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招生应当废除面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因河海大学讲师甘德怀报考2004年度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法理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包括甘初试成绩第一名、但复试落选等戏剧性环节)一事,而在互联网引起轩然大波。这一被称为“德怀门”“苏力招博事件”的风波,不仅反映了程序公正、实质正义的理念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反映了当今中国高教界(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学术界(特别是学术操守)等方面已经严重暴露和隐含的突出问题,值得深入研讨。为此,本刊特此刊布甘德怀、朱苏力、邓正来、萧翰、杨支柱、徐建新先生的文章(共11篇),以期引发进一步的学理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甘德怀报考北大法学院朱苏力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因为复试过程中种种不寻常的原因而落选了,这件事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教育制度转型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甘德怀北大考博士事件当中,我一开始基本上是站在朱苏力一边的.因为我看到的朱苏力的澄清,以为这只是朱苏力为了招到适合学术研究的真正的学生.我早就在文章中说了:据我所知,中国大学的招收博士生,黑暗的地方在于招收官员博士生;而招收普通的真正的博士生,由于这些是教授们真正的学生,相对来说公平得多.  相似文献   

14.
我的朋友萧瀚兄就"德怀门"事件本身所进行的分析(参见萧瀚:<规则混乱的招生--甘德怀事件评论之一>)是透彻的,作为法学界的圈内人敢于批评法学界权威人士的勇气更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5.
程序漏洞和答辩有理 据甘德怀<我的北大考博经历>里介绍,北大法学院招收博士生复试中居然没有笔试,只进行口试,这是很成问题的.因为有的人口头反映能力可能不及笔头,而学术研究主要是笔头上的功夫,夸夸其谈者多有.口试也应该逐个进行,在一人口试时其他人回避.北大法学院却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16.
昨天晚上,有同学告诉我网上有一个帖子,2004年考生甘怀德(应为甘德怀.原文如此,下同--编者)同学对北大法学院和我今年面试录取博士生提出了隐含的质疑.我看了相关的帖子,觉得这涉及到北大、北大法学院和我本人以及其他老师的声誉,有必要将一些主要情况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7.
程序漏洞和答辩有理据甘德怀《我的北大考博经历》里介绍,北大法学院招收博士生复试中居然没有笔试,只进行口试,这是很成问题的。因为有的人口头反映能力可能不及笔头,而学术研究主要是笔头上的功夫,夸夸其谈者多有。口试也应该逐个进行,在一人口试时其他人回避。北大法学院却没有这样做。根据复试资格分数线要求,艾同学的英语差四分,何同学的法理学差三分,她们怎么能参加复试呢?朱苏力先做了解释,说艾、何二位虽然没有达到研究生院划定的复试资格线,但因为是“差额复试”,所以就来了。这就给人以她们来得比较勉强的印象。而第一个接受提问…  相似文献   

18.
我的北大考博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本人情况 我叫甘德怀,男,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名为南京工业大学),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法理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至2001年6月,任江苏省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2001年6月从该法院调入河海大学.目前是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甘石星经》的研究和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 ,石申 (又称石申夫 )和甘德(又称甘公 )各写了一部天文专著。石申的书叫《天文》 ,八卷 ;甘德的书叫《天文星占》 ,八卷。石申《天文》中的二十八宿距度是世界上最早的测算成果 ,并且与公元前四世纪 ,即石申的时代相合。这是一项使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科学成就 ,更是一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但是很多教材都先后将《甘石星经》误以为是甘德和石申的著作 ,① 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考辩。一、《甘石星经》的版本与内容  为了说明《甘石星经》不是甘、石的著作合并而成 ,必须考查《甘石星经》的版本与内容…  相似文献   

20.
"苏力招博事件"①一发生,即刻就在各大网站上引发了较大规模的讨论:其中既有甘德怀同学发表的"我的北大考博经历"②和苏力发表的"关于甘怀德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③,也有诸多网友发表的各种评论、质疑、辩护或批判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