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邓小平理论的深入普及,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化,“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对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具体运用中,就不免见仁见智,甚至存在有严重的误解、臆解,错用、滥用、为我所用。这就不仅使得这一科学的检验标准遭到非科学的解读,更严重的是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带来巨大损害。坚持不坚持、能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确已成为事关改革开放大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究竟是…  相似文献   

2.
桐城派三题     
前年曾写了《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一文。现在因为《江淮论坛》正开展对桐城派的讨论,故再就几个问题,略陈鄙见。其中一些看法虽也博采通人,但多出于胸臆;订谬砭愚,望之贤哲。桐城派在历史上的革新意义“桐城派”曾被誉为“一代正宗”,但后来又被目为“桐城谬种”。其实,把它目  相似文献   

3.
肖作树、方善鹏两同志在《江汉论坛》1985年第3期上发表了《就“绝对成本控制法”与夏应琪同志商榷》一文,对“绝对成本控制法”(以下简称“绝控法”)从理论上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拟就“绝控法”的几个问题作再商榷。“绝控法”是根据马克思关于产品价值公式w=c v m,在w中对m作了最高额的扣除,对剩下的成本c v规定了低水平的限额,作为一个绝对值,交给工人,让c与v互相转化,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去降低原材料消耗。这个论点我们称之为“劳动消耗转化”论。肖同志等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马克思没有讲过“劳动消耗转化”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虽然没有劳动消耗互相转化的论述,但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构成理论所揭示的普遍规律中可以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4.
潘务正 《学术界》2023,(11):147-157
桐城派极为重视“沉郁顿挫”之法,将其视为抵制诗文通俗化的有效手段。在桐城派看来,俚俗诗人崇尚性灵,反对闻见道理,故其诗“凡鄙浅近”;而“沉郁顿挫”之文法蕴含着高广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在表述上,俚俗诗风轻利快便,一往无余,失之佻巧;而“沉郁顿挫”则以顿、断之法形成高古厚重的语体。在风格上,俚俗诗风或失之软弱,或失之偾强,不得其中;而“沉郁顿挫”之法则兼容阳刚与阴柔,实现相济之美。在诗文通俗化倾向日益显著之际,桐城派为维护正统士人文言文化的统治地位,赋予“沉郁顿挫”以新的意蕴,雅俗之别被浓缩在这一文法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曾写过干部要过好权力、金钱、人情这“三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所谈“三关”和以前不同,主要说的是干部要过好“吃喝关”、“用人关”、“贿赂关”。 一、过好“吃喝关” 吃喝是人生的需求,也是友好往来的需要。好友登门、亲朋相逢、逢年过节、家人欢聚,做上一桌丰盛家肴、喝上几杯酒,颇觉助兴,无可非议。如今的问题是用公款吃喝已渗透到社会关系的各个环节。其不知,用公款大吃大喝违犯了党纪政纪,腐蚀他人,浪费国家财  相似文献   

6.
说桐城派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派作家运用“神”这一审美概念,论者多述刘大櫆的“神气说”,且上绍方苞之“义法”,下启姚鼐之“阴阳刚柔”,构成桐城派美学理论的主要线索。笔者认为,以上提法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偏颇之处。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桐城古文派从兴起到衰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展,跨越了古代、近代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者在勾画出它完整历史轨迹的同时,也考察了它进入近代大变革时代以后的兴衰变化。这里介绍的,就是关于近代桐城派的研究情况。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桐城派就被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斥为“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一起被打倒。在一场大的运动的高潮中,对某些旧事物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往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对该事物进行较为客观、公允评价的事是常有的。但在这样的时候,也总是还会有人能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胡适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但他却能够较早地提出对桐城派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据他的学生魏际昌回  相似文献   

8.
再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沈东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科学系统地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方向,其中对于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和概括。“三个有利于”内...  相似文献   

9.
<正>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总公式。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总规律、总公式的前半部——“实践、认识”,谈的比较多,比较细,而对于这一总规律、总公式更加重要的后半部——“再实践、再认识”,则谈的比较少,比较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开展之后,经济、科技、教  相似文献   

10.
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城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过去论者虽多,但犹有“补其缺而纠其失”的必要。我试从这一文派的历史渊源与其艺术手法、语言使用等方面来分析其艺术特点,认识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谈“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七七届的新生开始,山东大学中文系恢复了“现代汉语”课的系统讲授。我先后给七七和七八两届学生开这门课的语音和绪论、语音、文字部分,在教学中断断续续地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特别在去年十月参加复旦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修订座谈会时,许多老师的发言又使自己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是这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这种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认识,已不适应新形势.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认识进行再认识.一、马克恩主义体系的丰富内容不是"三个部分"所能概括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内容极为丰富,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被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在理论研究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看,他们的研究活动不限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还  相似文献   

13.
由乐山市社联和四川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经本次会议决定更名为“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学会”)联合发起的《“三个再认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再认识)理论讨论会》,最近在乐山市举行。讨论会首先由洪韵珊、周思源、刘积高和都淦等同志分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拙作《关于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几个问题》(见《淮北煤师院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4期)中,我曾就正确处理党政关系的意义、根据、原则和条件等问题谈了些粗浅的认识,现觉得仍有一些问题须放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大题目中进行探讨,故再撰此文,以补前阙。  相似文献   

15.
再谈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前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结合实例作新的探讨,认为:第一,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坚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标准;第四,对历史人物的气节要作具体分析,防止把封建糟粕当成气节加以称颂。  相似文献   

16.
“大团圆”这一文化情节,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原型。对这一原型作一种回溯性的纵深考察,可能会得到一些更新的认识。一“大团圆”是原始先民们的生存认知“大团圆”是一类故事结局的总称。其实,就其整体情节而言,“大团圆”模式应该包含以下程序:受难分离——与恶斗争——战胜恶并团圆。《金枝》所载阿多尼斯神话,就是这一模式的原型。代表植物生命的神阿多尼斯与象征动植物性动能的神伊希塔是一对年轻而相爱的配偶。阿多尼斯注定每年都要死去,于是伊希塔寻他到阴间。这时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作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三个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富裕农们的根本出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稳定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个自信"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发展、中国人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一课题,既要研究"三个自信"的含义、依据、特征、形成逻辑、现实价值,也要研究它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中国人走向全面自由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健康发展的深层思想文化逻辑。研究这些问题,对建构分析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新方法,形成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框架,提升党对自身的全面能力建设的水平,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谈新时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三个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忠 《理论界》2004,(3):110-110
应用文写作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是同步的。遵照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指示,作为新时期应用文写作的教师,要认真探索新时期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应用文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此应用文写作教师应做到下面“三个结合”。一、传授知识与强化能力相结合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施教时往往囊括讲授文种的性质、特征、作用、种类、写作要求与写法等,可谓面面俱到。结果,预期目的达到了没有,学生接受了多少,很难说得清楚。这种教学方法,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练习”的“低效率”教学。新…  相似文献   

20.
刘大櫆虽然对方苞的“义法”说有所继承,但并不满意。他认为仅仅着重内容和形式技巧以及二者的关系,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创作的奥妙。他提出创作应以“神气”为主,用“神气”说来取代方苞以义理为主的“义法”说。《论文偶记》云:“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至专以理为主者,则犹未尽其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