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国际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翻译与文化密切关联,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沟通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因此文化的差异使广告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对文化适应进行了概述,举例探讨了影响国际广告翻译的文化因素,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恪守文化适应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对翻译者来说,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构成翻译中最大的难点,并且会使读者产生很大的误解。本文从翻译等值,中西习语文化对等方面提取事例,并在中西文化差异下进行中西习语文化翻译等值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文化翻译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审美原则,从语言、语境、人文三个层次阐述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语言层面上,翻译的本质在于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境层面上,通过从文本到语境的追溯、探求和从语境到文本的构建、表述过程,使翻译成为多元文化的产物;人文层面上,翻译要求译者具有知识水平、审美情趣、人文品格等综合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文化渗透与语言异化需求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言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问题,指出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但过多的归化是对文化的阻隔。文化融合的趋势使异化翻译的需求空前扩大,人们对“新”、“异”东西的渴求不断加强,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外翻译中异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与"翻译"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组合成对形成的概念矩阵而获得,具体表现为文化翻译之三种模式,即:文化翻译乃是对异域诠释视域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另一社会成员诠释某一对象或事件的方式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惯约之诠释。基于文化翻译的这三种模式,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阐明了文化翻译之本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翻译学学派的理论偏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现代翻译两大学流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各有其理论偏向:语言学翻译研究使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过强的功利性容易造成对翻译现象的误释和翻译理论学科的消解;而文化翻译研究由于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得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边界变得模糊,从而使其失去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革一方面对翻译活动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翻译活动的发展,又在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社会。这种翻译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就是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正是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使翻译由一种语言行为、学术行为转化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递文化信息是翻译的首要任务 ,而文化信息可大体分为浓、淡两类。浓厚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不宜浅化 ,但较淡的文化信息可相应虚化。虽不同的翻译目的能够导致不同的翻译行为 ,但为了使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 ,方法上宜在忠实原作原意的基础上 ,争取译出文字的表面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别集、总集均属于古代集。它们的编辑,尤其是别集的编辑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先秦时期章多以单篇流传;两汉之际,史家录作品由依类分别记录,到逐类记录;东汉末至建安时,别集雏形已形成。魏晋以降,出现以姓氏标明为集的《诸葛氏集》。最早的总集是晋挚虞的《章流别集》,而不是刘向所编的《楚辞》。  相似文献   

13.
论在著作权原始归属中引入契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作品类别有自然人作品、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合作作品、委托作品等类别,这些作品分类的标准并不十分的确定,文字规定较为模糊,而这些不同种类的作品的划分又直接关系到作品权利的归属,作品种类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导致权利归属认定上争议。只有解决作品类别的划分问题,才能让权利归属的认定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众多案例告诉我们,人工智能生成物已经能媲美人类创作的作品,成为具备独创性的作品。人工智能创作相关的神经网络算法之设计、学习数据之筛选最终体现的是人的创造性劳动,人工智能作品是对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有益补充与丰富,是创作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成果,应当对人工智能作品予以著作权法层面上的保护。对于人工智能作品的具体保护,应参考电影制片人模式,将著作权赋予投资者;作品价值应交给市场评判,同时基于作品的来源难以区分的考虑,应对人工智能作品赋予与一般作品同等的权利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15.
法家类著作在古典目录分类中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艺文志》中法家类著作被归入到诸子略中的法家。从《隋书·经籍志》开始逐渐稳定下来,除在明代法家类著作被附录于杂家中外,从《隋书·经籍志》一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被归入到子部的法家或法家类。伴随着这一过程,法家类著作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以法治为核心的法家类著作,到后来逐渐增加的宏观法制理论著作、治狱类著作、对法家经典进行考订的法家类著作、微观法制理论著作及辑本。  相似文献   

16.
沈刚 《南都学坛》2013,(2):15-20
东汉中央政权对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治理方面,但数量不多,同时,更关注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因为考绩制度的要求、农作技术的发展,地方官员对水利工程的修建十分重视。这类水利工程多是由旧有工程改造而来,并多集中在东汉前期。民间豪强修建的水利工程比较普遍,在规模和功能方面与政府所修建的并不相同,并且他们试图要染指地方公共水利工程。东汉经济形态的转变,豪强势力的逐渐扩张和经营形式的变化,依附关系的发展,以及政局的混乱等均是东汉水利工程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的作业、申请书等一般不是作品,但有例外;高校学生虽然不是高校职员,但其作品可能是职务作品;经教师指导的作品有可能是合作作品,也可能是个人作品,并且可能是兼有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个人作品与合作作品属性的复杂作品。  相似文献   

18.
词话作者在词话中大量记述自己的作品,这一文学现象包含着古代文人学者朴素的传播意识.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的作品,词话作者运用的传播方法、技巧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晕轮效应"原理,或把自己的作品与名家作品相比较,或追作、补作名人作品并把它们附在名人作品之后;一是通过记录逸闻轶事和谶诗等加强其故事性、传奇性和神秘感.与词集等传播媒介相比,词话在传播己作方面具有其特点和优势,因而成为词话作者传播己作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关于漫画的定义及其论述可以用来透视鲁迅作品的漫画性、表现性。鲁迅作品与漫画大师歌雅、杜米埃、勃拉特来、格罗兹等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相通(似)性。鲁迅作品的漫画性写实与表现特征兼具,其艺术创造更在后者。鲁迅作品漫画讽刺笔触的犀利和深刻,在其杂文中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须注意作品理解、演奏理念、技术技巧、模拟音色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复杂性决定了钢琴演奏者只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与风格,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进行恰到好处的表现;演奏者必须树立多声融合的立体感、传统音乐线条感和民族器乐演奏的即兴性的演奏理念;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的技术掌握和形象刻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中对于模拟音色的意识和把握亦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