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领域"最先概念化,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提出的。但哈氏认为,大众传媒公共性的消解使得公共领域走向了衰落。而学界对于公共领域在中国是否存在的讨论,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民国时期《大公报》为例,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探究大众传媒构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杨东荣  石文华 《城市》2013,(9):50-52
一、引言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相关规划理论已成为当前许多学科关注的对象,凯文·林奇曾描述过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是城市接受各种事物、吸纳各种外来物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购物、休闲及娱乐等必不可少的场所。另外,开放性绿色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局部小气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纪,美国景观专家唐宁就指出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文佳 《现代妇女》2014,(8):295-296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对公共舆论进行了原发性的理论阐述。他认为公共舆论作为“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公民自由意志和合理利益诉求的集中性表达,是人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在国家理念中的一种体现。这一理论观点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衍射与延伸,并在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公共舆论与公共传媒和积极自由两个角度进行阐释,探索黑格尔公共舆论思想的现代性意蕴。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见识公民社会的力量 当今世界,公民社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开始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公民社会”的定义有很多,通俗的解释为:公民在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自愿结社、自由讨论公共问题和自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而自发形成的民间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种不受政府干预的社会成员自由批判、参与政治活动、商讨公共事务的公共交往场所."公共领域"的核心内容应是公众在公开讨论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典型批判性特征的公众舆论.本文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开始,以新华网、天涯论坛为例浅析网络社区在扮演"公共领域"特质的现实意义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2,(6):156-16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既是一种物理空间,又是一种制度与文化空间。上海G社区探索楼道公共客厅与楼道居民自治,通过楼道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构筑,增强居民归属感,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改善社区认同,让社区从一个生活的共同体演变成一种信念的共同体,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推进基层社会的动员整合。这种社区自治性的成长不仅是社会力量内部整合的基础,也构成了社区共治的基础。由此,未来社区治理的方向是如何建立起社区事务协商参与的多级公共空间,形成共治、自治衔接的有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基层社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群众自治相衔接的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装置艺术是人类思维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需求,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当前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开始不断追逐精神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为装置艺术的发展以及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自由的艺术创作法则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模板和空间,有效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为新颖的艺术体验。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具备可行性,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保证应用效果,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融合原则,积极设计相应策略,以确保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岩 《现代妇女》2014,(12):I0117-I01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我国政府治理国家必须是依法而行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依法治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依法治国中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就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制度的落实与完善。本文就将对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定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的完善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第二生活场景,在这一场景中人们要完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情感交流活动,这是人类最主要的情感生活。因此这一场景需要多维构建,在不断完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情感因素,也就是人情化要素,才能创建出人类适居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政府及非盈利组织对国家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主要职能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具备一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其中非营利组织主要具备社会服务职能。政府以及相关非营利组织统称为公共组织。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公共管理日益重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对此本文主要探究了现阶段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相关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到了20世纪70年代,社会发展,时代转换,原有的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的需要了。当时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一场行政变革,由此开始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公共管理领域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简·莱恩。他的《新公共管理》一书成为了新公共管理领域的代表作。他的新公共管理的思想也是有其特殊之处的。同时,他的思想与其他的新公共管理的研究者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对经济学知识的大量运用和合同制政府的提出等都对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他的思想也有一些缺陷,在他的书中,对于很多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未得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一大部分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环境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虽然这些都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在当今社会,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研究者对建筑学、园林设计、规划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研究,这些只不过是在技术方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缺乏一套完整的体系。针对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下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公共艺术研究的是公共空间里一种开放的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场所决定着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性质。本文章以北戴河为例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的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空间是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这一场域中,出现了"媒体中心"与"去媒体中心"两种现代话语权表征。近几年,公共文化空间开始由"媒体中心"向"去媒体中心"演变。春晚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也不例外。本文拟从纵向角度梳理央视春晚35年的嬗变历史,分析其创作理念、节目选拔等演变的过程,并从横向角度研究春晚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根据现存公共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5.
智库是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社会组织,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组织理念、研究方法、社区实践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美国公民社会研究智库——公共议题(Public Agenda)及其在推动美国社区参与实践和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让经济活动获得必要的自由,把政治权力关进笼子,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中国社会对自由市场和政治公权力的理解跟西方社会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经济活动的权力优先于政治权力,私权力压倒公权力,经济力量统治政治力量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当代西方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对经济自由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最小化的诉求,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主政治染指经济活动.因为在公共领域运转的代议制政府,天然地会按照数人头的多数表决机制来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17.
当公共艺术这个泊来词不断刷新大众眼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公共空间中造型艺术的又一次空前创造。材料成为空间造型的承载是必然的,该文主要阐述了在公共空间造型艺术中陶瓷材料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以及陶瓷材料的基本运用形式与原则,最终看到陶瓷材料在当代公共艺术语境下所拥有的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凝聚息息相关,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公共精神"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空间既是物质的空间,也是行动和意义的空间,它并不仅仅是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而是成为浓缩记忆和情感、包含历史和文化、传递思想和价值的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文化空间。以TX淮海年轻力中心为个案的研究探讨了青年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建构、场景构成要素和用户行为的发生机制,认为青年公共文化空间是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相互交织中动态生成的,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融入时尚元素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结构类型的两重划分 1.社会的功能结构 社会功能结构的基础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分工、交换关系,分工、交换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存在于精神生产和公共管理领域以及三者之间。社会功能结构的变化也就是社会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功能结构区分为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和以自由经济(产品经济的提法不科学)为基础的“未来”社会三大历史形态。以分工、交换关系为基础考察社会结构可以称为功能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