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敏 《天府新论》2011,(2):156-159
尤金·奥尼尔深受东方宗教与文化的影响,而其中的道家情结更是成就了其剧作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本文从奥尼尔的爱尔兰移民后裔出身入手,分析他与天主教信仰的深刻渊源以及幻灭之后的背弃;通过梳理道家思想在当时西方及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指出道家思想与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焦虑的深层契合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坎坷曲折的人生促使了尤金·奥尼尔悲剧思想的产生.他的作品多真实反映了人类的精神危机和生存苦难.借鉴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恬淡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奥尼尔竭力为身处困境中的人寻找出路,探索人类生存的自由空间.这对他后期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他是美国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创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十部作品。“奥尼尔的戏剧作品领域宽广,角色多样,创新丰富。”广阔的生活画面凝聚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宗教思想即是其中之一。他曾说:他的戏剧“只对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谓人与上帝的关系,究其实质即人与世界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奥尼尔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金庸作品中自觉吸取融会了儒家、道家与佛教的思想元素,以"庄禅"与"孔孟"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把侠士英雄们的人格理想从传统的勇武、义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得作品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也超越了传统的武侠题材.他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雅俗共赏,特别是在很多饱学之士中产生共鸣、获得赞誉,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在代诗人中,李白是思想较为复杂的一个。虽然在盛唐三大诗人中,他与杜甫、王维三足鼎立,分别有“诗仙”、“诗圣”、“诗佛”之称,然而,他的思想决非仅只一个“仙“字(即道家思想)所能包括的。儒、道、名、法、游侠,纵横、佛教、兵法、阴阳、杂家各种思想均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至于他的指导思想,过去都倾向认为是道家思想。诚然,道家思想在李白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形成了李白诗歌自然奔放的艺术特色,若论起政治思想、人生态度,在李白世界观占指导地位的,还是积极入世、希冀建功  相似文献   

6.
论周作人的道家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庄子一直受到主流思想界的激烈批判和否定,但周作人认为庄子的无君论、天道自然论和齐物论思想等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和现代中国思想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宜全盘否定。在"五四"作家中,周作人对老庄道家的态度是相当严肃而别致的,虽然他的道家立场常被他的儒家身份所遮掩,但把他对道家的好感简单地等同于消极隐逸,甚至视为他附逆的主要原因,显然是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奥尼尔笔下女角的广泛研究,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他的女性观是超越陈规的。但是 运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理论,重新分析这些女性形象,会发现奥尼尔作品展示和传播的是男性中心主义的 性别结构。这也是贯穿其戏剧生涯的主要创作动机之一。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推 崇。因此,重新研究奥尼尔的女性观无疑可以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一次反思,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体会 其戏剧的真正伟大之处。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为奥尼尔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9.
道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概括一点说,则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道家代表人物的品格及思想所给予中国历代作家的影响;其二,道家经典作品的文学特质对历代作家产生的影响;其三,道家的审美观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一个作家,当他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之后,这种影响必然会有意无意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在言行中表现出来,在审美情趣中反映出来。当然,由于各个时代有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这种影响有时突出表现在这一方面,有时突出表现在那一方面,这也是很正常的。本文以唐代之前中国文学为观照对象,将这种影响作一简略的回顾。先秦文学中,真正受到道家影响的作品主要是诸子散文与楚国文学。两汉至南北朝,时间长达八百年之久,其间,道家思想时起时伏,在不同阶段,对文学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杨勇 《船山学刊》2016,(4):84-89
牟宗三的《才性与玄理》是其心性哲学断代研究的重要作品,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该书全面地体现了牟氏对道家和玄学的判释态度、哲学地位和思想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过去的研究作品多从其"道德形上学"的角度给出了牟氏的道家和玄学研究的特质,而本文将以"才性"之源到"灵性"之相的逻辑展开为线索,试图从道体论、生命论、境界论和审美论四个角度,对牟氏的玄学研究做出立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张昀韬 《云梦学刊》2001,22(3):81-83
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诚挚的,感情强烈的,烙有原始悲剧概念印记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的悲剧体现在"命运"之美,奥尼尔对现代社会中制约和压抑人的"命运力量"之内涵及古希腊悲剧中"命运力量"之内涵的阐释,是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12.
自清代学者吴汝纶始,否定<远游>为屈原作品的学术观点一直在学界占上风.这种观点以<远游>中多道家、神仙思想,而屈原一生在楚国,无由得知道家、神仙思想为主要依据.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楚地出土了大量前屈原时代的简帛资料.这些出土文献证明,道家、神仙思想早在屈原以前在楚国就十分流行,且规模相当广泛.因此,屈原作品中有道家、神仙思想意识和观念是合乎逻辑的.表现在<远游>中的仙道意象和意识合乎屈原的生活现实和思想逻辑.因此,<远游>为屈原之作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3.
"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先秦道家论"道",主观上并非为了论文谈美,客观上却具有十分深刻的美学意义.老子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他的道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范畴和理论命题内孕育了许多文艺观点和审美问题.庄子道论主要着眼于主体修养,从心理、生理学角度作了深刻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体道的境界联系起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论道,为哲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转向美学范畴中的"道"本体论提供了可能,滥觞为"道"为本体的道家美学.  相似文献   

14.
当考虑到董仲舒以儒教统一国教的提议时,很多人认为是基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则。事实上,他有一套完全不同的儒家制度化模式理念,即强调儒家思想的主体性和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兼容性。这一观念并非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而是来源于道家。自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道家哲学家便主张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多元化学术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在讨论儒学国教化与道教的关联时,也应进一步研究作为道家一元为主体、多元发展的学术史观之理论基础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最早当属日本。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既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响,也受到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学出现了许多亲近道家思想的人物和作品,道家思想成了一些作家的人生和文学的精神支撑。研究这一问题,对揭示道家思想在日本文学的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奥尼尔被称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美国戏剧界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榆树下的欲望》被认为是"确立奥尼尔天才剧作家地位的戏剧",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历史剧",也是"奥尼尔第一部杰出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在文革潜在写作和反思文学阶段还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被社会认同.待到寻根文学阶段,作家们对道家话语的张扬和建构已经自觉化、公开化.韩少功、阿城们在他们的理论陈述中鲜明地表现出对道家文化的张扬姿态,阿城所塑造的王一生等形象与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具有相同之处,汪曾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桃花源情结"及对"水的感觉"的追求也与道家"质性自然"等思想相同或相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寻根文学作为发生的中介物,终于使新时期文学中的道家话语发生完成了"继续不断的建构",并使之获得了话语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民众中的传播也是多层次的.在"道"的层面上,汉代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道家理论的进一步精致化;在"学"的层面上,汉代道家通过一系列途径促进了道家学术的扩展和繁荣;在"术"的层面上,道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实践,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为道教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道家法律思想以其对自然法的无限崇尚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以"自然"、"无为"的观念为理论基础,道家的法律思想还孕育了最初的"民间法"意识.这种民间法意识表现为对国家法权威的否定和对民间法治资源的肯定.道家"民间法"意识的产生,是道家区别于其他理论流派的显著特征,也与道家所处的文化、时代背景有重要的联系.道家的"民间法"意识,对当今的法律理念、法学研究等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深谙道家思想。他在《史记》中娴熟自如地运用道家学说,吸收了道家思想中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宽容因循的政治主张和谦让退藏的处世法则。同时又摒弃了道家思想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和“绝圣弃智”的文化思想。他兼通百家之学,其学术思想是对百家学说之精华的融汇,符合战国中期以来思想文化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