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近代史领域里,立宪运动史可说是研究最为薄弱的课题.近几年来虽然情况有所改变,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从总体上来看,一些旧观点的影响还仍然存在,一些新观点的论证还有待充实.而在史料的运用上,也有许多想当然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侯宜杰先生的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以下简称《立宪运动史》),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详细地揭示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全过程,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迥异于传统的新观点,从而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同时,又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新课题.这对于立宪运动史乃至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标志着立宪运动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立宪运动史》一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客观.冷静而又鲜明的创造性的新观点、新见解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2,(6)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胡绳武先生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 ,1 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先后在复旦大学、国家文物总局、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五十余年来 ,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他和金冲及教授在辛亥革命史领域长期合作 ,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两人合著有《论清末立宪运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史稿》( 1— 4卷 )等 ;他本人并撰写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今年适值先生八十华诞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各家学术单位的支持下 ,将胡绳武先生半个世纪学术生涯中的代表性论文 2 7篇 55万字结集出版。2 0 0 2年…  相似文献   

3.
民国初年以议会制为基石的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既是我国政治制度变革的一次重大跃迁,也是对清末立宪运动及其制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晚清立宪运动和立宪派在政治上的活跃是民国新政制建立的重要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立宪运动及立宪人物在民初议会制的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咨议局作为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省区都对各自地方的咨议局进行了论述,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浙江是清末立宪运动中较活跃的省份,立宪派力量强大。浙江咨议局的成立,对促进浙江立宪运动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但是目前尚缺乏具体的专题研究,本文就浙江咨议局在清末宪政运动中的政治意向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5.
朱成甲 《河北学刊》2004,24(5):195-200
郭沫若与李大钊在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曾有一段心神相通、旗鼓相应的密切联系.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1913年冬赴日留学后,李大钊以论文《青春》、郭沫若以新诗《女神》又为再造中华和重铸国魂而发出共同的爱国主义心声.《女神》是李大钊青春思想的诗化;《青春》是郭沫若理想国家的象征女神的理性化身.  相似文献   

6.
《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距今已整整百年,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和内容特点,该《大纲》从颁布之日起就为人所诟病,认为它与宪政的基本精神相连背。其实,由于中国宪法的外发性特征,致使清末的立宪运动着眼于救亡图存的实用价值,《钦定宪法大纲》所体现出来的对公权力的规范和对私权利的保障的宪政精神就只能是“最弱意义”上的。即便如此,作为清末宪政观制度载体的《钦定宪法大纲》,在其颁行后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如“议政”机构的设置、责任政府的组织、司法独立观念的制度化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今天宪政法制建设不可轻忽的重要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7.
岑树海 《人文杂志》2004,(2):134-139
对政党这一新生事物从排斥到逐步接纳,最终完全归依的历程贯穿着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变迁的进程.本文尝试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清末立宪运动背景下政党的孕育、产生及历史地位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从制度保障、政党理念的输入与传播、政治训练、政党主体的构成等角度,较为详细地勾画出中国最早政党生成的过程,强调清末社会的宪政追求是政党创生的强大助力,清末立宪运动是政党产生的制度温床,政党的出现、政治参与的扩大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在清末中国宪政道路的探索上历经艰辛,从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以及开明专制又回归到君主立宪.此间,他又对君主立宪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的一些具体、独到的主张和见解.有力地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立宪时期清政府的融汉倾向林吉玲有清以来,满汉关系一直是清民族关系中的核心。随着时间的演进及统治阶级政策的变异,满汉关系时张时驰。其中抑汉与反满始终为满汉关系的中心议题之一。清末立宪运动时期,清政府出于策略的需要,一反传统表现出融汉倾向。本文试就特定历...  相似文献   

10.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清末立宪本身;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不仅仅是一个族群平等问题,而且关涉整个宪政改革的内在悖论;清末边疆地区的宪政改革,也是对原有多民族政治秩序的一种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1.
《文略》是一部辑录汇编式文话,为晚清吴荫培所撰,最初名作《文征》,定位为家塾课本,采取桐城派“格律声色”之说架构全书。后因经历清末教育改革受“癸卯学制”影响,增加了大量的文学教育相关内容,从而创建了集史、论、选于一体的文话体例。《文略》以新的体例,通过剪辑拼接,系统性地构建了作者理想中的文章教育和文法传授模式,并生动地诠释了文章格律多样的技法与风格,实现了对传统文章学资源的重新阐释与再造。从《文略》捍卫传统的著述姿态,可一窥传统文话面对清末民初历史风潮的应对策略与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清末诗人石德芬的竹枝词《叠克杂咏二十四首》,是清末咏藏竹枝词的代表作,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末德格地区的社会生活全貌。本文通过对其中记录德格土司争袭内乱的纪事诗和呈现德格民俗事象的民事诗两类诗作的细致考察,发掘其补史、补志之功,以及诗中蕴含的近代文人的藏地认知和对边疆民族文化的传播,为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德格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也进一步推动了古代咏藏诗在新时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立宪主义的起点——对清末君主立宪主义的一个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的君主立宪运动 ,虽然被辛亥革命所切断 ,但它既是中国君主立宪主义的终点 ,也是中国整个立宪主义的起点。这场运动 ,其实可分析出“自上而下的立宪运动”和“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两条线索 ,其背后所依据的是两种颇不相同的立宪理论 ,但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情势之下 ,在政治文化的传统语境之中 ,二者之间却有着一种共同的逻辑 ,而这其实又在迄今为止我国立宪主义的全部展开过程中 ,投下了深长的暗影。  相似文献   

14.
陈世明教授撰写的《新疆现代翻译史》一书,近日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新疆各族语言学界,尤其是翻译学界的一件大事。《新疆现代翻译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域翻译史》的续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西域翻译史》于1991年立项,1994年初结题,当年出版发行(陈世明先生是该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它较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秦汉至清末新疆各民族的翻译活动。《新疆现代翻译史》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完整准确的数据,客观、系统地论述了新疆近一个世纪翻译事业的发展状况。以上两…  相似文献   

15.
《湖北学生界》与晚清湖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学生界》(《汉声》、《旧学》)是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以省份命名的报刊。无论在新闻史还是在近代史亦或在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湖北学生界》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历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该刊以湖北为名,彰示了它与晚清湖北剪切不断的渊源和联系。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夕梁启超袁世凯关系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 5年清政府宣布派五大臣出国考察 ,“预备立宪”。为实现多年立宪夙愿 ,梁启超与袁世凯摒弃前嫌 ,化敌为友 ,在清末立宪运动中联袂登台。然而 ,由于两者合作的动机不同 ,各怀异心 ,大大削弱了合作的基础 ,最终导致合作失败。梁、袁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反映了清末政坛的纷争和动荡 ;另一方面也说明资产阶级上层与封建地主官僚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势力 ,政见不同 ,必然决定其行动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李卫军 《兰州学刊》2009,(12):203-205
《左传》兼具经、史、文之特质,其评点著作颇丰,且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左传》评点始见于南宋,止于清末民初,其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明万历以前,是《左传》评点的形成期;明万历至明末,为《左传》评点的发展期;明末至清乾隆时期,为《左传》评点的全盛期;清嘉庆至民国初年,可称《左传》评点的延续与余辉期。  相似文献   

18.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至晚清而大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新小说"的诞生和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到来.但是,这部划时代的杰作,长期以来却受到种种不公正的贬抑和曲解.如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将问世于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放在第七章《立宪运动两面观》中加以论述,固已完全失却了"史"的意味,而在具体论述中又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激刺,在晚清产生了康(有为)粱(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反映在政治方面,便是君主立宪.这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是  相似文献   

20.
杨凯 《船山学刊》2008,(4):171-174
甲午、庚子之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朝廷和政治精英选择了多种的变革道路.如维新运动、排外拒变、立宪运动、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等,期望振兴中国。面对不断变换的的局势,清廷及上层官僚的应变心态和应变对策慢慢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