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是建构生态的文学本体论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研究的理论基础,而"生态本原"、"生态存在"和"生态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的理论内涵.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本体论,阐明了生态文学本体论是指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文学实践上的,研究生态的"文学本原"、"文学存在"和"文学本质"及其生态关系的文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现象学本体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的本体论本质上不是一个认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而是一个现象学问题,它是首先以美的现象学本体论为基础,将审美现象的社会历史前提和物质条件全部都放进"括号"内存而不论,直接从美感中直观到的现象学本质的理论.美是"对象化了的情感",这是美的本质的现象学定义,它具有"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个层次.艺术则是"情感的对象化",它的最普遍、最贴近"人学"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诗.诗是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是隐喻,语言作为"存在之家",既是"思",又是"诗".文学是最直接表达了艺术本质的一门艺术,用中国传统美学的术语来表达,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语"之上以便传达的"情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学意象的本体分析认为:文学意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绝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写作技巧,也不单纯是客观的物、主观的意,它不能只在心物同一、情景交融这一浅表层次上去理解。确切地说,文学意象是作家艺术家在大脑中构思的文学模型、文学蓝图。它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心理结构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在完整的意识活动(包括意识与潜意识)中,借助于贮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对唤醒表象的现实客体的审美表现性(审美价值)的追忆,对曾经体验过的情感生活的回味和对某种未实现的理想的憧憬与向往,它具有创造性、表现性、易变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结构本体论——论韦勒克的文学本质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勒克是 2 0世纪最杰出的文论家之一。韦勒克基于现象学文论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将文学作品的本体视为一种“符号与意义的多层结构”。这种由语言构成的“符号结构”规定了文学具有“审美性”、“虚构性”和“想象性”三种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解读,提出:对《提纲》第一条的基本观点不能只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而要把它首先看作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革命变革。只有从本体论上理解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观点,才能正确理解《提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8.
70年后,当人们对发难于五四前夕的文学革命重新进行审视之时,有个问题终归是要回答的: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真正开端,这场伟大的文学革新运动最根本、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任何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都可以用不同的批评模式多方阐发。考察的角度相异,瞩目的焦点有别,其结论自会各有所得。现在,我把解剖的刀锋对准文学本体,从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必然得出一点结论:除去作品内容体现出来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及作家传记等方面的意义之外,五四文学革命最重要的收获,它给汉语文学内部带来的根本变化,乃是在文学形式方面。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的文学本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语言是人类以抽象符号系统理解世界的一种活动。语言能力是人类的本质力量之一;语言活动使这种本质力量得以实现。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是语言能力的被制约地实现,而文学语言则是人类语言能力的自由实现。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区别在于体验性与指称性的差异。文学语言活动中,语言主体获得了一种对本质力量实现过程的体验,这是一种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美学研究和理论批评中,人们常提本体论问题。但是,人们却很少从理论上对文学本体和哲学本体加以界说,因此,在谈论本体论的文章中,甚至有不少人将这两者混淆起来,引起了种种误解、偏见和困惑。本文试图论述一下这个问题。本体论是关于存在本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对国统区文学过程进行宏观分析,清理一下“民族文学”(或“民族主义文学”),应该是必要的。它是文学客观过程的一个侧面。 “古人也早经说过,‘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之。’所以要剿灭革命文学,还得用文学的武器。作为这武器而出现的,是所谓‘民族文学’。”鲁迅这里谈的是三十年代的“民族文学”,但从这段话也许也可以合理地引出以下结论:革命文学存在,“得天下”者是不会放下剿灭革命文学的文学武器的,“民族文学”因此也将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论工作者经常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与政治往往相互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带来难度。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总是渗透着政治的影响,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往往就成为各种学说产生的思想背景。因此,文学的本质或本体的相关理论作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二者关系的亲疏变化。文章以文学本体论为切入点,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元问题应为“文学是什么” ,对此不应满足于定义式回答 ,应该进行本体论追问。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即“是论” ,其主流形态是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先验本体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转向 ,它跟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本体论具有相通性。人的日常实践中的感觉、情感、领会构成了情意本体 ,“合情合理”是它的基本尺度 ,“诗意生存”是它的高级形态。文学以人的情意为本体。针对三种生存状态应该有三种文学。真正伟大的文学是体现和升华人的生存状态的明镜和灯塔 ,具有叩问人生意义、了悟人生价值、烛照人生道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为期不短的痛苦的思索,我们终于摒弃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开始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考察文学这一人类活动的特殊现象了。但是,在众多的思考角度上,人们最终发现,文学的研究都超越不了这样四种关系:文学作品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文学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西方哲学由认识论转向语言论,相应的本体论也由传统的形而上学性质转向了生存本体论,这使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同样,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鲜明地表现在文学的祛魅与回归和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变相似.这就可以从全新的视觉看待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即生存本体论角度.  相似文献   

16.
17.
在罗伯-格里耶的文学世界中,传统意义上的存在主体被消解了,变得虚无,世界被物化了。他在文学创作中将真实与虚构并存,构思了一个独立于真实世界的文学存在空间。文学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存在本体。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学的本体论应当以《文心雕龙》中的原道说为核心,世界文学之道是世界民族文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的核心是本土文学与外来文明的混融与逾越。由此形成世界文学之道的形态类别,即东方的道与西方存在本体观念的对话,这就是道通为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晚唐司空图有诗日:“浮世荣枯总不知,且忧花阵被风欺。农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司空图晚年力行老庄之说,忘却“浮世枯荣”而醉心于饮酒赏花品诗弹琴,进而从这样的人生实践出来观察理解诗歌艺术,于是他的《诗品》将诗赋予新的与儒家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学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艺术作品本体论在新的美学理论中尤为突出。艺术作品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艺术作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实体?不过,当代美学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艺术作品的实体问题,迫使我们开放传统的本体论范畴系统,以便接受存在于西方形上学标准二分的框架之间的实体。与西方标准二分的框架不同,中国传统形上学中存在一种三分的范畴系统,在新现象学中也可以发现这种三分的范畴系统。新现象学中的气氛的本体论地位,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的本体论地位类似,它们都存在于主客体之间,因此很好地把握住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