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武汉方言词典》中发掘总结出其释义方法上的四个特色 :一、联系文化 ,揭示词语深层的文化意蕴 ;二、联系历史 ,注重方言口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印证 ;三、区分层次 ,兼顾新老词汇 ;四、多角考察 ,全方位揭示词语内涵。《武汉方言词典》释义方法上的这些特色对于进一步提高方言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发挥方言词典更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在方言词典编纂上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诞生三十五周年了.我从1975年10月初参加《汉语大字典》编写工作以来已经有十个年头.我就写这十年从事这一工作的种种感受,来纪念新中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吧.一我们的国家有着足以使人自豪的历史,比如辞书,产生于周代,完成于汉代的词典《尔雅》,西汉扬雄的《方言》,东汉许慎在公元121年完成的字典《说文解字》都是我们的骄傲.“就世界词典编纂史而言,《尔雅》是保存得最完整的最早的一部词典”,“从全世  相似文献   

3.
西汉杨雄的《辖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①,简称《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典,它与《尔雅》、《说文》一起被人们称为中国汉代的三大语言学巨著。历史上研究《方言》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取得成就最大的有晋代的郭璞、清代的戴震和钱绎。尽管前人在研究《方言》的工作中已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请看下面例子: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取材于古今1200多种语言文字类著作,搜词宏富,体例谨严,是一部编纂得比较成功的汉语方言方面的大型词典。本词典的价值在于它实际上集了我国历史上有关汉语方言词语记录和研究的大成,是在语言方面对汉民族文化遗产作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传承工作,其泽被所及将超过方言学或语言学本身。本词典的不足是在词典正文之前缺少一篇较有分量的引论或前言,不便于读者更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本同典;在释义方面,少数词条会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词典编纂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词Lexikos和grapho.它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最早编纂词典是收集一种语言的词汇,进行加工整理,加以系统化,然后出版成词典.研究俄罗斯词典编纂学史是很有意义的.从十三世纪起,俄罗斯就进行编纂词典的尝试.那时的词典只是翻译者和膳写员提供的手写词汇,有词源、有解释,带有百科性质,按字母顺序排列.这种词典先用于教学、识字和翻译,因为当时俄罗斯人还是用圣经和祈祷书来学习识字的,所以用它来解释圣经中碰到的难词.人们称这种词典为“字汇”  相似文献   

6.
山东方言语音特点四则———《山东方言词典》编纂札记董绍克《山东方言词典》一书,经过全省30多位语言工作者四年多的努力,最近终于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了。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发现山东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有许多值得介绍的特点。这些特点,笔者准备陆续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扬雄的《方言》与历史比较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也是语言文字学著作产生得最早最丰富的国家。早在公元一千九百多年前,继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之后,西汉蜀郡成都人扬雄(公元前58—后18年)辑著的《槽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就成为了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部卓越光辉的历史比较语  相似文献   

8.
英国长老会差会纪多纳(Donald Maclver)和李威廉(William Riddel),于1879年前后来到粤东客区,成为该会在客家地区宣教的急先锋.为方便在客家人中宣讲基督教教义,纪多纳等人潜心研究客家方言并着手编著《客英词典》,于1905年首版,1926年由玛坚绣(Murdoch C.Mackenzie)主持修订再版.本文根据教会档案等原始文献资料详细讨论了《客英词典》一书的基本情况并考证了《客英词典》的外国作者纪多纳、玛坚绣生平及其来华在客属地区传教的情况;中国合作者彭景高,黄兆衡等人的籍贯、生平以及参与《客英词典》编纂的情况,以期复原《客英词典》一书的编纂历史背景并解决其历史基础方言问题.  相似文献   

9.
这些重出词辑自《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由杨正业、陈宜民主编。编纂人员有:陈国勇、张建川、刘莹、蒲世贵、(?)韵、曾照英、陈淑蓉、杨涛、李文生、李晓燕、沈时明。杨超参加了部分编纂工作。十部词书,指《尔雅》(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义疏》)、《方言》(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方言笺疏》)、《说文解字》(据中华书局影印本)、《释名》(据上海古籍出版社《释名疏证补》)、《广雅》(据中华书局《广雅疏证》)、《玉篇》(据中国书店《宋本玉篇》)、《广韵》(据中国书店《宋本广韵》)、《集韵》(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类(?)》(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康熙字典》(据上海同文版)。除《广雅》简作“雅”外,其他九部书均以第一字作为书名的简称。部首、韵部或卷次亦相应简化。比如:丁 (?)诂下245。上雅诂(?)5.词条、书名、篇名、页码,四节标注.重出词,按《康熙字典》214部排列。《中国古代十部词书索引》不同于简单的单书索引,而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大型检索工具书。十部书共有形体20多万个,同一个汉字,形体多有差异,哪些是一个字,哪些不是一个字,既要进行整理归并,又要方便读者检索。整理归并结果,实际单个汉字只有5万左右。这种大规模的汉字楷体整理工作,过去没有人做过。笔者辛辛苦苦工作三年,全书已经完成大半。重出词的辑录整理,对汉字形音义发展演变的研究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简明藏蒙词典》(藏语:《Rtogs Cars La Ba》)是18世纪上半叶在北京编纂而成的,并用木刻术方法在北京出版。在这一时期,蒙古人从藏文翻译过来的材料特别多,这部词典就是适应培养翻译人员的需要而出版的。该词典是有知识的蒙古人所十分熟悉的,并且成为后来出版的一些蒙藏词典例如1838年由兰占巴·阿旺丹达尔编纂的词典(蒙古语:《Saran-ugerel》)的依据。科学院院士施密特在编纂第一部藏俄词典时以及O·M·科瓦列夫斯基在编纂三卷本的蒙俄法词典时,都曾利用过《简明藏蒙词典》。  相似文献   

12.
厦门话的词汇,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从普通话转借过来的、同普通话同形同义、仅在语音形式上有不同的所谓对音词。二是方言特有词。我们就《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一书所收方言词条做个粗略的统计,其中对音词约五万条,占三分之二强;方言特有词一万五千多条,占三分之一弱。本文要谈的是后者即厦门话特有的方言词(多音节词)在构词手段和方法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3.
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一部外来词词典——《汉语外来词词典》的出版,是我国辞书编纂工作中的创举。它对研究汉语外来词,推动汉语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汉语外来词词典》共收录了古今汉语外来词一万余条,可谓洋洋大观。其中以英语和日语来源的外来词占绝大多数,其他语言来源的词相比之下略少些。经粗略统计,该词典共收录了俄语来源的外来词四百余条。但仔细分析,其中科技术语多,一般词汇少;笔头借入的词多,口头借入的词少;属全民词的多,属方言词的少……因此,从这  相似文献   

14.
资料     
《我国古籍之最》(类书·政书·丛书)1.《皇览》:三国时魏朝刘劭等编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书.2.《北堂书钞》:隋唐间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3.《韵海镜源》:唐代颜真卿编撰,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韵编排的类书.  相似文献   

15.
扬雄的《方言》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记载了众多汉代各地方言词汇,其所收集词语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 相关。通过整理发现,《方言》一书囊括了有关汉代饮食文化、服饰装扮、病理之学、亲属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些都是 整个汉王朝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石。研究这些宝贵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评《引用语词典》汪耀楠朱祖延教授在今年出版了《引用语词典》,是他在辞书编纂事业中的又一贡献。最早提出“引用语词典”的名目是吕叔湘先生。在《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上,昌先生撰文,建议编一部引用语词典。他随意举出一些大家习用的例子,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判定不同国家的词典是否属于同类词典的标准有三条:词典性质、词典收词、词典释义。根据上述标准,文章认定《现汉》《牛津》《韦氏》等汉英词典都是中型语文性词典,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词典中100核心词的义项数目及其分布做了简要对比,认为与《牛津》《韦氏》等英语词典相比,《现汉》等汉语词典在100核心词的义项划分方面比较粗疏。最后,文章从语料库技术、词典的编纂历史以及语言学理论等三方面,分析了中国词典100核心词义项划分粗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用官话和吴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众多,《何典》是明清时期吴语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独白和叙述语言均采撷自真实的方言口语,特殊语汇、俚俗词等语料丰富宝贵,但对其语料价值的研究所见甚少。对《何典》中的丰富语料,从语言学角度,语言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历时和共时,文化以及辞典编纂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能深入分析《何典》的语料特点,揭示《何典》的语料价值及对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价值。对吴语词典收录的研究结果显示,《何典》等方言文学作品的语料对辞典编纂完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法名著《词诠》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语法体系的虚词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书擘划了汉语虚词研究的崭新天地,对后来汉语虚词的研究和辞书编纂影响至巨。本文对其在词语收列与诠释等方面的特色与得失作了全面的分析,以期时当今的语文性词典,尤其是汉语虚词词典的编纂提供某种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古汉英粤方言字典的电子化及其保护与应用研究》是广州大学图书馆承担该校科研项目之一。该课题根据 19- 2 0世纪的三部粤语方言词典的编纂特点以及研究者的要求 ,设计了《古粤方言词典语料库》系统的数据结构 ,并实现了词汇检索、词汇统计等系统功能 ,使这三本珍贵的粤方言词典得以数字化。这是对地方文献古籍工具书保护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