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饲育》,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期间发生在一个小山村的悲剧故事。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叙述形式,儿童视角的切入赋予了作品一种诗性的色彩,蕴含了大江健三郎深邃的社会学、文化学的思考,浓缩了作家对现实生存的审美观照、哲学省思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2.
日本神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神话的政治特性从战前开始至战后50年代研究日本神话的集大成者、优秀的比较神话学家松村武松,在所著《民族性与神话》一书中,论述世界各民族传颂的古代神话时指出,各民族的神话都以其民族性和民族精神为基础,因而各具特色。古埃及神话是现实的、保守的、理智的;希腊神话则是优美的、艺术的、浪漫的;而与北欧神话的充满朴素的壮观的英雄主义和悲壮肃穆的卓绝千古相比,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日本文坛上,有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分别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曾有学者认为,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可能唯一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同为日本人,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换言之,可比性甚少。诚然,就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和他的作品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长敏川端康成作为本世纪的同龄人,交融着日本战败前后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沉积,以“敏税的感受、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成为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过26年,大江健三郎这位生于1935年、成长...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告别蛮荒、步入文明圣殿的时候,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中国上古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地方特点更加鲜明,民族色彩更加浓郁,仅就文学风格来说,古希腊神话是活泼的、明朗的;而中国神话则是古朴的、忧郁的……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神话作为美的客体而分别对其进行审美观照的话,那么从总体上可以说,古希腊神话在美的现象形态上是属于优美的范畴,而中国神话则是属于崇高的范畴,尽管这两种神话在个别现象上呈现出与主体相异的形态属性,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整体所属的美学形…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作者不详、来源难以考稽的故事,被唯物主义者认为是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存在的原始理解及其所作的非科学化的、借助于幻想的解释,因而被认为是与现实中的“人话”相对的一种非现实性的虚幻的精神现象。“神话般的”也就是不真实的。但是,现代理论却不再如此认为了。“神话”尽管不是以人类科学理性为前提的对世界的解释,仅仅是原始人以感性为基础的“原始思维”的结晶。但正因为此,“神话”体现了某种永恒性和普遍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梁瑜霞 《唐都学刊》1995,(6):31-35,62
本文认为小说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大都以神话为源头,经历了由完全的神话阶段到神人相杂的准神话阶段,最后到反映现实人生的现实主义阶段这样一个模式。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唐代小说正处于由神到人、神人相杂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因而它必然受到神话和志怪传统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内容和题材上论述这种影响的种种印记。  相似文献   

8.
不仅是尼采,西方人对古希腊有“根”的情怀,德国哲学界具有深厚的古希腊情节基础,古希腊给他们以家园感。古希腊情结是尼采哲学的基石,是尼采意图振兴德国的希望。《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古希腊情结的集中体现。尼采的古希腊情结凝聚于对古希腊神话中的日神与酒神的重新估价,并因此产生了尼采的人生哲学,达到了重新阐释世界,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是对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1994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战后新文学界的旗手”、战后一代派的代表作家大江健三郎(下简称大江),其主要理由是:通晓西方现代派传统的大江,开拓出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  相似文献   

10.
唐月梅 《日本研究》2008,33(1):81-84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并没迅速改变中日文化和文学交流的空白现实;直至1976年,中国的日本文学译介才历经曲折,逐渐走上正常发展道路。本文便要将这一历史演进进行概括,选择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几位著名作家为例,谈谈日本文学与中国邂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谢林神话学说一直或隐或现地渗透在当代思想家关于艺术与生存的讨论中,它强调神话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是人生的一种建构力量.是超越现实生活、为人的生活设立价值观念的活动.谢林神话学说打破了哲学与神话的对立,克服了理性主义设定的界限,重建了感性与理性、人性与神性的统一,引发了对现代性问题更全面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兰立亮 《日本研究》2012,(2):118-122
在《静静的生活》中,大江健三郎采用从女性视角细腻、感性地讲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小说中大量文本的引用使女性叙事本身也具有了男性叙事的知性化,两种话语风格纠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叙述的张力,从而使小说具有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女性视角的发现和尝试使这部作品在大江健三郎小说形式实验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也标志着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楚辞》神话是中国神话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继承古代神话精神,又开创新神话主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活泼局面。文章指出,引起《楚辞》神话的新变有三大重要因素:一,人的整体觉醒使神灵世俗化,神话从此唱起生命恋曲;二,民族精神的成长使神话在文化冲突中占据突出地位,《楚辞》神话的许多重要篇章都是面对异族神话挑战的应战,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三,个性人格的成长,冲破了神话固有的属于集体的属性、民族性与个性人格的交织,使《楚辞》神话走向全新境界。《楚辞》神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神话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大江健三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健三郎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平献明1994年10月13日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作家之一大江健三郎以他的长篇代表作《静静的呼喊》《万延元年的足球》《个人的体验》和《M/T与森林的奇怪故事》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奖金评委会称赞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各种...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大江健三郎著,尾崎真理子整理,许金龙译,新世界出版社)讲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传奇的成名之路。本书以对话形式回顾了他自己生活过来的这七十年,回顾从二十二岁开始写小说以来将近五十年的文学生涯。他也是想借助这个机会让专事小说写作的自己尝试着畅所欲言。书中最后提出106个疑问,他的回答更让我们透彻的了解这位大师级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论伏羲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与天水地区的关系张先堂伏羲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首,有关伏羲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我国史前传说时代人类社会的一些情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古代的传说中,伏羲与甘肃天水地区有着了密切的联系。考察伏羲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  相似文献   

17.
《离骚》结构新探──兼论“美人”的文化意义孙绿江文学中所谓的浪漫主义,其源头应为原始神话,但神话并非初民有意进行的文学创作,而是初民对世界与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其中饱含着初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真”应是最主要的成分,即初民在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8.
孙金琛 《阅江学刊》2023,(5):150-159+174
网络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媒介、资本和国家力量的推动,还有赖于读者对文化语境的认同与介入。“克苏鲁神话”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为“中式克苏鲁”网文提供了传播语境,同时,“中式克苏鲁”网文的对外传播丰富了“克苏鲁神话”的内在文化结构,亦推动了国内玄幻类网文的创新。进一步辨析“中式克苏鲁”网文作品的神话原型、神话位移,发现在“中式克苏鲁”网文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从“世界内容”到“中国故事”的演变过程,其中国内的“亚文化”圈层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克苏鲁神话”的中国化呈现揭示出网文对外传播的独特模式,固有的叙事套路搭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保证作品传播效果的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试释尼采之"永恒轮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立足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刻剖析了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意义所在它揭示了欧洲传统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企图以一个超越的"理念一神"来化解现实世界种种矛盾、不公、欺诈的虚伪性和欺人之谈,热情讴歌了感性的现实生活,激励人们勇敢地去破除那"绝对"、"永恒"的神话,正视现实,直面生活,恢复意志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从周作人于雅俗之趣中熔铸现实的人性关怀,到汪曾祺于嘲谑之趣中凝聚对俗世人生的悲悯体恤,由他们对于主体精神世界与个体心性的珍视和护佑,可以清晰地串连起一条久被压抑的20世纪趣味文学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