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建礼教是酿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 ,而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则是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强烈的负罪感、巨大的恐惧感、严重的迷信思想、软弱的性格特征诱发了祥林嫂的人生惨剧。  相似文献   

2.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篇小说《夜郎遗踪》悲剧艺术的分析研究,着重论述了其中的时代悲剧、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多重悲剧等悲剧艺术。指出悲剧艺术是通过展示痛苦、灾难、毁灭的人生,以否定的方式达到肯定人生美好的效果,以鼓励人们进取奋发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祥子也成为了历年来学术界讨论分析的对象,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产生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中,当然也有祥子自身性格的内因。熟读作品,我们会发现祥子的淳朴、善良、正直,同时也会感受到他的执拗、固执、不变通,这些性格对于祥子人生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社会的大背景使得祥子以及当时的人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特征。祥子的性格被认为是悲剧的性格,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祥子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性格的结果。本文详细了解了祥子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产生的悲剧以及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最能代表其戏剧水平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画,表征出相对稳定的个性和独特的模式。从莎士比亚创作的文化渊源入手,剖析其悲剧人物在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的性格内蕴和行动路线,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展示其主要悲剧主人公在性格上的某些共性,揭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实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6.
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得到关注较少的反面角色。心胸狭窄、助纣为虐的申公豹最后以被填北海眼结束了自己的悲剧人生。申公豹的悲剧有其性格原因,但更因他有鲜明的功能性。他的悲剧是角色的主题性和线索性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首先表现的是人生归宿的虚无感。由于他对人生三昧根本就没有彻底悟透,所以诗歌完全是一种心理情绪律动的直接外化,是一种独立的人格追求。在“卒章多托玄思”的山水诗背后,其实浸透了他盖世的凄凉。第二,表现了谢灵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这是他把建安以来常见的儒理性抒情变为玄理性的抒情,抒发的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强烈的忧患和悲伤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流散文学的关注以及高加林悲剧人生的介绍,引出了我们对大陆流散文学的研究。高加林是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城市对乡村的文化殖民作为中国大陆流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他复杂的性格,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通过“红楼二尤”的短暂的悲剧人生,揭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冷酷与丑陋,强有力地控诉了荣宁贵族污浊男性的丑恶行径,鞭挞了王熙凤阴险狠毒的性格。尤氏姐妹的悲剧人生,虽然大不同于书中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但却是穿插在曹雪芹所描绘的封建社会大悲剧中的小悲剧,深刻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恶势力对这三位来自民间的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残酷虐害,惨烈生动,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不赞同苏力教授在研究梁祝悲剧时通过考究梁祝年龄寻找根源的做法,也不赞同其梁祝悲剧与“包办婚姻”制度无关的观点。笔者以为,梁祝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性格,在于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在于不能由人类自主的人生命运。梁祝悲剧的反封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能说其不具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05,25(1):45-51
在既往的红学研究中,多数论者认为,贾母是林黛玉婚姻悲剧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然而,从贾母为贾宝玉所定择偶标准来看,她的婚姻观是相当开明的,从未限制过某人的自由。对照宏著内容,她始终是林黛玉的呵护人。值得遗憾的是,她对林黛玉过分溺爱,缺乏必要的人生指导和培养教育,使其不良性格未得到些许纠正。林黛玉自身所具有的孤傲自许、目无下尘、褊狭尖刻、小性儿等不适应社会人生的乖张性格是导致其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强加在贾母头上的破坏林黛玉婚姻的恶名应予洗雪。林黛玉自身极难适应社会人生的癖性可资后人镜鉴。  相似文献   

12.
南唐后主李煜词的成就极高,受到历代词评家的盛赞,这除了他成功运用前人的各种艺术手法之外,更取决于他不平常的人生遭际,而这种人生遭际恰恰表现出他的悲剧性格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挚爱帝后昭惠却又染指妻妹,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这些都在他的词作中得到充分的显现。总之,是李煜的悲剧性格铸就了其词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戏剧史上,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相似的思考者典型。英国伊丽莎白时期诞生的哈姆雷特形象以人生的负重者出现,他的个人悲剧代表了当时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悲剧,他以忧郁、延宕的性格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共名。中国明代古典戏剧《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背负沉重的人生思考,包涵深厚的文化性格,与哈姆雷特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剧皆对主要人物延宕为主的性格进行渲染,并由此展开尖锐的戏曲冲突,但矛盾的调解方式及结局却大相径庭,由此烛照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戏剧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润叶是作品中一个着力刻画的悲剧典型。造成其悲剧人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长期沿袭下来的封建积习是造成她不幸命运的罪魁祸首;其次,复杂的政治关系也在客观上为其不幸命运带来了必然性;另外,从主观上来看,润叶性格的软弱、善良、重情和隐藏于意识中的乡土情结则是导致其不幸命运的内在因素,助推了她悲剧命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娜司泰谢和安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笔下两个最动人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她们两人的人生追求、反叛性格和悲剧结局的比较,揭示了她们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性格哲学理论从玛丽童年生活这个细微角度切入,探讨其童年悲惨生活及父母教育方式和态度是导致玛丽人格分裂,酿成人生悲剧的诱因,并在其婚姻生活中发挥着催化变形的刺激作用,最终导致个人悲剧,旨在更新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唤起现代家长或存在家庭危机的家长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论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的特色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政治遭际,对谢灵运的文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的烙印十分鲜明.后世论及谢灵运山水诗,多集中批评其玄言入诗的优劣,较少关注史传人物、儒家经典、屈子辞赋等典故的运用.其实,谢灵运山水诗用典,称得上是神奇的多面手,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谢灵运儒、道并用思想.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的一生与佛教有不解之缘,作为"山水鼻祖",其创作的山水诗精工细致,更独具佛学意蕴,尤其饱含佛教的净土信仰.在他的山水诗中,谢灵运欣悦地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对人生归宿的趋向及悟理之后宁静淡泊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其中最深刻、最发人深省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第一女主角的林黛玉更是深深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浓厚底蕴。林黛玉的悲剧性格以及形成她悲剧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其身世的影响;疾病的影响;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金玉良缘的影响等。黛玉的侠义精神及其理家才能也是她悲剧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艾略特的代表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爱情悲剧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性格悲剧,诗人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悲剧形成的描述上着重突出普鲁弗洛克在日常交际中的矛盾点,认为他对普通人交际中所需原则的颠覆是导致其性格悲剧与爱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和对意识凸显程度的顺应为语用理据,对《情歌》中普鲁弗洛克的性格悲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