这里进行后台交易、部署援助行动。由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私人恩怨,成员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也是盟友。总统俱乐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团体,它所折射出的更多的是历任美国领导人“向前辈请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微妙的调整阶段。分析调整的原因,美国最高决策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政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美国国内在中苏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建立国际联盟来孤立新中国行动的失败,造成其政策的左右摇摆。此外,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注重情境的决定性和身份的约束性,并通过语言的建构实现这种身份的同一.经济状况、经济思潮、民众利益和党派利益取向等因素构成了政策诉诸的修辞情境,决定了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的身份特征.在演说过程中,总统通过语言的巧妙组合与建构,对既有政策进行批判或肯定,以塑造其新的经济身份,进而实现其经济理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 ,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 ,一方面鼓励国共双方从事协商 ,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面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威胁 ,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进行调停 ,结果调停失败 ;内战全面爆发后 ,美国采取了有限援蒋的方针。 194 9年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标志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否决权是美国总统发挥立法指导作用的一项重要武器。它在实践上的最初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此后又曾出现过英王的否决权、北美殖民地时期总督的否决权和北美独立后一些州行政长官的否决权等几种形式。在制宪会议上总统否决权问题曾引起很多的争论,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9.11事件”在短期内使已经减速的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为减少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我们要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降低对美国经济的依存度 ;坚持扩大内需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出口竞争力以及适当增加欧元储备等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与美国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统。自由主义溯源于欧洲,进入美国本土后经过实用主义精神的改造,逐渐生成了美国式自由主义;进入美国外交政策过程后,受到了外交政策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影响,逐渐被意识形态化为美国式的所谓自由民主大战略。美国外交政策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等政策理念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致力于推进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输出事业,用美国的模式改造世界,只是在优先次序、行为方式以及具体政策手段上存在差别。就自由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而言,自由主义者设定的政策偏好为中美关系设置了人权、社会制度以及开放经济体制等三个矛盾区,也创造了注重多边合作和支持中国加入国际体制等两个机遇区。因此,如何平衡两个方面的关系成为新时期中国对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以后,俄、日、英三大列强控制了东北铁路干线,从此,东北铁路变成了列强侵略东北的重要工具。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为了抵抗侵略,开发边疆,决心自建铁路,但遇到了外交上受制于以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经济上受制于中央财政干涉等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东北地方政府从破解财政难题入手,开始了大力兴办自主筑路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现代美国总统形成了年龄构成上阶段性的代际层,处在同一代际层内的美国总统,尽管执政年代前后相隔若干年,但经他们运筹而出的美国基本国策与战略发展目标,在美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潮流的流淌中,呈现出某种若隐若现的持续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刘植荣 《可乐》2010,(6):42-42
2009年,美国白宫公布的工资单显示,白宫共有487名职员,其中女性243名,男女平衡。白宫2009年年度工资总额是39,147,222美元,人均80,384美元,男性平均年薪为82,346美元,女性为72,956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