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元年唐绍仪内阁是中国推翻封建帝制后根据《临时约法》组成的共和国第一届内阁.由于唐内阁存在时间不长,政绩不彰,因此历来对它的评价也不高.从唐内阁成立的政治环境与组建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的责任内阁,实际上是经过协商形成的混合型内阁,主导权操在极权主义者袁世凯手中,内阁成立伊始,便面临种种矛盾并且不被列强所看好.尽管唐绍仅曾是袁世凯的亲信,且因热衷于共和而被南方革命党人所接受,就其政治历练与交通系背景来说,也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合适的总理人选.但他终为袁氏所摈弃,施用种种手段,摧垮了唐内阁.唐绍仪内阁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唐氏有其内阁人事制度的原则与新政权内政外交的抱负;内阁组建后亦承续南京临时政府的建政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唐内阁的各项政策,形格势禁,未能有所展布,但唐氏本人促成南北统一、希望促进孙袁合作,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的愿望,还是应当肯定的.唐内阁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从理念进入实践的最初尝试,大力推动了民初的宪政建设,在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荫桓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在担任驻外公使期间,他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认真考察西方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详细撰写的出使日记,是国人了解西方的宝贵资料.在晚清时期出使西方的官员中,张荫恒通过自己对西方文明的观察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对当时国人关于西方世界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13,34(1):48-53
唐绍仪集团多数生长在沿海,接触洋务较早,在洋务方面有不少贡献。唐绍仪本人,留学美国,与袁世凯为密友,曾担任总理。后与袁政见不同,转而拥护孙中山,参加反袁护国。后又不同意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唐绍仪一生多变.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
唐绍仪、益友社与戊午军政府改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友社是护法国会中 ,最有实力的派系 ,作为益友社拥戴的政治领袖 ,唐绍仪在 1 91 8年军政府改组时 ,被推举为政务会议七总裁之一。通过议会政治 ,进入权力中枢 ,是唐绍仪和益友社的一贯追求。改组前后群雄并立、互不相让的派系斗争 ,使他们主张、并为之努力的军政府内部改组方案 ,终成事实。体现了民国初年政治失重情状下 ,实力派与民意派之间及其内部相互制衡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瑞芬(1827——1892.4.6),字芝田,号召我,安徽省贵池县人。年十九,入县学①。岁科试,列高等,以次且食汽,丁父忧,遂不果。咸丰元年、二年应乡试,拟中,以中额足,又不果②。时天下将乱,刘瑞芬创青山诗社,发为诗歌以写愤郁③。三年,太平军沿江东下,占领南京,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定为首都,管辖安徽大部分州县。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率清军驻扎东流,镇压太平军。刘瑞芬至东流,向曾国藩献时分策,曾国藩大奇之,留他进入其幕府,充采访忠义局员。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开往上海,刘瑞芬…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参与政治活动的历史背景、参与方式及组织形式来分析 ,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表现为行政能力的提高 ,思想、信仰与价值的多元取向以及政治近代化等。这些充分说明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历史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主权,争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曾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斗争,涌现出各具风采的先进人物。黄遵宪就是外交方面一个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文社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草 《中州学刊》2001,(4):138-144
文社是组织松散的文学社团.从宣南诗会到后期南社,近代绝大多数文社都属于消闲性质,其成员以传统的文学样式抒发旧式文人的闲情逸致.日据时期的台湾诗社一度畸形繁荣,但也逐渐走向消闲.近代文社所体现的,不仅是文人与文学的惰性,而且是传统文化的惰性,这就使旧式文社逐渐沦为与历史发展相悖的文化形态,与旧文学一起走向终结,以致在五四大潮中迅速被洋溢着青春朝气的新式文社所取代,中国文社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环境影响,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般选择了三种道路;"法科知识分子"的类型根据它的时代发展,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对中国近代法科知识分子的典型剖析,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关系;法科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贡献以及所塑造的近代法学传统表现在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诗歌的综论。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价值论,主要从近代社会剧变对诗歌的期待和中国古典诗歌走向终端的矛盾中确认近代诗歌的价值。第二部分为流派论,在检讨历来划分近代诗派的基础上,将近代诗歌分为一重前瞻,一重后顾的两大潮流。第三部分为特征论。先从创作思想、审美意象、体裁和语言方向说明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连结,再从诗风转变、题材拓展、语言增新、绝句见重、诗乐结合五点说明近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总体特征。通篇所论均有道他人所未道之见识  相似文献   

11.
12.
王玉生  林冠 《学术论坛》2006,(7):140-143
韦伯命题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追寻社会经济变迁背后的文化动因,要解读中国韦伯式命题就必须解读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在近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演变,其近代演变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弱相关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系统工程更需要相应的经济伦理为之提供思想启蒙、精神动因、价值合理性支撑以及定向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宋晓敏 《理论界》2009,(1):125-126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自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西方自由主义的缘起和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传播历程,进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关于自由主义的争鸣,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妇女就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压迫下的妇女缺乏经济的独立。清末、辛亥革命时期,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提倡妇女就业、妇女自立的吁请开始出现,至新文化运动前后渐成一种社会思潮,为妇女就业昭示了方向。二十世纪初期,妇女就业出现职业化的群体,甚至出现知识女性参政。为了引导妇女就业、社会上出现了妇女团体传习所、女子职业学堂、推动了妇女就业。妇女在就业过程中,也逐渐开始了为争取经济、政治权力的斗争。但总的来说,近代妇女就业比重小,领域多集中体力劳动,文化素质低,就业环境差,经济政治上受歧视,缺乏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5.
朱英 《天津社会科学》2001,4(5):126-131
中国的历史发展至近代,进入了一个充满着变革的转型过渡时代.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出现,有的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进步社会力量,有的则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落后反动势力,还有的扮演着错综复杂的角色,不能以进步与反动简而言之.中国近代的商人,即是这样一种新兴的群体.对于类似这样在社会变革进程中常常转换角色和地位的复杂群体,当然不能用简单的定性方式作出历史的评判,而应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本文仅就近代中国商人在社会变革中求稳求变的矛盾心态特点及其具体表现和影响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东 《河北学刊》2001,21(2):19-23
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实证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成为新史学建设的理论基石。本文以实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线索,分析了实证主义由最初的科学方法论向后来的泛科学主义转化的具体过程,并阐述了这种转化对新史学学科建设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24-129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奇迹在近代电业发展领域早有先例。传统的观点认为动荡的政治经济环境制约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但实际数据表明,近代中国电业发展技术趋同世界水平。这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的各种比较优势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技术和制度因素的联合作用。但也还有近代中国特殊的比较优势,如没有对旧能源工业的过分依赖从而减少了发展的阻力,以及民族企业迅速跟进中展示出来的产业革命精神和企业家的能动因素等。这些特殊因素或许正是创造当年电业发展奇迹乃至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真正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无论在反抗侵略、改革内政还是在寻找救国真理 方面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影响,孙中山对知识分子中的旧式 士大夫历来就不抱希望,而对新式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则寄予厚望,把他们看成是革 命的原动力,在各个时期都希望他们承担救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晋商称雄500年的原因:一是票号资本的二重性适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二是与清廷有牢固的结托关系,三是把握商机、充当清廷的财政工具,四是有严谨的经营作风和引进创新的金融制度。19世纪80年代晋商走向急剧衰落,原因是国势衰微,百业凋敝的生存环境,近代银行的兴起与外资银行的挤压,以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与剩余资本投向单一。  相似文献   

20.
“民族”这一概念本身一直包含着“种族的”与“文化的”双重蕴涵,加之与国家、主权、民主甚至自由意志等等范畴的密切联系,就使得人们对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理解和定义出现了种种的差异。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演进既有其传统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巨变时代诸多内外因素的交错影响,中国民族主义初兴之时的复杂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并规定了近代中国文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