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鲁迅一生在文章中指名道姓地“骂”过不少人。“骂人”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因素在鲁迅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成鲁迅作品风格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2.
"骂媒"是土家族特有的传统婚俗文化现象,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不满与控诉,主要表现为对"媒人"的谐谑。与既往将"骂媒"混于"哭嫁"之中的大多数土家族传统婚俗文化研究成果不同,"骂媒"是土家族青年女性自我婚姻话语权及话语方式的体现,是土家族传统婚俗建构体系各环节与步骤的原点,更是土家族谐谑强权的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英语骂詈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例外。本文把英语骂詈语纳入社会语言学框架下进行研究,从宗教和社会歧视两方面对英语骂詈语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探讨分析,揭示英语骂詈语这种语言变异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骂詈语即“骂人的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人类强烈的情感,其用法多样、功能特殊。基于体认语言学,分析了汉语骂詈语的来源、相似性、差异性、修辞方式及功能等。结果表明,汉语骂詈语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方式。骂詈语所体现的体认性对社会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别骂香蕉     
韩浩月 《可乐》2010,(8):45-45
一天,儿子把我拉到餐桌旁,指着两根香蕉说:“爸爸,你挑一根香蕉骂它一顿!” 为什么骂香蕉?儿子说,两根香蕉摆在一起,如果冲其中一根大骂30分钟,它会比没挨骂的那根先黑掉,味道也不如没挨骂的那根。  相似文献   

6.
龙文 《社区》2008,(8):28-28
及至元宵,耍社火在各地进入高潮。然而,在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传的却是“骂”社火。村民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村的村主任、社火头子,可以摆供烧香骂大姓的祖宗十八代。而奇怪的是,被骂到的人呵呵笑,还不会伤两村和气。所以这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幺妹儿骂媒是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反抗,所采取的戏拟、降格、贬抑等一系列话语方式,深合巴赫金关于"戏谑是狂欢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精髓。为此,对土家骂媒歌作狂欢化的审视,是以西方文艺学理论观照我国民间音乐文化事象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骂詈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骂詈语。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外,又因为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特点。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汉骂詈语的异同使得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骂詈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由于骂詈语的错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全书中的詈骂语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红楼梦》中的詈骂语相对客观全面的归类方法,探讨了影响詈骂语使用的因素及其所反映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0.
詈骂本为粗言俗语,有污耳目,而《聊斋志异》中,詈骂花样百出,形态纷呈,经过作者的精雕细琢,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手段,成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呈现出刻画人物、转折关节、搞笑娱乐、以骂行慈、发怒泄愤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申二姐是一位能弹会唱、才艺出众而颇受好评的"女先生"。庞春梅"使酒骂座"的行为,在毁骂缘由与毁骂内容上表现出不合情理、言不由衷等种种假相,隐藏着庞春梅执意要捍卫自己作为一个"特殊丫头"的身份地位的性格心理。  相似文献   

12.
性侵害刍议     
近年来性侵害受到了社会与学界的关注,但理解并不一致."性别侵害"与"性的侵害"是不同的概念;性侵害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对性、权力、性别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要反对性侵害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必须走出认知上的误区和传播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是赋予权利人合理排斥竞争对手,独享资源与市场的制度安排,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权利人便可能滥用其权利而形成垄断。因而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行为也必然成为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我国反垄断法正在起草之中,对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则如何制定仍需研究。国外一般规则和特别规定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值得借鉴,但规则的具体内容则应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执法、司法机关的现实状况,斟酌损益而定。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物象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诚斋体"的这种审美特质与"格物致知"在本体论、认识论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通过"格物致知"与"诚斋体"之间关系的一个侧面,表明文化学术思想经过诗人这个中介,可以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并经过心灵与情感的融会,成为审美化的诗性流露,杨万里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6.
老子用"天道"推论"人道",用"自然"以推论"社会",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无为而治"思想,充分显示了老子对于治理天下所持的基本态度。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怨恨”理论的观照下,赵树理致力于大众与民间的文化建构,表现了明显的怨恨体验,这至少包括对农民与对恶势力以及对时弊的三重怨恨。  相似文献   

18.
紫柏大师是晚明佛教界的著名高僧,他在明代佛教衰微之际,力振佛教,在晚明社会动荡之时热心济世,他所提出的“三大负”就是其热心济世的表现。紫柏大师“三大负”的经世主张当时都没有实现,但它反映了紫柏大师和晚明思想界思想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用"生存论"视角解读了《狂人日记》中狂人的言行后认为:他的言说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其"突外"后在常人世界的"归化"是一种生存方式;他的存在已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和旧文化秩序的一个他者性参照系,并体现了鲁迅直面现实和超越现实的双重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