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别集》是在张兆和先生指导下,由沈虎雏、刘一友和向成国编选的.这份《构想》为刘一友负责初编时,写给张先生的一份设想说明.现在发表出来,供对这套书总体构思感兴趣的人参考.另,各集“编者简语”为刘一友所撰,经张先生和虎雏审订认可.  相似文献   

2.
明代文人意识进一步成熟,别集编辑观也出现新变化,体现新特点,家族编辑模式的介入是最大亮点。父业子述、父集子编成为自觉定律。别集求富、求全、求大,表现为:一集分体,务望其全;一体载文,务望其富;全集分类,务望其宏。别集编刊的目的,也逐渐偏离文学而倾向”人学”,体现的并不是别集编刊的健康道路。  相似文献   

3.
隋代出现了宴饮赋诗、应制酬唱、编纂总集类书等一系列文学活动,对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这一短暂的王朝留下了相对丰富的作品。隋文人著述甚丰,然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散佚严重。梳理史志、总集等相关资料,可以考察隋文人别集的流传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4.
论“文人”     
易中天 《社区》2013,(23):9-9
汉魏以后的“文人”,俗称“笔杆子”。他们是为皇权或当局服务,帮闲、帮腔甚至帮凶的读书人。歌功颂德,是帮腔;吟风弄月,是帮闲;为文字狱提供“证据”,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上纲上线,则是帮凶。没有文人,单靠皇帝,根本就实现不了“文化专制”。《韩诗外传》说,君子要“避文士之笔端”,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5.
6.
网络时代的编辑素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赋予了编辑工作许多新的内容 ,它引发了编辑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革命性的变革。处于信息传播前沿的编辑人员应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不断更新观念 ,掌握新技术 ,成为不仅具有专业知识 ,而且具有现代出版技术 (主要是计算机编排技术、多媒体出版技术和网络出版技术 )能力的现代编辑。  相似文献   

7.
道教“宫观”的出现有两条源流 :一条是源远流长的宫庭建筑中的“观”;一条则是鼓吹神仙长生的道教文化。当道教文化使“观”具有了通神的能力 ,“宫观”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武凡鸟 《新天地》2011,(2):20-21
一日,在一大型超市里购物,走到一个拐角,忽然看到,两位老人坐在一个玻璃幕墙围起来的咖啡吧里,边喝边聊,十分惬意。我想,自己要是到了老年能这么有风度吗?能这么雅致地生活吗?能这么有"范儿"吗?  相似文献   

9.
“缘起性空”说述评吴根友本文就大乘佛教中观派创造人力树的新命题“缘起性空”说作了哲学评析。“缘起性空”说的提出,对佛教哲学发展中的“有执”和“空执”观点的批判,是重建佛教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新思想,是从新的角度达到对此岸世界价值的否定,对佛教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大乘佛教中观派创造人龙树的新命题“缘起性空”说作了哲学评析。“缘起性空”说的提出,对佛教哲学发展中的“有执”和“空执”观点的批判,是重建佛教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新思想,是从新的角度达到对此岸世界价值的否定,对佛教哲学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此说本身虽有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但其中也含有辩证法思想。对此,本文作了尝试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深重灾难,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土壤,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展示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王吴军 《社区》2012,(20):40-40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文才出众。而且还十分喜欢植树,并为此写了许多植树的动人诗篇,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树文人”。  相似文献   

13.
余三定先生的南湖藏书楼是对传统藏书楼的继承和发展,它不只是文人的精神寄托,亦是文人的理想国;其《南湖藏书楼纪事》一书蕴含的藏书思想,对当下时代精神的建构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备何以三顾茅庐?难道仅因诸葛亮有“逸群之才”吗?不,“三顾茅庐”的发生,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只要分析一下当时荆襄地区的各方政治力量,就可看出,先主“三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势力和影响。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出身于官宦世家。原籍琅邪阳都,因“遭汉末扰乱”,不得不漂泊荆州,成为“躬耕陇亩”的“飘然一侨居客”。诸葛亮到了荆州南阳地区后,就投靠了襄阳地方豪强,并与荆州统治集团中的各派上层人物都有联系,成为在荆州具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重要人物。首先,诸葛亮定居南阳邓县以后,就通过联姻的手段,投靠了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势力。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和拟容切象手段,人们对它的研究,由来已久。刘勰、陈骙、陈望道、张弓诸家,采用词章学、语言学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比喻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当前有的同志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开拓了比喻研究的新天地。诚然,这些研究工作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语言学等方法的局限性又妨碍着人们对比喻作出更加深刻和透辟的解说。本文试图以信息论、控制论、一般系统论的某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比喻进行一番探索,尚祈诸位指正。  相似文献   

16.
“人性”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诗六义”出发,把“赋比兴”放到人类学理论框架中,探索了赋、比、兴与人类精神起源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历史积淀过程,以历史积淀界定其内在结构,对中国诗学的“赋比兴”说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乌浒”是东汉时越人的别名。民族史学界普遍认为,乌浒人与壮族有渊源关系,但对“乌浒”这一名称的语源却是众论纷云。有说源于酋长之名“无余”的,有的说是“骆越”音转的,也有说得名于楚国方言“于菟”的,各持己见,分歧不一。笔者亦就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大家。 历代史籍对“乌浒”一称,有过不同的记载。万震《南州异物志》:“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五》认为,乌浒人得名于横州之乌浒山。杨孚《异物志》则说:“乌浒,南蛮之别名”。范晔《后汉书·灵帝纪》“玉林乌浒民相率  相似文献   

19.
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挑战,使中国无可抗拒地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以输入西学、学习西方为基本取向的现代化运动中,梁启超借鉴西方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批评实践,拉开了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精神樊篱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永明体"是我国古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从天籁偶合的原始状态,向成熟严整的自觉艺术创造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前代诗歌的显著不同是其对汉字"四声"的规律自觉运用,永明体诗歌在南北朝时期的出现与该时期佛教文化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