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的重心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研究不同民族的"美学"现象,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前提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审美现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美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审美人类学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出发点,是生活世界的美学,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研究,它有助于把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形而上学转变为一种确切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讨论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的特征,强调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必须从田野工作出发,搜集丰富的个案,积累文化事件的大量细节,以求对特定场景中的艺术作品的意义有所认识,对艺术文本进行不同方面的阐释.此外,还根据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思路,结合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特点,提出进行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阐释的切入角度.应该努力阐释来自田野的文化现象,用细节来说明当地人在艺术活动或者审美观建构中是如何思考、如何感觉或体现,以及如何行动的.在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研究中,掌握阐释工具和手段与把握阐释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既有意识地不同于"文学人类学",也有意识地不同于"艺术人类学",因为"人类学美学"的重心是在美学上,"审美人类学"重心落在人类学上。审美人类学从具体的审美现象提升到美学的层面,这中间有好几个层次的跳跃。最早还是为了广西师大的学科建设,来做审美人类学的,可以说是从边疆、从边缘起步。这段时间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发展,感到"审美幻想理论"对于说明中国经验是一个有效的理论,我想结合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来进一步阐释它,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它。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审美人类学领域的开拓和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审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民族审美现象进行研究 ,努力在民族学、美学、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寻找新的研究资源和新的研究思路 ,从而奠定民族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一方面能在这块新开垦的处女地上发掘新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能从新的领域、新的角度对现有材料作出新的阐释和评价 ,在推动民族审美活动发展的同时 ,推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发展 ,并由此取得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美学与人类学具有各自迥然不同的学科背景、基本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术理路。因此,两者之间的科际整合,既有相互阐发而相得益彰的一面,又使两者的交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以及必须跨越的障碍,需要以国外同类研究成果作为参照,寻找美学与人类学互补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进一步确立并完善基于中国各区域各民族实证研究的审美人类学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9.
郑元者教授在文艺学、当代人类学、美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等学科领域均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卓有成就.他于1964年10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市,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类学美学是"文化学转向"在美学领域的一个直接成果,郑元者等学者的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研究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的学术导向,立足于艺术起源学和民间文艺学课题及其基本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人类学美学研究,并形成了图腾艺术与艺术起源学研究、民间文艺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美学的人类学重构和实验性写作研究等系列研究链,从而建构起一条独具特色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位戏剧家,也是元末明初最多产、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杂剧《西游记》对小说《西游记》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过去学术界对他的生平若明若暗,甚至有不少误解。本文依据史料,考索了杨景贤的姓字、生卒年、交游以及他与朱棣的关系,并反驳了杨景贤是“文化特务”之说。  相似文献   

12.
客家学的提出,在学术上具有多重意义.第一是对华人研究的严肃反思,第二个意义如其客家之名义,是一门关于移民社会的研究.第三是突显传统人文及社会学科分野之武断,而提出对于科际整合的热切呼吁.  相似文献   

13.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与时装时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地勾勒时装历史的同时描述了对于时装时尚现象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进行理论概括的种种尝试.以诸如前现代社会中时装时尚的存在程度、时装时尚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等问题为线索,旨在评价一些社会思想家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装时尚现象进行解释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土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班斯纳得那"是土族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有些土族聚居地,还保有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班斯纳得那"的文化蕴含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现在的"班斯纳得那"中尽管有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土族文化成分,对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学、文化美学、政治民族学和影视人类学这四种学科方法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取向;少数民族电影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文化性格、文化视点、文化冲突、社会功能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界定核心概念和建构理论框架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当务之急;把握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本质,系统理性地建构其学科理论体系,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孙灭国后,其族南迁帕米尔高原,因此,哈萨克族中的主要部落乌孙,不是2000 多年前立国于西域的乌孙,而是10-12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兀孙,该部多数人后随术赤和拔都迁居金帐汗国;哈萨克族的族源也不是2000多年前的乌孙,而是汉朝的奄蔡、南北朝的曷截及他们的后裔──唐朝的可萨突厥。  相似文献   

19.
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庆德 《民族研究》2006,1(2):10-20
“民族”显现为二重的存在:既是一种对象实体的存在,更重要的又是一种概念的存在。它是在社会事实的动态过程中才得以提升到国家层面,而获得的一个更具总体性的意指范围。正是凭借理论预设,不同的民族理念在彰显民族存在的某种事实的同时,却遮蔽了其他存在的事实。“民族”这一分类概念确实参与了对象实体的真实构造。民族概念的歧义性,反映了不同研究者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论切入点、视野差异以及作为概念载体的语言对所有研究做出的理论预设这一根本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哲里木盟地区科尔沁母牛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母牛发情明显,发情周期20-18 ±4-55 天,妊娠期283-72 ±6-09 天,受精率83 % ,产犊率72 % ,繁殖成活率60 % ,产犊间隔比较分散,为470-13 ±118-78 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