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五四时期关于完善女子人格的思想李慧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新文化启蒙者关于妇女问题的言论、思想和主张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其中关于完善女子人格的思想颇具新意,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及近代化进程都产...  相似文献   

2.
唐群英、陈撷芬、张汉英、张昭汉是辛亥革命时期湘籍知识妇女的杰出代表。为挽救民族危亡,她们积极投入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洪流,并在革命中实现妇女自身的解放。她们大力创办女子刊物,组织妇女团体,要求妇女参政,推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曾出现过妇女办报刊的热潮 ,创办的妇女报刊数量达数十种之多。此时期妇女办报活动具有明显的特色 :妇女报刊成为民族民主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工具 ;办妇女报刊与创妇女团体紧密结合 ,以团体为阵地 ,报刊为工具 ;妇女报刊编者与作者合二为一 ,女报人、女作者、女社会活动家三位一体 ;妇女报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文字浅显易懂。此时期创办的妇女报刊 ,既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又对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为我们研究妇女生活史、妇女运动史、妇女教育史、新闻出版史以及社会发展史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也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探索.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剖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及近代女权运动的由来,分析妇女解放的现实途径,并积极参与推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妇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191 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妇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有识之士强烈抨击了旧婚姻家庭制度的非理性及其对妇女的摧残 ,论述了妇女解放的意义 ,并针对性地提出婚姻家庭改良的具体主张 ,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动员起来,投身于抗日洪流中。抗战时期妇女动员呈现出广泛性、组织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近代以来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国共两党大量的妇女工作和对妇女干部的培训、妇女界抗日统一战线和民族主义精神是促使妇女全面动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阶段,它有自己的时代特征。这体现为它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从批判封建家庭伦理的角度探讨妇女解放;男性思想家发挥启蒙作用;关注妇女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教育权是妇女各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妇女为获得教育平等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这项斗争起于 1 9世纪末 ,至 2 0世纪初期 ,妇女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华民国的创建 ,使初具规模的妇女教育得到迅速扩大 ,但是妇女仍然没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五四”时期 ,妇女争取教育平等权运动才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并最终在 2 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与男子平等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问题争论得颇为激烈。当时出现的许多妇女解放思想流派,由于立足于非马克思主义立场,因而都是昙花一现。只有李大钊等人,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中国妇女解放的若干问题,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体系,从而给中国妇女解放运动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建党七十周年之际,本文旨在介绍李大钊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切关注及其重大贡献,以纪念这位非凡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早期妇女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很具研究价值。他主张把妇女教育与改革封建家庭制度,实行家庭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打破旧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实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号召妇女自我反抗,实现自我革命结合起来,并主张发展女子教育,女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最终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妇女教育、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钧 《齐鲁学刊》2004,(5):147-150
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曾经作为一个历史的神话成为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参照。但事实上,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女性并没有获得个性自主与性别意识,当时的女性解放不过是特定的政治话语支配下的一种社会表象。大跃进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单纯的、透明的、单向度和象征性的,是承载政治经济革命使命的意识形态的整体符号,而不是文明的、审美的、人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中国女子开始进入男子一统天下的大学,这无论是对大学的发展还是为妇女解放都带来了全新的意义。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却大多着力于描述初创期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以及起始期的男女同校对女性而言的森严的管理制度、男女有别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对大学在妇女解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则重视不够。事实上,在女子进入大学的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在引领妇女运动发展,催生女性服务社会的精神,点燃女性革命热情,开拓女性智慧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探索妇女解放史 ,可以分为蒙昧时期、冠姓时期、平等时期三个阶段 ,从而揭示出妇女的解放并不是单纯妇女的任务 ,它是全人类的使命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贤妻良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时代中呈现不同的特质。现从“贤妻良母”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在妇女解放中的文化阐释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与面临的挑战三个角度加以论述。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以培养“贤母”为目的而取得的妇女平等的教育权,打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通道。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共劳动的权利,实现了妇女解放。然而,女性鲜明的社会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在男性中心社会里不会完全走出“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的角色既得到了认同,又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的解读中,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探讨了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  相似文献   

17.
抗战前期 ,在中共妇女界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国统区各党派和各界各地广大妇女团结起来 ,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在国统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带动下 ,国统区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妇女抗日救亡运动 ,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三个历史阶段,论述党在五指山区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女性服饰流变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晖 《阴山学刊》2005,18(4):100-103
中国女性服饰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次演变过程都昭显出特定时期独特的两性权力关系,由此也可以窥知中国女性寻求个性解放的尝试及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女儿国"的传说与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08,28(3):61-66
传说中的"女儿国"、"女子国"在正史中也有记录。"海东""女国"和"西方""女国",以及"剑南西山羌女国"、"东女国"、剑南"女国"、南海"女人国",都被理解为保留明显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文化存在。在"女国"之中,一种是"有女自王"的"女国",一种是"产男不举,致国中纯女无男"的"女国"。关于"女国"风习,《隋书》所谓"其俗贵妇人,轻丈夫",《旧唐书》所谓"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以及《新唐书.西域列传上.东女》所谓"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子从母姓","以女为君……官在外者,率男子为之;凡号令,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均体现出女权的独尊。历史上的"女国"一切入浴怀孕、窥井生子以及"以蛇为夫"、"以猿为夫"、"以鬼为夫"等传说,其实源自于母系氏族时代形成的女子不交合而孕的神话,体现了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的群婚时代的社会现实。《山海经》中的"女子国"、"丈夫国"以及《淮南子》中的"女子民,丈夫民"的隔离,应当与原始时期"生产上的性禁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