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于青海省民和县麻地沟的《目连宝卷》是我国目前惟一一部首尾保存齐全的目连戏剧本,被专家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活化石”。文化部专家组曾对其作出如此评价:青海民和现有的《目连宝卷》戏剧剧本在我国戏剧史上属前所未有,目连戏在黄河以北是青海独有。这一评价说明了青海目连戏在我国戏剧史上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流失,《目连宝卷》散佚,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消亡的危险日益加大。抢救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廖开顺 《东岳论丛》2001,22(3):127-129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内容取之佛经故事 ,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 ,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连戏、跳钟馗、叠罗汉……徽州很多这样的传统剧目都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窘境!我去年随故园活动去环砂看了目连戏,说实话,看个热闹,由于客观演出条件的限制和主观水平不高的原因,实在是听不懂。唯一的收获是对徽州古老艺术有了一丁点的认识。回来以后看了很多关于目连戏的资料,言归正传,我说的都是自己YY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福建民间信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各地,民间信仰的崛起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我们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一向是薄弱的,此处的研究仅是初步的,未必是成熟的,有待于专家与长期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同志共同探讨,逐步解决难点,日趋完登一、关于民间信仰定性的掌握什么是民间信仰?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宗教与民间信仰管理的同志.以及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都感到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民间信仰是对民间拜神活动的归纳和概括,它在台湾学者中间,被简称为“拜拜”,以拜神为最基本的特征。民间信仰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二种,从广义来说,民间一切拜神活动都是“民间的信仰”,亦…  相似文献   

5.
现尚存于黄河、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的傩戏、目连戏,以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和原始古朴的艺术风采,被人们誉为中国戏剧的两个“活化石”。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活动,《周礼》有“方相氏当蒙熊皮,黄金四目,执戈扬盾,率百隶而时傩”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傩逐渐由祭祀酬神向娱人方向蜕变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戏剧,从现有史料推算,大约成形于唐宋之季。以佛教“盂兰盆经”为发端、目连救母故事为主干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的城隍信仰及其庙会活动由来已久。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是个多民族地区,其城隍庙会活动,是一种集信仰城隍民间祭祀、商品交流与民间技艺汇演于一体的、以隍庙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活动,反映了这一区域内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多元信仰,以及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宗教剧,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戏祖”和“活化石”。青海目连戏作为一个剧种已经消亡,仅存的剧本《目连宝卷》手抄本成为这个剧种的一份遗产。一般认为,《目连宝卷》是在目连说唱本《目连救母幽冥宝传》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在青海民和,同时发现了目连戏剧和目连说唱两个手抄本,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手抄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7,(12):31-31
又称“浴佛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一到“四月八转山会”,康定跑马山上绿草坪里、青松林中,来自各地的人们搭起各色帐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举办民间歌舞和娱乐活动,山歌、弦子、锅庄舞交替,整个跑马山像一片沸腾的海洋。城内举办物资贸易活动,寺庙里举行宗教佛事活动和佛教乐舞演出。转山的路线是,从东面观音阁上跑马山,再由跑马山南路下山,经公主桥到金刚寺、南无寺朝拜,然后顺山路向北转往子儿坡下山,再回到起点观音阁。  相似文献   

9.
辽代佛教赈灾济贫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佛教盛行,以寺庵僧尼和在家居士为核心成员的佛教徒们,当某地出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之时,经常会以施钱舍财、义仓放粮、“无遮会”饭、铺路修桥、发药疗疾、义冢掩尸、祭龙祈雨等各种形式赈灾济贫,救助饥民,由此,亦形成了这种种配合官方赈灾并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民间公益之行动。辽代民间佛教赈灾活动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与其持有源于佛教教义的“慈悲济世”之指导思想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64-64
国庆节前夕,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的古祠堂——叙伦堂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见一队黑衣人头戴面具、手持钢叉,奔涌至戏台前舞之蹈之,好不热闹……这就拉开了千年古戏——目连戏演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国民禁烟会与清末禁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禁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颇为成功的禁烟运动 ,一时之间 ,困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鸦片问题大有为之荡涤一清的趋势。论其原因 ,既有官方的倡导与鼓动之功 ,亦有民间的参预和响应之力。前者主要表现为清政府种种禁烟举措的出台及执行 ,后者则体现在各种民间禁烟团体的成立与活动。早期成立的民间禁烟团体都只是一些地方性的群众组织 ,其禁烟活动也只囿于一地。但随着禁烟运动的不断深入 ,在民众中间影响的日益扩大 ,民间禁烟逐渐出现了全国联合的趋势与需要。正是在这一形势之下 ,中国近代“最早的联合性禁烟团体”1——中国国民禁烟会于…  相似文献   

12.
目连戏是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行善,根据民间流传的“目连僧冥间救母”故事而编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该《劝善戏文》分上、中、下3卷100出,它描写了傅相一家人的命运。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刘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孝母情真,地狱寻母,历尽艰险,终于感动神明,救母脱离地狱。发源于祁门县环砂村的目连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徽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堪称我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并入选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张影 《北方论丛》2007,(6):12-15
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廷演出。宋代教坊凡遇大型节日庆典均要征集民间伎艺人入宫承应演出。第二,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在民间节日期间以及内廷重大庆典时都有同台演出的机会。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同台献艺,对教坊伎艺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博采民间众长的时机。第三,民间伎艺人与教坊伎艺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坊伎艺人因年老、战乱等原因流落至民间;而民间伎艺人因其伎艺精湛而被征入教坊,这都促进了民间与教坊伎艺的交流。另外,宋代教坊乐艺组织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  相似文献   

14.
辽宁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农村民间借贷问题研究赵文艺付志余李厚俭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带有自发性质的民间融资行为,主要指农村居民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民间金融组织间的货币借贷活动,俗称“抬钱”,其根本特征是有借有还,计付利息。一、辽宁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特征多年来,人们对民...  相似文献   

15.
宁武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在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乡麻地沟村,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其奇特之处在于以本地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  相似文献   

16.
目连戏与徽州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连救母”的故事在我国可说妇孺皆知。其源于西晋佛教释典《孟兰盆经》,隋唐时发展为《目连变》(即以说唱为主,诗文间用的“变文’,),至北宋,据《东京梦华录·中无节》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演《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但这作为一出连台本戏,且具有完整故事内容和精湛表演艺术的大剧种,并在全国各地对诸多剧种产生深远影响,则始自徽州祁门人郑之珍所编演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徽州目连戏的产生及其背景徽州目连戏产生于明万历年间,即始于郑之珍于万历壬午(158年)所作《新编目连救母劝…  相似文献   

17.
弋阳腔从南戏发展而来,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戏祖"、"娘戏"的目连戏是重要过渡,江西民间戏班盛演目连的习俗沿袭至晚清,弋阳腔因其"随口演唱,任意更改"而迅猛发展。随后便传入各地,与地方土腔结合形成新的腔调,于清代被谓之"高腔"。弋阳腔以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以一人唱而众人和之。  相似文献   

18.
1975年 ,广东潮安发现宣德写本《金钗记》。该剧是宋元以来“刘文龙”剧在明初新编的演出本 ,在现存南戏剧本中 ,其时代仅次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而成为研究刘剧及整个南戏从形成到演变再到地方化的一个重要范本。就研究实践来说 ,则日益偏向于追溯“刘文龙”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也即将古老南戏与地方戏史、戏曲声腔、实地演出、宗教傩戏种种研究相交叉 ,成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影响下的一道热闹风景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作为宋代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在她创作的许多诗词中,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习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也为作品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节日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按照民间的习惯,这一天不仅亲人团聚,而且还举行各种游艺活动,例如夜间燃灯、观灯、放灯和猜灯谜.唐宋时代,灯市有种种“舞百戏”活动,明清还加有戏剧演出等项目,关于元宵节描述,在宋代一些诗人的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例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别一种风采,《永遇乐·  相似文献   

20.
“滚车”民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车是流行于黄山区甘棠、仙源两镇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道具是古代战车的车轮。这种民俗活动的形式与张巡祭祀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悬挂着“忠烈祠”或“东平王庙”的供奉车轮的庙堂,民间却称之为“车公殿”。这说明了车公是这项祭祀活动的主体,而唐朝民族英雄张巡则是明清时期反清组织的一种假托。车公是古代黄山山越人对发明车子的始祖——轩辕黄帝的尊称,而滚车实际上是黄帝祭祀活动。唐天宝年间,黄山更名后官方开始祭祀,元代和清代由于民族矛盾因素,官方公祭转为民间活动一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