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个性实现为目的"的城市即是以人的个性实现为中心的城市,城市的目的在于人.以明清时期北京、天津为例,在其初期,城市形态体现为政治与军事功能为主,是典型的以"统治者"为中心的城市,这是城市个体之个性被压抑的第一个层次.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商贸活力打破了京、津两城的封建限制,起到了破冰的意义,因此是城市个体之个性实现的第二个层次.但商贸活动因其专注于城市个体感性层面的表达,并不能促成城市个性的全面实现.只有在与商贸活动构成张力关系的城市艺术活动中,城市个性才能真正实现,这是"以个性实现为目的"的城市形态演化出现的第三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京、津曲艺艺术起到了引领城市向个性实现升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红薇 《阴山学刊》2001,14(3):50-52
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白薇,在艺术探索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奇崛突进的情节促发激烈的矛盾冲突,多重对比组合突现人物的极端化个性,诗意象征造设戏剧化艺术氛围,是白薇早期剧作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可将原始艺术分为自然艺术和礼仪艺术。前者是先民个体生存技艺的精湛化,具有个性自由的原创性,后者反映了原始族群的意识,与巫术礼仪相配合。原始自然艺术的发生是遗传结构和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形象的符号化过程中,自然艺术与礼仪艺术逐渐分化。礼仪艺术在图像的层面上,经历了抽象化的符号过程;在指示的层面上,经历了规定性的符号过程;在象征的层面上,经历了选择性的符号过程。礼仪艺术的成长,内在地是由自然艺术而来的,它完成了从图像符号到指示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进,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模拟写实的对象,而完全归属于一个文化的解释系统。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系统体现了分离转换、象征图解、交换沟通、巫技掌控、整合建构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缔造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集中显示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审美文化,是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载体.当前公共艺术所呈现出的"千人一面"、粗制滥造等现象是城市发展的异化,直接导致城市个性建构上的偏差.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从城市历史、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及公众互动等角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构建城市个性的诸多可能.  相似文献   

5.
宋末七家山水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鹏 《阴山学刊》2001,14(4):22-26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诗注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张俊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47-148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借鉴并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色."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音色,体现民族个性风格等.  相似文献   

7.
90后大学生本是备受关注的群体,而艺术类学生则更是以个性独特、张扬等特点受到各种议论,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对90后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艺术生个性外在表现的深入分析,从心理学层面进一步剖析了影响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角出发,为正确引导艺术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给出现代教学艺术含义的基础上 ,论述了教育、学习与艺术的关系 ,提出教育和学习必须从艺术中吸取情感性和非理性因素 ,吸取个性和独创性营养。只有这样 ,教育、学习与艺术在内隐层次和更深更广的联系方面才能达到辩证统一 ,才能互动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融为一体 ,从而产生真正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的理解离不开它特定的文化与思想语境.对艺术语境化的理解也使得重提“什么是艺术”之问成为必须.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给艺术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挑战,一个崭新的概念——“类艺术”应运而生.作为新近出现的艺术术语,“类艺术”与人文学密切相关.价值是人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事关人类利益.面对价值,人文学采取的方式是分析研究,而艺术则是揭示价值.艺术人文学认为,一件艺术品包含四个紧密结合的维度,即FPCS模式:艺术形式、观者介入、内容和主题,没有揭示某种价值,形式与内容没有合一的艺术品就是“类艺术”.“类艺术”概念的出现进一步落实了艺术人文学,凸显了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无疑,基于价值的艺术人文学对剖析当代文艺和“中国艺术人文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艺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三个阶段.当前国内大多著述将艺术的特性定义为审美功能、社会教化功能和非功利性,实际是将现代艺术用以概括所有艺术.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反思早期艺术的功利性,后现代艺术的消费性和他律性又在颠覆现代艺术的自律性,每一次艺术的转变都是因为有一种力量推动其审美功能发挥作用并改造艺术的表征,而这种力量就是除审美功能之外艺术所具有的恒定特性——反思与颠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中大致说来,其深层所表现的丑,首先是与(羞)恶相联系的,进而与道德发生联系.唐宋后,在艺术领域丑演变成一种无关道德的精神和旨趣,丑其实是怪异,艺术对丑怪的表现也就表征了一种追求个性独立和自由的审丑精神.总体看来,中国古代的审丑艺术实际上体现了"以丑为美"或"化丑为(中和)美"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比较,鲁迅在与波德莱尔相同的“艺术感应期”内,虽然有着相同的创作倾向,但却显示出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两位作家正是以不同的艺术个性走上世界散文诗创作的艺术高峰。在以往的《野草》研究中,对鲁迅的象征主义创作倾向研究不够,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情感的个性化。它所创造的是一个超越的精神世界。在艺术语言中 ,语言符号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形式 ,它具有动人的抒情功能。艺术语言是与生活情感有联系的本体存在 ,它能把发话主体情感的原神灵活地传递出来 ,又能把认识之深理寓于艺术语言之中 ,从表层到深层都体现了发话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常被文学大师们用于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折射文化规约、推进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具有多元价值和功能,可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措施,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个性差异、构建主体性艺术教育模式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 ,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史评价体系中,装饰性常常具有贬义色彩。它意指肤浅、依附性和缺乏个性。但在众多现代艺术大师的创作实践中,我们看到装饰性逐渐成为艺术自律性的实现手段,以此扭转三维透视的艺术传统。而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装饰性更以其平面性、直观性特征掀起一场身体化、感官化的视觉观看革命,以此抵制旧有的精英主义审美体验。这一悖论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使人们经由艺术反思生活蕴含的深刻哲理,另一方面也使艺术在放弃精英姿态与坚持精神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艺术批评出现传统媒体艺术批评、新兴媒体艺术批评和学术型艺术批评三分天下这一新格局。学术型艺术批评要在两面夹击中突围,就需推进自身的学术自觉,即心灵文化自觉、艺术史自觉、艺术思想自觉以及学术个性自觉。在艺术批评发生分化的当前,做好学术型艺术批评自己或许正是要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历代近二千名词人占籍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唐宋词史的发展演进来看,词的创作中心存在着自西北向东南的迁徙过程;从词人的空间分布来看,词的创作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一带,尤其是苏南、浙西、上海一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三点结论性认识:(1)词是一种生态价较低的狭生性文体形式,在选择生存的文化环境时,它比其他任何文体都具有更强的偏嗜与别择性.(2)词肇始于西北而定居于东南,是词的文体个性与东南文化环境双向选择的结果.(3)东南文化既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也对词的艺术个性形成了潜在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剧代表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话剧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对于香港现实关注与思考的本土意识、戏剧叙事写实基础上的拓展与开放、探进人的个性与心灵和形象塑造等方面,社会剧的探索促进了香港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