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价格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于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价格如何变化的解释有两种假设:信息假设和过度反应 假设. 通过对1997 年到200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隔夜期间与交易期 间的非正常收益进行检验,以揭示达到涨跌幅限制后股票的价格行为. 结果表明在达到涨跌幅 限制后的隔夜期间股票价格存在价格持续现象,而在交易期间存在价格反转现象. 这个结果一 方面说明了沪市存在着过度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0 %的涨跌幅限制在限 制噪声交易者的过度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涨跌幅限制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新田  赵立刚 《管理学报》2005,2(6):685-690
针对涨跌幅限制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存在不同的观点,实证研究了沪市的涨跌幅限制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传统流动性度量方法(交易股数和换手率)还是基于波动性的流动性度量方法,涨跌幅限制约束了股票当天的流动性,致使在以后的几个交易日股票的流动性优于其它股票,即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效应.通过对3种流动性度量方法的有效性比较分析,得出基于波动性的流动性度量方法更适合度量沪市股票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2016年初的股灾让市场认识到熔断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容易对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对于A股来讲,要重启熔断机制有必要取消涨跌幅限制和T+1交易机制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证券日内价格的涨跌幅限制是抑制市场过度波动最常见的手段之一.磁力效应和冷却效应何者占主导则是该政策争论的焦点.文中提出了一个检验证券市场磁力效应存在性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日内高频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了在达到涨停过程中磁力效应存在的证据,而在跌停过程中磁力效应并不明显.在实证的基础上,文中建议适当放宽涨停限制范围,采用涨停限制和跌停限制不对称的方法来提高该交易机制的市场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门限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住宅价格涨跌幅、波动的非对称性与住宅空置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论表明:我国住宅空置量与住宅价格涨跌和住宅价格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低住宅空置时住宅价格波动大于高空置时的住宅价格波动;同时住宅价格波动具波动聚集性;政府及时披露住宅空置信息和合理调控住宅空置水平,有利于住宅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对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和客户获取信息的成本,从而对价格信息不对称产生影响。本文从客户搜索产品价格信息的角度,分别对四种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了在短期市场中,考虑IT影响时信息不对称降低、客户获得较低价格的结论;长期市场中,考虑IT影响时,信息不对称消失、市场演变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结论。最后,给出企业制定价格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产价格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过高可以引起通货膨胀,近而产生金融危机,严重情况下可以产生经济衰退。因此通过对金融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概念研究,找出二者的关联性,为稳定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可以找出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促进金融资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交易成本、市场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资产价格偏离标准资产定价理论的预期,产生了流动性溢价。非流动性产生的来源、机理、性质引起学术界持续的兴趣,尤其是非流动性对最优消费和投资策略,资产价格和收益,以及风险溢价的影响成为资产定价领域里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探讨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9.
在很多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产品的特性,重复消费同一商品会产生滞留成本。本文通过构建两期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滞留成本对企业折扣券定价行为的影响,并与其他定价策略的市场绩效进行了比较。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会通过折扣券奖励忠诚的消费者,即企业会对重复购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而对新消费者制定高价格;(2)在均衡中,随着滞留成本的提升,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降低,企业利润上升;(3)与其他定价机制相比较,折扣券定价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较低,政策制定者应当限制此类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21年7月16日我国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全国2 162家电力行业企业。目前对碳价格的研究集中在国外碳市场和国内试点碳市场,对新的全国碳市场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全国碳市场碳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国内外碳价格、行业碳排放量四种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将国内外碳市场价格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碳价格受自身历史价格和动力煤价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陆静  周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21-28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金管理人行为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金管理人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心理和行为将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败经历对其现在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投资心理和行为对股票市场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基金管理人自身投资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管理人过去经常失败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悲观,过去经常成功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自信;股票市场的均衡预期股票交易量和均衡价格波动性总是与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功经历正相关;过去过分成功或过分失败的基金管理人都不会在未来取得最好的实际预期业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Baker和Wurgler的思路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在套利、投机交易与投资者情绪的互动关系分析框架下,利用DY溢出指数,对比分析了2015年8月限制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现货两个市场交易风险、价格动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情绪高涨时,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增加,现货市场交易风险变化不显著或者降低;情绪低落时,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在限制性政策前后截然相反,实施前降低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实施后增加期货市场交易风险,而对现货市场则前后均表现为交易风险增加。(2)高涨的情绪降低期现的关联度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低落的情绪增加期现的关联度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情绪的影响程度存在非对称性,引起下降的幅度大于上涨的幅度。(3)股指期货市场严格的交易管制没有改变投资者情绪对期现货市场相关关系、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应计信息的即时反应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意外盈余为正的前提下,根据应计利润水平采取反转交易策略,买入(卖出)低(高)应计公司股票;受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低应计(高应计)公司股价在盈余公告后短期内上涨(下跌),在公告后长期则下跌(上涨),股价在整个区间内经历反转;通过构建套利组合研究发现,公司应计对股票盈余公告后长期收益的正向预测能力,不能完全被基于风险的资产定价模型所解释,说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造成股价过度反应,导致市场对公司应计项目错误定价.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一直都被视作资产定价的主体。但在个体投资者众多的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谁左右A股股价的变化?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构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未预期交易量两个异质信念测度指标,对比分析二者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股票当期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未来一期收益显著负相关,但个体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信念对小公司、价值型公司收益的影响更明显;当控制了规模、价值等风险因子,以及不同时间区间和是否可以卖空等市场影响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仍是左右股票定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高频交易数据从流动性供给的角度探究提高价格效率的途径,并结合信息交易和市场状态分析流动性供给与日内价格效率的关系。用短期收益的可预测程度来衡量价格效率,用逆势交易比例来衡量流动性供给水平,基于日内分时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对流动性供给与价格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流动性供给能够促进日内价格效率的改善,同时较高的机构交易比例和较低的价格波动对流动性供给与价格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价格效率,稳定和完善市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限套利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PEAD)对中国股市的有限套利进行研究。市场定价偏误现象的持续存在与经典金融学的套利假说相矛盾,我们认为市场存在套利局限,异象的背后也许其对应了更高的风险、交易成本或者不同的投资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构造了交易风险、交易成本以及投资者熟练度的代理变量对PEAD现象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定价偏误的程度与套利风险和成本有正关系、投资者熟练程度与PEAD程度负相关,这说明在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会降低股价有更大程度漂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首次构造出过滤市场噪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标与股票收益、股本规模等因素的经验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获得一个更加清晰反映投资者情绪的状态变量;(2)情绪的变化量比情绪指标本身具有更强的市场收益预测能力;(3)大规模公司股票的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高于小规模公司股票,而投资者情绪对小规模公司股票的影响显著高于大规模公司的股票,并且情绪波动能够预测小规模股票的短期收益惯性和跨期收益反转的特征,证明情绪波动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管理世界》2020,(1):167-186,241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