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农业合作生产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允许农地使用权的有限流转,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农地使用权由高度公有到逐渐私有的过程。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认为在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合作生产制会导致集体中的农民诚信缺失、偷懒行为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业合作生产制中的激励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不过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会使农业产出增加,同时经济发展使得农民从事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此存在着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强烈经济动因,而规模化经营要求农地集中使用,这必然要求农地使用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家庭农业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2492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提高家庭农业收入;农地使用权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而提高了农地规模对农业收入规模的正向激励,但使用权的完善也会激励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抑制了农地规模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家庭农业收入占比的激励效果;农地处分权通过赋予农户处置农地和劳动力的权能,分别提高和降低了农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收入的正向激励。最后,对农地流转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分析也发现,农地产权通过赋予主体决策自由,从而提高了转入农地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经营绩效和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3.
从农地制度的角度,阐述了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影响,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创新对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的一些障碍因素,提出了创新农地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农地市场发育缓慢这一现实状况,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与日本的农地法律制度差异,结果表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当前改革和完善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农业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外推力,对农村城镇化产生积极作用。我国现行的农地家庭承包制由于以行政手段供地和缺乏农地流转机制,使得农民与农地关系凝固化,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应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和集中,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排放力度,割断转移出来的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联系。并通过农地市场流转,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得到放弃农地权利的报偿或对农地投入的补偿,使其愿意放弃农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新一轮土地承包工作正在进行 ,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适应我国的生产力发展 ,但由于未建立农地地产市场 ,农地使用权流转不畅 ,影响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 ,并约束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就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与可能、流转原则、程序、监管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优势的逐步释放,也凸现出它的弊端,这为新一轮的农地改革创造了需求。本文建议实行公司+农户的农地股份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为农地产权结构从“权能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离”的变动过程。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宏观层面上的原有农地产权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微观层面上的农地矛盾、农民的主观创造性、原有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各项权能的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较高交易费用;外部动力来自于变迁主体的动机及变迁环境。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需要规范政府力量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促进经济性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发挥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为制约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农地制度创新,才能推动规模经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农地制度是由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及其实施机制构成的,农地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地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农地外在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农地内在制度应用的灵活性与外在制度应用的确定性;农地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实施的差异性。如果人为设计的外在制度不能适应内在制度的要求,则外在制度的效率会下降,我们设计的农地外在制度要能够有效实施,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农地外在制度能够与内在制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善及相关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法》〔1〕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以土地利用制度的价值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向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村土地“三田制”的构想;并考虑到土地利用权利安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三个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登记制度、建立农地融资制度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实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宪法》、《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土地承包经营法》、《农业法》到《物权法》,我国围绕土地使用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立法实践,逐步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目标经历了从确保农民"温饱"向促进农民"发展"的转变过程,通过农民的生存保障确保农村稳定和确保全国粮食基本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状况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呈现出由有期限权利向无期限权利发展,由非商品性权利向商品性权利发展,由非融资性权利向融资性权利发展,由身份性权利向契约性权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若干年来也出现了农业生产力长期徘徊、缺乏后劲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底子薄、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外,更存在着有关农业用地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主体缺位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土地整理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开发整理为缓解辽宁省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还略有增加。但辽宁省土地整理在法规政策、组织管理、资金与技术等方面仍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有序管理、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为辽宁省以及全国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需要《土地管理法》的确认和保护,所以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中,特别是市场配置方式的逐步完善,也要《土地管理法》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国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目前仍存在土地市场不健全、国家干预不适当,以及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不高效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健全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协调好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关系,保障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试论如何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历经十余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完善,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违法批地、违法占地现象。②在增量土地剧增、耕地锐减的同时,存量土地却大量闲置或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国有土地资产的极大浪费。③土地隐形市场大量存在。④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①将划拨土地的审批权限集中,统一由省和国家审批,取消市、县对划拨土地的审批权。②降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收益金上缴上级财政的比例,以提高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收取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的积极性。③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利用存量土地。④建立土地使用证“年检”制度。⑤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地城市流转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土地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地块尺度农地城市流转驱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异质性对农地城市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土地资源禀赋的大小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最主要的因素;(2)面积较大的地块是农地城市流转的首先对象;(3)质量较好的菜地较易流转为城市用地;(4)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到市中心的时间成本较低且交通较发达的农地相对容易流转为城市用地;(5)平原地区的地块比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地块更容易流转;(6)农地城市流转具有交通指向性,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距离城市主干道较远的农地也逐渐会成为流转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是农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物质载体。农村土地立法的完善,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十二五"能否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入WTO后,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放和农村土地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流转权等方面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以WTO确立的非歧视性原则、公平贸易原则、透明度原则等为指导,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立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五次调查的农户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发展趋势、动因,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土地租赁市场对家庭收入、消费及贫困的效应,在考虑贫困持续时间的非参数Kaplan-Meier模型及COX生存模型中对土地租赁的减贫效应进行再考察。结果显示:2010—2018年农村家庭参与土地租赁的比例每个时期均维持在25%左右;农业生产能力较强的农户更倾向于租入土地,农业生产能力强的农户更不愿意租出土地,但农业生产能力变量并没有表现出统计显著性,土地租赁市场并不能提高效率,土地租赁市场将资源从土地相对丰富的家庭转移到土地相对贫困的家庭,说明农村土地出租市场促进了平等;租入土地的收入增加效应主要集中在收入分布的中下端,租出土地增加了消费中位数家庭的消费,但租出土地使得富裕家庭的消费下降,租入土地只对东部地区的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尽管土地租赁市场的收入、消费效应具有分布、地区的异质性特点,但土地租赁对全部样本的收入、消费、贫困均无显著影响;基于生存模型结论也显示土地租赁市场对减贫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保障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困境,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及发展中的用地需求,提出了实现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保障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用地政策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