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水资源不足已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在简要阐述黄河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浅析了黄河断流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生命线,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加强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从三次产业方面提出了解决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方程,为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同时,本文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隧道"假说: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高黄河水资源集约利用的程度,经济的发展不再翻越水资源消耗的高山,而是在半山腰开凿一条"隧道"实现穿越,从而以较低的水资源消耗代价,使经济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河流污染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4.
水既是人类生存和维护生态平衡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自黄河委员会对黄河干流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内蒙古每年均超指标用水。由于水资源短缺,使内蒙古沿黄地区快速增长的电力和煤化工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南岸灌区进行实例研究,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分析黄河南岸灌区节水效果以及研究其综合效益。以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初始水权为基础,采取水权转换的方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即通过企业(需水方)对沿黄灌区节水改造有偿投入,实现水权有偿转让,以此满足鄂尔多斯地区迅速发展的电力、煤化工工业用水要求,这是解决沿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对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河多年平均年纯流量580亿m~3除去输沙用水,可供利用的水量仅370亿m~3.而沿黄各省由于灌溉面积的扩大,城市用水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黄河水资源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目前,一般年份用水高峰季节和枯水年份的用水十分紧张,上下游争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河口地区断流时间明显增加,断流日期也不断提前.由此.黄河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沿黄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该如何有效而合理地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强化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我国河流中最重要的七大江河之一,黄河之水的开发和利用为沿黄地区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黄河水资源正受到掠夺性的利用,黄河断流日益频繁。黄河下游从1972~1997年的26年中有20年发生过断流现象。20年中累计断流70余次,合计908天,平均每年断流45天。自1991~1997年,年年发生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时间达到了创记录的226天,为北方水资源短缺敲响了警钟。黄河断流给下游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972~1996年间由于黄河断流使下游灌区  相似文献   

7.
黄河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日益加剧,促使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行竞争性水价是以需求为核心的全新管理模式,其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要求。竞争性水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陕北榆林能源基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配置不合理,工业用水定额偏高等问题;并对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使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引用黄河水源,尽早安排天桥引黄、大柳树引黄等工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实由历史积渐而成.环境恶化诸问题中,以水资源枯竭最为严重.这在黄河流域最为典型.我国古代人们原本对水资源十分重视和珍惜,然而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入侵,黄河上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屯垦戍边,开发农耕,成为汉族王朝长期的国策,以至积千年之累,西北地区水资源消耗殆尽.黄河中游关中地区因千年建都,统治阶级竭泽而渔,随着森林的大量砍伐,水资源也濒临危机.黄河下游平原因自西汉以来单一农耕经济的确立,庞大帝国对粮食的需求,进行极度的开发,加上中上游水土流失的影响,河道淤浅,湖泊淤塞,水环境逐渐恶化.汉唐的繁荣实以牺牲黄河流域环境为代价,但也是实出无奈.这是我国数千年来两难的抉择.今后如何协调发展和环境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黄河的断流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上游水量的不断减少.玛曲湿地作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它的发展不仅关乎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事关黄河水资源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和经济安全.为此,文章在论述了玛曲黄河温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契机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玛曲湿地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黄璜同志提出了发展“黄河经济”的构想,阐述了发展“黄河经济”的战略意义,启迪了我们开发黄河资源的宏观思路。 纵观历史,宁夏的经济无一不和黄河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宁夏是因黄河而发展和兴旺起来的。黄河穿越宁夏12个市、县(区),年均过境流量33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在200万千瓦以上。330亿立方米,200万千瓦这两个显赫的数字,说明黄河给予宁夏丰富的水资源是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5月20日报道,黄河在汛期到来之前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缺水局面,沿黄8个省区将面临49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仍有不少人似乎并不知道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我国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仍在漫不经心地浪费和污染着这种稀缺的资源。唤起全社会的关注,治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到黄河上游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目的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严重缺水问题;合理配置水资源、整治国土、改造自然,开发西北,兴利华北、治理黄河。1987年7月国家计委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1990年国家又将西线调水超前期工作列入“八五”计划。黄河委员会在有关部、  相似文献   

14.
银川市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对整个黄河流域,特别是对黄河下游两岸的经济发展和两岸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依据历史统计数据,通过对银川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建立了应用于银川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多目标模型,运用模式搜索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以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对银川市水资源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银川市的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素有苏北水乡之称的江苏省淮阴县内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县内大运河、淮沭河、废黄河、盐河等五大水系穿境而过。为了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去年,该县在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加强沿河工厂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选择六塘河畔西宋集乡的20亩内河水塘,进行澳洲罗氏沼虾养殖试验,当年放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均年占水量仅2200吨,约 为世界人均占水量7300吨的1/4强,且分布不均,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解决水资源短缺,一靠开源,二靠节流。目前我们已确认并积极实施的节水技术、规划南水北调、抓紧水污染防治等措施,主要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在当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应当把开源,特别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提高大气降水效率,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黄河之水天上来”。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生态维持需要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据粗略估计,海洋每年的…  相似文献   

17.
胡继连,男,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代表性论著有:《产业组织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水权市场与农用水资源配置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黄河水资源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河持续断流,长江的使命重大。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占有主体地位;“断链”是长江经济带难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能舍东西而取南北,当尽力联接断链。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重庆市必须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战略,将库区建成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19.
水乃生命之源,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水资源的治理、利用贯穿着整个人类史。在中国古代,如何处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问题是解决国家水资源问题中至关重要的环境议题,对此,中华民族在与自然持久的互动中始终积极作为。这样的努力同样体现在对大运河水利网络的部署中。历史表明,从最基本的民间生活用水所需到国家层面的水治理战略,从内地城乡生活用水的匮乏到沿海居民获取淡水的艰难,水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和角落里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苗族五缘文化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强大的九黎部落联盟。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土地肥沃,水资源充分,有利于原始农作物的成长,因而成为周边民族争夺的焦点。在炎黄集团与九黎集团的涿鹿大战中,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余部退入江淮,日后逐渐形成三苗集团,在夏商周期时,中原统治者又不断向南进攻,迫使三苗大部迁入西南山地。在几千年强大的外力挤压下,苗族人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