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州方言有“很”、“不”、“莫”、“没”、“没得”五个否定词,它们在词性、句法分布及语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它们构成的否定句式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同有异,而且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主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研用语料中提取出345个汉语词语模,对近40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模式对应情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从形式角度来看存在减缩对应和易位对应,减缩对应主要是指“源模式”和“减缩模式”之间具有意义、词性、结构、词长的相应变化;而易位对应是指模标的换位会导致模标词性及语义、模槽词性、模式所指和造词数量的改变。从意义角度来看可分为近义对应和对义对应,近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似,近义对应模在语义侧重点、模槽词性数、优配音节数和模式色彩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而对义对应是指模式义相反或相对,对义对应模在模标语义、模槽音节、模式结构、模式色彩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描写和解释新词语模式的对应性,对深入挖掘汉语词语模的特征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平面角度(即句法、语义、语用),将语法结构研究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比较方法,分析量词的特点;着重从语用角度分析量词特殊用法——量词隐省,并提出量词理论研究在实际运用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结构助词“的”的使用规律。从句子、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加以考察。“的”的取舍对句法、语义结构关系产生影响时,必须用“的”;对句法、语义结构的改变没有影响时,“的”的取舍由语用上的需要决定。“的”的取舍在句法、语义规则上具有强制性,在语用规则上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语用以及句法功能等角度对助动词“能”和“可以”的用法进行全面考察,比较二者异同,指出它们各自宾语与语义关系的区别,逻辑平面和话语平面上的“能”、“可以”在语用、语义、句法角度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助动词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还”语义考察通常放在“还”字句进行,借此推论出副词“还”在句子中的准确义项、语用功能和句法功能.副词“还”的义项分布广泛而复杂,各义项之间存在交叉现象.针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本文拟从视域图式角度,对副词“还”进行语义焦点分析,进而探讨相关“还”字句式中语用和句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指出现代汉语比较句的结构特色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入比较对象角度,其词语丰富,较细致地表现了比较基准的差异;另一是从谓语词性角度来看,形容词与动词都能进入比较句,不同类型的比较句存在着不同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0.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重叠并未产生空间量的变化,量词重叠量变发生在时间维度上,此外数量短语具有时问性和层级性,它们都不具有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而具有谓词性的数量语义特征。从句法功能上看,量词与量词结构也不具有体词性,而具有谓词性。量词体词性的误会可以从“理论影响、意义、运用、产生”四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体词性谓语句NP1+NP2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初步解释了体词性谓语句成分NP2获得述谓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称呼与会话含义间的深层关系在语用研究中涉及较少。本文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实例,试从两个方面对称呼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第一,称呼可以作为暗示会话含义、预设话语目的和意图的显性标记;第二,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定语境中的称呼具有潜在的语力,即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体词性谓语句NP1+NP2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分析,初步解释了体词性谓语句成分NP2获得述谓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而”在《史记》中作为语用方式有3种类型,其有别于一般的连词“而”,展现出更多功能词的面貌。与常见的连词“而”相比,在某些语境下“而”可用于凸显主观性评价,增强前后文意对比;也可以引介、串联先后两处隐藏因果关联的事件;还可以提点、编排不同的独立事件,起到铺陈叙事的效果。从功能上看,一般的连词“而”侧重于句法手段,这些特殊的“而”突出的是语用手段,应将其视为一类特殊的标记词。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语用角度,研究语境对诸如“大姑娘了”“部长了”等可归结为“NP了”(NP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句式的影响,并指出只要给予一定的语境,任何 NP都可以进入“NP了”构式。  相似文献   

17.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教学中,从语用的角度认真分析语句之间的差异,避免对语法的形式只在语音、句法及词义结构上作片面的分析,充分认识其交际价值,提高语用意识,才能真正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交流,“请求”是容易引起误会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对如何达到请求的礼貌对等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本文从语用和功能角度进行论述,并用实例与问卷结果分析做辅证,最后得出结论:汉英翻译中请求的礼貌对等可以通过句法转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看似”和“貌似”是现代汉语中正在进一步虚化的副词。从句法分布上来看,二者都可作VP/AP的状语成分,都可接小句;从表达功用来看,二者都可表近似和委婉,表对比和转折,都有隐含否定义的作用等;从语法化方面来看,二者都未完全转化为副词,都存在同形异构的情况。在个性特征上,二者在句法分布、观察角度、主观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