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的基督教右翼在"9.11"袭击的背景下、在布什总统保守的宗教情结的有利条件下,其影响不断上升,成为美国政坛上保守势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布什政府的许多公共政策和措施,如信仰与社区倡议、"婚前禁欲"教育、艾滋病防治、禁止晚期堕胎法案、禁止干细胞研究等,都反映了这一势力的影响。右翼的宗教团体得到了美国联邦的大量拨款,它们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主要目的是传播福音、传播保守的基督教价值观。由于基督教右翼与共和党的联姻由来已久,而布什的当政又使它深入到了共和党的深层,如今共和党的许多州和地方委员会都由基督教保守分子把持着,所以基督教右翼在一定时期内对美国的政治还将继续发挥影响。可以预见,基督教右翼的势力不会在近期内消失,不会因为2008年布什的离任而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2.
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向来对美国政治具有很大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新右翼开始成规模的“游弋”于美国的政治舞台。冷战之后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宗教右翼势力迅速崛起并与政治右翼合流,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加大。在分析基督教新右翼对美国政治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基础上,归纳出基督教新右翼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文化的国家,宗教问题的探讨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既包涵各个宗教内部的和谐,又包涵各个宗教之间的和谐,更包涵以上两个方面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问题.要言之,"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宗教问题的探讨;而面对当前中国多元宗教的社会现实,宗教问题的探讨又离不开"宗教对话"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三次大觉醒运动为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要主义运动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肥沃土壤;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科学的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受主流文化排斥的群体反应和传统宗教地位的丧失与危机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基督教右翼是美国社会的重要力量,而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很大。本文着重论述了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对经济危机的看法以及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反观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重要社会经济土壤。文章首先概述了何谓新基督教右翼,然后阐述了基督宗教在美国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新基督宗教右翼对经济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关于美国新基督教右翼问题的研究很多.然而,这些研究不但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某种歧义,而且在相关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认识问题.其中包括:右翼与宗教右翼的联系与区别,福音派与基要派的联系与区别,保守派与宗教保守派的联系与区别,教派与教派运动的联系与区别等等.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甚至左右着总统大选,大选中文化道德问题比经济问题更受到重视;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斗争反映了保守派与自由派相互斗争的美国历史文化传统;目前在美国右翼保守的文化势力全面压倒了自由主义文化势力.  相似文献   

8.
"政教分离"被许多人视为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由于种种原因,它在20世纪又一次成为公众激烈争论的焦点.如果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教分离"的核心是价值中立,而这并不是美国立宪者的主要关注点.但是现代以来,它确实已日益上升为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形成不是一个统一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展开,毋宁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原因,其中既有来自世俗自由主义的,也有来自宗教本身的,甚至还有相当"反自由主义"的.故而,"政教分离"可以视为是政治哲学中常常有的复杂的"交叉共识"的一个典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是美国保守主义活跃、扬威于美国政坛的时期,其中新右翼是组织最庞杂、队伍最壮大、影响最广泛、领导最有效的一支政治力量。新右翼对老右翼在新形势下的固执不变和共和党温和派的自由主义倾向,以及保守主义主流派的暧味态度大为不满。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并重新确立以美国中产和中下层白人群体为脊梁的价值体系,新右翼通过其有效的组织领导和广泛的网络联系,在美国草根社会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右翼浪潮,与其他保守势力联手作战,共同向自由派发动进攻,直至最终重掌美国国内外政策制定大权。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宗教的主要传统之一,福音派主要形成于19世纪。在20世纪初,随着基要派与现代派之间的斗争,基要派作为激进的一支逐渐与福音派分离开来。与此同时,新福音派作为新的传统,开启了当代福音派发展的新阶段。1970年代以来的新基督教右派是福音派传统在当代的主要体现。"道德大多数"和基督教联盟是其中两个最突出的组织。福音派广泛地介入美国政治,包括同性恋、堕胎、学校祈祷等问题,甚至直接干预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外交政策。尤其是福音派与共和党之间的联盟,更是呈现出一种神权政治的特征。然而,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相比,福音派却体现出从极端的基要派向更宽泛的宗教保守派的转变,其政治行为也主要是参与性而非暴力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美国宗教的个人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在于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在政治结构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3.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