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教合一”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所形成的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合流的思想文化现象。宋元时期的儒释道在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以后,完成了从外部形态到精神实质的相融相摄。本时期的三教关系状态形成,既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以及三教人士的主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它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 ,在形式上也不断地完善。一般地说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阶段。一、先秦儒学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 ,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 :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克己复礼为仁”作为外在伦理规范 ,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 ;另一方面 ,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的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3.
近代儒学是近代文化史领域中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由于研究难度较大 ,作者选择了从个案研究进行突破。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他的儒学思想内容丰富 ,反映出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诸多特征 ,无论在近代儒学发展史上 ,还是在他本人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经学“殿军”之称。研究章太炎儒学思想 ,对于儒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研究 ,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走向现代化 ,对于当代文化建设中怎样来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 ,都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现有大量关于章太炎研究的成果中 ,深入系统地探讨其儒学思想的专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在批判儒学,倡导民主与科学的呐喊声中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批判儒学,就不能树立人们对民主与科学的信仰,“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就不能因此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变革虽然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但如果没有固有的文化心理基础,“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同样也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前,虽然已经有废科举、兴学堂之举,但儒学仍是中国教育思想的灵魂。那个时期的青年学生和他们的师辈,在接触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前,大多受过传统儒学…  相似文献   

5.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6.
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表现出超越时代、开放吸纳、不断走向未来的潜能及斩不断的强大生命力。文化重构实质是人格或人的价值观念重构 ,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于调整和改变人格 ,即塑造“新民”或“新人”。儒家“新民”思想表明 ,儒学将随中国文化的变革而发生转化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对儒家“新民”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毛泽东“新人”观中的儒家思想成分 ;邓小平“四有新人”观与儒家文化的自然联系 ,都表明儒学在中国文化重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也表明儒学具有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并发生转换和走向现代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中、朝(韩)、日儒学思想理论特色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诸多学术思潮、流派和思想大家,并逐渐演变成学说纷呈、百家争鸣的庞杂而又宏富的思想脉系,自古至今,影响所及,流播海外,从东亚走向西欧,已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学问”。特别是中国儒学对朝(韩)、日等东亚国家的影响尤巨,并在与这些国家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生根、生长、发展,已深深地融入其传统思想文化与民族心理之中,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儒学,故而人们将中、朝(韩)、日等东亚国家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朝(韩)、日儒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来梳理和阐发儒学在朝(韩)、日两国的发展演变和思想理论特色,进一步揭示和彰显儒学作为“世界性的学问”,在高扬“亚洲价值观”以及“东亚意识”或“东亚价值”中的所充当的特殊理念的人文价值、地位。  相似文献   

8.
胡波 《文史哲》2002,(5):70-75
同光时期 ,儒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功能作用和价值取向上的变革 ,使儒学实现了从“尊德性”到“道问学”再到“经世致用”的历史性转变。伴随着儒学这一重大转变而来的是 ,民本思想在理论上失去了儒家学术的智力支持 ,在实践上丧失了儒学提供的精神动力 ,同光时期儒学的衰变因而也改变了民本思想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舞台上主要活跃着三大思潮 ,它们是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现代新儒学。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张君劢是在与这三大思想文化思潮的互动中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的 ,本文拟就张君劢与现代新儒学的关系作一番探讨。一、挑起人生观论战开启现代新儒学目前大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 ,认为现代新儒学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思潮发端于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时期 ,康有为是这一思潮的“开拓者和尝试者”。因为康有为曾对儒学做过一番改造 ,一方面区分所谓真假儒学 ,另一方面又援西学入儒 ,从而使其具有了某些新的内容。而这正是现代…  相似文献   

10.
朱熹、新儒学与东亚现代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孔子生活于东周中期(春秋末年),他把中国远古时代至夏、商、西周三代的文化,进行总结提高,提出“仁者爱人,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问政》),把中国文化从原始形态上升到成熟形态,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就沿着孔子所开创的仁义文化的方向,“仁以爱人,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关于孔子及儒学在现代世界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多年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中国文化的作用问题,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争论。本世纪初,儒学在中国是强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力量,曾经为一些著名的政治领导者如袁世凯和最主要的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所倡导。“五四”运动期间,孔子及儒学遭到谴责,被认为同“进步、自由和民主”是不相容的。民国时期,儒学似有所复兴,国民政府曾试图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儒学基本上是知识分子拥有的“精英文化”。到汉代,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儒学突破原有形态,转化为涵盖广泛的“大众文化”。本文用“社会化”来概括汉代儒学的这种变迁。所谓儒学社会化是指,在国家政权的倡导、推动下,儒家知识分子及儒生化的官吏通过教育、教化的手段,将儒学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和礼仪规范灌输给社会的各个阶层,使之成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和生活模式。这一文化进程不仅对儒学自身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传统思想文化、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对国家社会生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今日所称的“儒教中国”就是汉代儒学社会化的结果。以前,学术界对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与国家政治的结合注意较多,相对忽视了儒学对社会生活的浸润.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些探讨,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儒学传入越南的时间今已不可确考。汉武以降,儒学不断传入越南。越南陈朝时期,儒学也有较大发展。黎朝时期,统治阶级大兴儒学。阮秉谦的思想糅合了儒家学说和老庄思想。黎贵被称为越南的"王安石",在哲学上接受中国宋儒的理气说的影响,在政治上受儒家民本和老庄思想的影响。阮朝时期,越南在思想上偏重于提倡儒学。此时,越南文人学士不仅继续学习中国的儒学,而且研究儒学也较历朝大有进展。越南华侨在传播发展儒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社会风尚变异,出现启蒙思想,但中国思想文化坚持了以儒学为基干,兼综道、佛的三维结构。诗教思想虽然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但依然信奉儒学传统,这表现在论文崇“道”,提倡“兴、观、群、怨”,文论家多讲“性情”等方面,其代表人物王夫之的文艺理论具有这一期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儒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的本义是什么?孔子的学说何以称之为“儒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期准确地把握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简评《中国儒学》岱丁谢祥皓和刘宗贤合著的《中国儒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儒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新成果,十分可喜。儒学,自古至今是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封建时代,儒学作为统治思想文化,备受尊崇,历代儒学大师、学者著述不绝;近代以来,儒学受...  相似文献   

17.
梁武帝时代是南朝的鼎盛期 ,也是南朝历史上颇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作为最高统治者 ,梁武帝不仅在政治领域 ,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 ,梁武帝是历史上对佛教最为虔信的一个皇帝 ,但他同时是一个儒学大家。梁武帝的儒学思想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显著地位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这时的儒学思想正在孕育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梁武帝萧衍 ,字叔达 ,南兰陵武进人 ,南齐高帝萧道成族孙。自谓“少爱山水 ,有怀丘壑 ,身羁俗罗 ,不获遂志”① 。他年轻时曾是一个道教徒 ,“武帝弱年好事 ,先受道法 ,及即位 ,犹自上章 ,朝士受道者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最具中国特色?儒学。 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优先宏扬儒学中的精华。 人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应尊儒学为指导学说。 这是否有点独尊儒术拉时代的车轮倒转呢?如果我们不是从名分上而是从实际上来考察研究问题的话,我以为儒学出自中国,儒学思想流传几千年,在中国以至东亚各国长盛不衰,恐怕是与中国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民族的性格,引出了儒学的话,那便是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性格。如是前者,那叫秉性难改;如是后者,那叫瓜熟蒂落。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  相似文献   

19.
一、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宋明理学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无疑是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既有源远流长的一面,又有博大庞杂的另一面。特别是它代有表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又有代表人物、代表性的思想主张,在陈陈相因中体现出生生不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趋向。宋明理学由传统的儒学发展而来,是儒学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形态,又称“新儒学”。它在继承以往“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吸取佛、道思想而构成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理学家们通过注释儒学经典,阐述理学思想,提出独特的范畴和命题,赋予了时代的内容和涵义;通…  相似文献   

20.
朝鲜是一个对中国儒学十分尊崇的国度。清朝时期,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颇具特色,突出地体现于有清一代朝鲜统治者所提倡的“感戴皇明”的社会风尚以及在“尊王攘夷”的中国传统儒学的影响下,朝鲜完成了由被迫向清称臣纳贡到心甘情愿地做清藩属的历史过程。关于清朝时期朝鲜“感戴皇明”的原因,前人多简单地归结为“壬辰再造之恩”,却忽视了隐藏在这一表面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强调“三纲五常”、主张“尊王攘夷”的中国儒学是朝鲜对“皇明”的“感戴”能够历清一代,经久不衰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是朝鲜“感戴皇明”的深厚的文化背景。朝鲜对清政治立场的转变固然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根本的起决定性的原因则是清文化的日益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