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20,(2):82-92
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视角出发,运用2000—2017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与30个贸易伙伴国、不同行业出口优势来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显著存在。在外部需求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之外,规模经济优势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高技术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固定资产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本地市场效应"更为明显。(3)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是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所主导的。在制造业出口中,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则更多地依赖资源、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所创造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应当逐步增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中的规模经济优势,积极构建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以外的制造业出口优势来源,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制造业迁移和"制造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已经迈入模块经济时代。模块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是当今时代产业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当前中国模块技术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应通过加强规范政府行为、规制行政垄断、促进企业竞争等完善市场体系的方式推动模块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论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成为当代跨国公司全球市场战略的重点。跨国公司凭借资本实力全面参与中国市场竞争以后,实施了本土化战略,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专有技术换取产品市场,以品牌和文化占领当前消费市场,以创新与经营管理优势发掘潜在市场。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推动了其业绩的增长,对中国国内市场形势和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增创竞争新优势,是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被动适应全球化竞争到主动为全球经济创造发展机遇的重要转向,本质上是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然而,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诸如“地方保护”“诸侯经济”等现象存在却产生了严重阻滞作用。进一步的微观计量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决定下的内需对价值链攀升的确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市场分割因缩小了真实有效的市场规模从而产生了直接的抑制作用。从具体作用途径看,FDI、加工贸易和TFP是中国本土市场规模效应得以发挥的关键机制,而市场分割显然抑制了当前中国在诸如提升利用FDI质量、实施创新驱动等战略举措的有效性,阻滞了价值链攀升。据此,基于内需增创竞争新优势,亟待破除体制机制等约束,打破分割状态的“行政区经济”并聚合为开放型区域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以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增强和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兰州自东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著名的商贸重镇 ,是中原汉民族与西域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旱码头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兰州“座中四联”的地理位置 ,具有承东启西、连南续北的地位 ,具有连接中国东西部大市场的特殊作用 ,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自 1994年 ,兰州市被国家确定为商贸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后 ,兰州的市场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促进了兰州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地区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6.
由于劳动力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渐建立和完善、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革开放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与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规模大、非农化比重大、水平低、转移力度不够、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律表现为:以市场调节为指针;与人均比较收益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相一致;转移空间分布不均衡变化。  相似文献   

7.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同联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市场制度规则、市场设施、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市场环境等基础保障;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二者协同联动发展具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积极经济效应。因此,应推动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协同联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联动、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联动,实现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使金融市场的环境更宽松,在经济衰退萎靡时期,是各国复苏经济与重振产业的主要手段。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了萧条的阴影,许多大国为化解萧条的局面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加速度放缓,中国为应对外部需求疲软、内部消费萎靡和产能过剩等危机,从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降息的信号后开始加入量化货币政策。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规模最大,GDP增长贡献最多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效果明显一直饱受争议。本文基于Z市1998年-2012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实证模型进行检验,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房价受利率等金融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住宅投资额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具体表现为房地产规模的扩大及实体经济的强化。因此,单纯依靠金融政策救市的思路需要转变,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振产业层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手段来挽救房地产市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相对数量通过影响一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在传统战略下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扭曲配置,严重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消除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扭曲的制度根源,建立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成本补偿机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长期就业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世界资本市场的奇迹,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于制定相关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技术先进性、国际市场竞争力、经济贡献和产业关联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水平,结果显示,不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层面来看,整体上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距离其他三国尚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中国三大半岛的概况,对比分析了中国三大半岛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效果的区域差异,从经济地理区位、国家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赋存状况、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陕西的经验,在一个由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制度构成的统一框架内,着重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与所有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在给定中央政府发展意愿的条件下,西部地区扭曲的产业结构是由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引起的,而所有制改革进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地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在新一轮的西部开发中,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须与所有制改革、市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惟此才能发挥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变粗放式增长为集约式增长,实现西部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是我国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深刻变革,也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本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出发,充分发挥现有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经济历经重建阶段、快速增长、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中国艺术经济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双针,从民间交易向专业市场不断演进,市场交易规模逐渐扩大,逐步成长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回顾其发展,中国艺术经济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等规律的作用下,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展望未来,中国艺术经济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在兼顾传统与创新、兼顾本土化与国际化中,展现中国艺术经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宏 《东岳论丛》2006,27(3):102-106
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具体形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寡头垄断逐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市场的一种普遍的结构形态。古典经济学以“寡头垄断”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为理由,对其加以否定。实际上,就现实存在的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形态来看,寡头垄断结构更具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并有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针对我国低集中、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状态,应制定实施以提高市场集中度为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赋予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培育市场中的主导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与主导企业实现分工协作等措施,优化我国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7.
1952~2001年,广东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国际相比较,广东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仍然滞后,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实证的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产业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和经济规模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东应当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广东的工业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为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内需求管理力度,进而保证了8%经济增速的实现。经过刻画和比较中国和美国一些重要经济时间序列的变化过程,并对中国和美国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运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本轮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与美国的货币市场及产品市场运行态势以及市场之间的作用机制与反应机制都不尽相同。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举措目标明确、工具有效、时机得当,这说明中国现有的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抵御外来经济冲击的能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具有的惯性和动力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使中国经济将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后的增长行情。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1961—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各产业附加值,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了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直接影响关系,而是通过产业结构使两者发生相互影响,表明中国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目标;而从短期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直接正向影响关系,即高增长通常必然伴随高排放,但产业结构调整会使这种影响关系变得不显著,表明短期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同样能够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目标。总体而言,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在控制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实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减排承诺目标的关键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相对过剩主要表现在结构性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下一轮健康快速成长的客观要求。当前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注意发挥我国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结构调整的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产权结构、城乡结构等,通过这些领域的升级、整合、转化,实现整体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此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