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境研究过去主要遵循形式结构的研究范式,没有纳入认知、心理和社会的维度, van Dijk在语境理论方面的跨学科新探索改变了这一研究现状。首先揭示出目前语境研究存在的本质性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van Dijk的社会认知模式的主要观点加以简要述评。van Dijk的两部语境新著,不仅完善了其话语分析的理论模式,同时也将进一步促成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分支学科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与van Dijk的话语分析理论都非常重视语境的研究,语境是两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分析Halliday与van Dijk的语境理论模式,探讨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话语分析的工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模式持本体论的观点,更强调语言自身的系统性,认为语境只是语言系统内的一个组成部分;而van Dijk的语境理论非常重视语言与语境的认知属性,更强调语境与语言之间的相互规约性,尤其是认知心理对交际过程与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是体现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两性不对称的权力关系可以镶嵌在新闻中得以维护与再生。对于新闻中的社会性别批评性研究,鲜有人从认知角度考察社会性别的新闻话语建构。本文以van Dijk的认知语境思想为理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话语建构、社会认知理论下新闻中的社会性别建构及新闻背后两性不对称的社会权力关系本质三方面简要揭示新闻中社会性别话语建构的非自然化特征以破除原有社会性别意识偏差。  相似文献   

4.
荷兰著名语言学家范戴克(van Dijk)分别于1977年、2008年与2009年出版的专著《语篇与语境》、《话语与语境》、《社会与话语》,逐渐形成了他对语境研究的语义学、语用学、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系统的跨学科理论。文章从这三部专著出发,分析范戴克的语境思想,他的从社会认知视角对语境的探索对语境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话语与知识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重要概念。但长期以来,在学界二者经常被孤立分开研究。作为话语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van Dijk提出了知识话语研究,并开创了最新的研究领域“语篇认知学”。文章尝试从哲学认识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对van Dijk的有关话语与知识的融合研究进行解读,分析其建构的话语—认知—社会三元理论框架,助力我国话语研究学者们更好地追踪、掌握话语研究的最新理论发展动态与研究路径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语境与话语分析的研究从传统单一的语境特征描述开始,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但都没有突破静态的研究,即只强调话语的情景场所,而忽视了话语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情景中的改变。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理据上阐明了动态语境研究的合理性,注重话语理解过程的语境变化。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动态的语境观察对话语选择的影响,从实践上证明话语的选择取决于不断变化着的语境,这也为话语人际意义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讨论中存在理论概念模糊和混同问题,究其原因:脱离批评性话语分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把“话语”理解为传统语篇分析中的“语篇”,从而忽视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其他语篇分析模式不同,不局限于对语篇的描写和阐释,而是深入剖析制约话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语境,挖掘被现实话语所掩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识形态和权势关系,从而帮助人们重新认识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这种研究对语言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语言、文化、社会、语境和认知的不同观点,比较了国外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和社会学路径,讨论当代话语分析的主题,即多模态话语、多声话语、语篇和语境、跨文化分析,最后探索话语分析在帮助应用语言学家方面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当代话语分析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构主义对语言和社会现实的观点,本文应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理论,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日报》上甲流报道中的隐喻系统。研究发现该报把甲流隐喻化为一个贪婪和狡诈的凶手,威胁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在这个基本的隐喻体系下,存在多个分隐喻,这些隐喻构成层级关系的网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而讨论了使用概念隐喻的动因;认为通过隐喻网络,该报纸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隐性的陈述,同时表明该报的立场和态度。本研究不但拓展了van Dijk的价值对立方块理论,为话语分析开辟了新的路径;而且以媒体话语为分析对象,说明了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话语分析在对语句或语篇的研究中,以分析具体交际语境中语句的真实语义为主要目的。语用学综观论主张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范畴,围绕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适应性来观察研究语言的使用与选择。话语分析与语用学在探讨具体语境中的言语使用、话语意义传递等涉及言语交际互动领域多有交叉并有许多共同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言语使用时如能从这两个研究领域出发统合运用,可对所考察的话语有更加全面的解读。而以语用学综观的语言使用"三特性"来分析交际语境中的话语选择与表达,经由语用学综观的研究路径达至话语活动的微观分析解释层面,可以对话语样本做出可信的分析解释,为话语分析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解释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40多年的发展中,再语境化是其主要的内在趋势和特征,而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也强调与实施再语境化。认知语言学对社会语境的关注主要表现在4个层面:(1)语言的界定和基本的架构包括处于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认知;(2)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变异性,探讨文化模式在语言变异性中所起的作用;(3)不关注语言之间的变异,而是考察某一语言内部的变异。批评认知语言学就是在这一层面出现的,它倾向于采取评价的立场,而不仅仅是描写;(4)关注从社会相互交际的角度分析实际的对话和交流。批评话语研究的再语境化体现在社会行为者分析中,形成社会行为者分析的三步模式:识别社会行为者;推测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认清交际者所要表达的可能意图。批评认知语言学继承了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所共有的再语境化特征,并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再语境化。社会再语境化符合第三次认知科学浪潮,即融合大脑、身体与环境的混合心智,而批评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学实验是社会再语境化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连"字句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包含"连"字句话语的语义结构模式和话语功能."连"字句有两个相反的推断意义,在具体话语中,含有不同的表达信息,表现为不同的语义结构模式;在具体语境中,"连……也/都"陈述句会自动按一定模式组成连贯的话语篇章.  相似文献   

14.
Verschueren(1999)提出的顺应理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规律进行跨学科研究,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产生是一个对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进行顺应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1986/1995)创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在吸取上述两理论各自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顺应一关联交际模式.此模式在强调语言认知关联功能的同时,使认知、社会和文化语境具体化,统一了顺应理论对话语描述性充分性和关联理论对话语解释充分性,动态解读了交际中产生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语境,即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对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重大作用,一向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等所关注。文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为出发点,针对其语境观的不足,具体分析交际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现象及特征,结合语篇构建模式研究主观心理语境是如何构建的。指出主观心理语境主要由三个变项构成:认知、情感及意向,而交际者通过心理语境对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过滤来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情景语境与主观心理语境共同推动语言和语篇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评隐喻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它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它用语料库方法识别隐喻,从语用和认知角度阐释隐喻,通过对隐喻的话语功能进行分析确定其意识形态和修辞基础。批评隐喻分析是深入研究语言、思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崭新而有效的补充方法。用此方法对英美政治人物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进行分析,就能对其隐喻的使用动机有更深层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知"取向的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两者的互动需要借助中间的认知层面,只有同时对话语生产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进行分析才能充分揭示话语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又抽象的关系。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认知"取向的主要理论基础,并以美国前总统Geroge.W.Bush在伊拉克战争五周年上的演讲为例,探讨该取向的具体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交际者对话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情境的主观建构,它存在于认知心理系统,作为情境和言说的中介发生作用.只有考察具体语境,从源头追索"忠实"的框构和限制,放弃翻译传统研究的二元论,采用动态多元的模式研究语境和翻译的关系,我们才能避免理论研究中西西弗斯尴尬,开拓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话语是人们在产生、扩散、理解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用来描述某种物体所采用的口头或者书面的一种语言活动,具体包括书面文本话语、口头话语、互联网话语以及多媒体话语等。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索话语和现实社会间的关系,以理解隐含的意义,而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中最难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口头话语的结构和语境。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为研究以"well"为代表的话语标记语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和语用参照,从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关联和认知效果出发,说话人的认知环境通过"well"与现时语境相互作用,生成三种分类:"Well"加强现时语境假设、与现时语境假设产生矛盾、与现时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隐含。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定位奠定了理论依据,也为理解其语用功能提供了可操作的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