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
陈新汉 《江汉论坛》2014,(5):100-109
马克思"人体解剖"文字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联系,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自我评价对于主体的自我肯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权威评价和社会民众评价是社会自我评价活动的两种现实形式。在自我批判中,主体揭示作为客体的主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否定意义并予以反思,从而在忧患意识中体现为一种进取精神。社会自我批判与社会自我评价相比较,具有更强烈的深刻性和实践意识。人民的社会主体作用体现在社会自我批判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及其相互作用中。由此,人民主体意识就成为"至尊的神"。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是社会自我批判,由此决定了其基本特点:先是"自上而下",然后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互作用。把社会转型理解为跨越"卡夫丁峡谷"所经历的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这是我国社会自我批判的一个重大成果。在确立人民主体意识中深化社会自我批判,就需要把人民主体意识不仅体现在"自上而下"的社会自我批判中;而且体现"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我批判中,后者对于数字化时代尤其如此。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决定了社会自我批判的深化,既需要在摆脱"对人的依赖关系"中促进个体自我觉醒;又需要在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中"使人的世界"回归人自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来源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扬弃、市民社会本质的认识和对巴黎公社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马克思社会观的核心是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社会治理思想的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自主治理,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的条件和途径,包括增加生产力总量、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满足民生需要以及各项制度的完善。这为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我们需要以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体现公平正义,完善"五位一体"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以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顶层"的社会意识左右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背离了普遍的主体性价值,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显现出对抗的因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社会意识的更多诉求,就会取向于社会存在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党的为民意识,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务必强化执政党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而绝不凌驾于人民之上。务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顶层,扭转只为少数人或少部分集团谋利益的价值观念,让社会回归正常的存在形态,让主体人的意识重归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无疑包含着对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参考借鉴,但最为根本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体的批判及其劳动主体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一思想源头。列宁晚年新型国家建设及其工农主体构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二思想源头。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宗旨及其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传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三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6.
姚萍 《学术探索》2012,(6):53-55
不论是器物的现代化,还是制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形态是公民。公民意识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社会各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人的竞争是同人的主体意识及建基于其上的主体性人格分不开的。因此,面对竞争的社会环境,必须确认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培养国民的主体性人格;必须大力营造培养主体意识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培养起国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本文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社会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国家本质决定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人民主体地位是社会管理的最高原则.新时期新阶段,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是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可以为当前研究社会管理规律进而完善社会管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9.
民主观念,又可称民主意识,是国家主人对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生活管理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要求,是一定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是社会主体对于民主的一种内在意识,它包括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公仆意识等。主人意识是民主主体的自主意识,明确自身的行为价值和应有的权利与义务;参与意识是指民主主体对参政议政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公仆意识是指国家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国家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对社会尽责,体现其民主精神。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其产生和发展与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商品经济和市…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个性培养主要是个体主体性培养,主体性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提高对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创造性和主体实践性的认识,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教育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以下简称接受主体)动力是引起、激发和驱使接受主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下简称主体)传授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把其内化为主观意识,再由主观意识转化为自身的政治价值观念和立场体系,最后作用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和自我意识.它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诸种矛盾,如社会发展对思想行为的要求与接受主体思想行为现状的矛盾、接受主体自身发展的要求与其思想行为现状的矛盾、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矛盾等.接受主体动力往往表现为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被动力和以自身需要为核心的内在主动力这两种分力相互作用而融合生成的合力.对接受主体动力本质的认识依赖于对接受主体动力表现形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但是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尚缺乏专门探讨,本文拟对接受主体动力类型作粗浅的分析,同时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 ,着重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形成其人民主体观。他的人民主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是为人民服务。从这种主体现出发 ,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毛泽东致力于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实践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地领会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观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关系和内容的整体结构。从前提上说,它既包括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又包括与政治民主建设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既包括文化建设部分,又包括思想建设部分;从方法上说,它既包括较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的教育,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诸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普遍性的群众活动;从对象上说,它既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包括执政党党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作风的建设。而不论从哪个角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要素,都必须一切围绕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去进行。因为人是社会一切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社会实践的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其本质来说,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人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而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城市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求真意识、批判意识、理论意识和主体意识等观念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教育现代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从现实路径上看,教育现代化又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教育思想的本土化、个性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才能满足培养现代人的基本需要,为实现城市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政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推进公众参与是其重要职责。然而,政府在推进公众参与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强化公民意识、健全参与机制和公开社会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以人民主体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毛泽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充分论述和阐发了人民历史主体的唯一性,深刻揭示英雄史观的错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以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执政党,人民是授权主体.受权者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人民是监督主体.为人民谋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坚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人民是利益主体,同时又是价值主体.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清晰的系统性、严谨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美好生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美好生活"构成其思想体系中提纲挈领性的核心概念。就存在语境而言,它作为新一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而存在、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一极而存在、作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而存在;从主体向度而言,党和政府是其领导主体与责任主体、全体人民是其创造主体与享受主体、世界人民是其关联主体与共建主体;从时代内涵来看,主要包括国内层面的"五位一体";从实现途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其必由之路,"辛勤的劳动"是其根本动力,"美好的世界"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最终归宿。现就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指导,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一、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拥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才。科技越发达,社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广大军民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把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作为展开起点;把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态度;把激发人的实践热情作为方法指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有效地动员了人民群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创建、保卫和发展苏区中铸就了一番丰功伟绩.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人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什么是主体意识?它是人们对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趋向、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封建道德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它的流毒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