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孙永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4-8
民事立案审查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传统诉权基本理论、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理论,该制度应该进行形式审查,实行立案登记制度。但2007年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没有对立案审查制度作出相应修改,仍然实行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相结合的混合审查模式,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为了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起诉难”的状况和保护当事人的诉权,重构我国民事立案审查制度实行形式审查,成为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当代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成功与否直接涉及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 的实现。本文以当前审判实践中的“大立案”模式为考察点,以该模式的价值理念为目标,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审前 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的具体程序设计及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许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29-31
行政程序的效率和公正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行政行为的结果正义,两者共同构成了行政程序的法律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片面强调效率和公正无法实现行政程序的目标。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趋向总是在相互的博弈中形成一种最佳的互相补充、互相牵制并最终实现协调和平衡的一种状态,形成良好行政程序制度,推进我国行政程序立法。 相似文献
4.
李丽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113-115
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价值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这一价值既注重结果,又凸现过程;这一价值的评判标准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这一价值冲突取舍在于程序公正,而不在于实体公正。这一价值的实现过程复杂而曲折,它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尚梦晓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16-20
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立案登记制和法官员额制间的不协调等内部矛盾,而且可以解决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滥诉行为多发等外部矛盾。从立案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立案登记制度产生的若干现实问题,从提高司法应对能力、严密防范及打击滥诉和协调司法改革措施间的冲突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议,以期使立案登记制真正发挥其里程碑式的强大作用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灵魂。要想改革民事审判方式,必须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改革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应从改革和完善构成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三方面即举证制度、质证制度、认证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要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民事诉讼如何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理论高度 ,就民事诉讼改革存在的问题 ,民事诉讼改革的实质和要点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穆丽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62
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现已成为美国刑事司法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保障,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以诉讼效率与公正为视角来分析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所在,认为辩诉交易制度通过减少诉讼中的投入和缩短诉讼时间能极大地提高诉讼效率,辩诉交易的实质就是追求刑事司法的相对公正。结合我国的诉讼制度和司法现实,辩诉交易制度的实行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倪愫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5)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与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公正与正义尽管有着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正义则是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11-14
法律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和法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入探讨法律价值目标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效率是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市场经济的效率性要求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的形成。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效率价值就是所有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亦即以法律手段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1.
赵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97-100
文章从自认的属性出发,探讨自认正当性的基础,以期通过程序的设计使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更具有正当性,维护司法的权威性。为了保障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将法院从繁重的讼累中解放出来,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应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真实义务原则。 相似文献
12.
童列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2):184-187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的基础性问题包括 :诉讼制度必须体现司法价值目标和社会功能 ,必须建立符合法律属性的弹性司法 ,必须从人性出发设置法官制度规制法官行为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依赖于文化历史形成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何种审级制度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登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5):109-114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既要维护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又要通过纠正错误裁判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并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约束条件出发,在三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不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两审终审制下设置民事再审程序并进行再审之诉的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应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历史变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效率与公平不可调和"论并不科学.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永远处于"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动态调整、动态平衡、动态发展过程中,而两者合力作用之反映和结果即:社会效率×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合力作用使社会进步速度减缓并达到警戒阀值时,应对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各自作用率进行倾斜性调控;而两者综合作用率的倾斜方向和调控力度,须根据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研判其时因果关系、作用状况来正确决定.据此,提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历史变迁特点是:颓势经济扭转期的"突出效率 淡化公平",社会差别扩大期的"注重效率 兼顾公平",社会稳定发展期"效率中公平 公平下效率". 相似文献
15.
石春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4-79
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性司法产生于西方刑事诉讼领域,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初见端倪,但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民事诉讼领域中更是少有论及。协商性司法具有对话性、程序性和合意性等特征,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中存在适用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将协商性司法引入民事诉讼领域是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协商性司法在具体适用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操作规则,确保其在制度规范内得以适用,这样才能呈现其在民事诉讼中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实现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钱颖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43-149
案件管理的改革之所以成为全球性趋势与许多国家的民事司法制度都在面临某种危机密切相关.在中国,随着市场交易活动的频繁与民众权利意识的勃兴,法院受案数量大幅增长,迫于受案的压力,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场审判方式的改革在中国法院系统内展开并逐步演变为全方位的司法改革.在这之中,以司法公正及司法效率为直接目的的案件管理理念也影响到中国并逐步成为现实的制度设计.中国多数法院已基本建立了有关案件审理具体排期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欠缺系统性与整体性的考量,这些制度大多存在内部不连贯和不协调.因此,中国司法机构在设计案件管理制度时应当具备整体性眼界,既要确立起指导作用的诉讼理论以及基本原则,也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MIAO Fe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公正与效率是一对既相互协调又存在矛盾的法律价值形式。公正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不能因为追求效率而牺牲公正;但是,正如法谚所说,"迟到的正义就是非正义"。所以,在追求公正、正义的同时,必须讲求效率;而在我们努力节约和更好的利用司法资源的同时,也决不能以公正价值的牺牲作为实现效率的代价。我国刑事诉讼的发展,亦不能忽略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冲突与协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有所偏废。 相似文献
18.
辛国清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2):97-100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民事诉讼法教学的现状已不能满足高教改革的需要,缺陷非常明显。展望未来,民事诉讼法教学应立足于向学生传授交叉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丰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力求加大民事诉讼法教学改革力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王琦琦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0-33
法官释明权是诉讼法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行政诉讼法学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官释明权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应有之义,更作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必要"补丁",其价值在现今两大法系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彰显。在倾向职权主义模式的行政诉讼领域,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官释明权已经存在,法律规范也在其解释功能的缝隙中透露着释明权的生存空间。因此,在理论上厘定和梳理行政诉讼法的法官释明权体现出一定的急迫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