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上半年日本在华北大举增兵及大规模进行走私 ,企图以此压服南京政府全面倒向日本并加速“华北特殊化”的形成。然而 ,事与愿违。 1936年日本在华北的上述举动不但未能达到目的 ,反而激化了其与南京政府及以宋哲元为首的华北地方当局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愈加强烈。日本的行径还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 ,使其与日本的矛盾不断加深。所有这些对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 1936年日本在华北增兵与走私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两副强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中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夜。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四省;进而以武力为后盾,图谋分割我国华北。为此,在军事、政治入侵的同时,又在所谓冀东“停战区”进行大规模饿运和武装走私,既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经济,也损害了西方国家在华既得利盆,引起了世界上的强烈反响。达就是三十年代中期的冀东走私问题。冀东走私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一手操纵的,是日本企图分离华北、进而灭亡中国政策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根据中日两国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这一课题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在中国及东南亚战场上,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经过了8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日本政府为什么会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呢?因为:首先,日本是一个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本身就具有侵略性;其次,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为摆脱经济危机等因素,需要转嫁危机对它的影响。但这些最终还得由日本政府做出侵略决策,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政府内部政党和军部之间争权夺利斗争逐渐激化,最终军部战胜政党,形成军国主义内阁,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而制定侵华方针的结果。 那么,日本法西斯的心脏即军国主义内阁是如何  相似文献   

4.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制了伪“满洲国”。东北的沦丧,使中国1...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制造的伪满洲国,是此后日本发动一系列扩大侵略战争的桥头堡和发源地,也是众多大规模殖民、奴化政策的实验场,在鸦片政策上也是如此。伪满洲国的财政制度乃至鸦片专卖制,都是在日本大藏省派出官僚的指挥和参与下制定的。整个伪满洲国的制度体系都采用了日本的模式。在统治区内大肆收购民间鸦片甚至强制掠夺,冒险到华北、西北各地以及国外采购走私鸦片,管理日朝侨民贩毒问题以及对上瘾者登录等,都表明在伪满洲国财政体系中,实施鸦片专卖制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政策。该文主要依据日文相关资料对日本当局控制下的伪满洲国贩毒事实进行分析,揭示其实质是日本为满足侵华需要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模巨大的国家贩毒。  相似文献   

6.
日德军事同盟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定的国际形势下,由日本和德国共同缔结的联合征服世界的军事同盟。此同盟从酝酿到最后缔结历时四年之久,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由于各阶段两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因而日德两国缔结军事同盟的动机也相应有所变化。1 日德军事同盟缔结交涉的第一阶段,在日本通常称其为“加强反共协定交涉”阶段,时间大体上是从1938年7月到1939年8月。这一时期日德法西斯缔结军事同盟的动机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要迅速摆脱在中国的困境,尽快结束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并没有停止侵华的大方针,而是继续遵循这一方针不断扩大侵华规模,把侵略势力由中国东北扩大到中国华北。1935年日本在中国华北制造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冀东政务委员会”,大搞华北自治活动,企图在中国华北建立第二个“满洲国”。  相似文献   

7.
1929年,经济危机的急风暴雨袭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似乎更加猛烈。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熬煎,转移日本人民的斗争视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全面实现“大陆政策”的步伐,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准备发动事变的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寻衅闹事,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挑衅事件,以便找到借口,挑起战端。喧嚣一时的“万宝山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1.在长春市北面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叫万宝山。这里居住着一千多口人家,有十来个商店和定期的集市贸易,人来熙往,给周围的寂寞荒村,增添了几分兴旺色彩。这块远离长春市区的偏僻地方,与中日双方签署的任何不平等条约无关,纯属中国政府管辖,尽管如此,日本还是视中国主权如草芥,在这里制造严重的反华事件。  相似文献   

8.
在1929年至1933年间,世界发生了深刻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日本帝国主义受到的打击特别严重。而社会主义苏联在这个时期,却胜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了欧洲第一位,世界的第二位。资本主义各国害怕苏联实力增长,积极策划反苏联活动。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日本各国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及军事战略地位而展开的争夺大为加剧。以财阀和军阀相结合的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急于扩张,欲与美英争夺亚洲的殖民地,并把遏制苏联的影响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很快地走上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对内不断法西斯化的道路。决意把中国东北、内蒙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排除列强势力对东北的渗透,并把中国东北变为反苏战争和镇压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基地,进而全面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妄图併吞全中国虼?1931年,它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悍然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向苏蒙边境推进,但遭到苏联红军的英勇抗击,粉碎了它的进攻。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精心筹组了所谓“满洲国”,妄图使其侵占中国东北合法化。接着又发动对上海的进攻,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这些血迹斑斑的事实,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作为远东战争的策源地已经初步形成,整个世界正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固然为其国内的历  相似文献   

9.
在1923-1937年山东权利归还中国期间,日本并未停止毒化山东的活动,只是方式由公开进口毒品和实行鸦片专卖制度转为走私进口和秘密贩运制售毒品.在日本驻济南总领事和警察的纵容包庇下,日本侨民以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在山东各地大肆贩运制售毒品,严重地毒化着山东社会,给山东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对日本政策的主基调是绥靖,其根本目的是试图以牺牲中国等远东国家的利益来避免英日武装冲突。这一政策是英国长期与日本在远东相互勾结的延续,也受到美国对日本妥协政策的影响。它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也使英国自食苦果。但它并未导致第二个“慕尼黑阴谋”,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相似文献   

11.
日本社会派作家石川达三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一部描写日本为了摆脱国内国境、缓解经济危机、在神户进行海外移民的纪实性小说《苍氓》荣获了第一届芥川文学奖①并由此登上日本文坛。获奖后的石川达三很快便开始了繁忙的作家生活。从1935年9月至1936年,石川达...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日本是对中国煤矿侵占最多、统治时间最长、统治手段最为凶残的国家。从《马关条约》签订到日本战败投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为了满足本国工业及其侵略的需要,先后侵占了台湾、东北、华北、华中、中南等地区的百余座煤矿,掠夺了数以亿计的煤炭,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矿工伤亡,同时也给当地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民初中国近代新知识体系重建的过程中,汉译日本教科书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在汉译日本地理教科书的影响下,中国地理教科书开始摆脱传统舆地学,形成"旅行体"风格;历史教科书走出"朝代体",向"时代体"过渡;自然科学和其他科目大量使用汉译日本教科书;修身教育也融入了日本元素;女子教育领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汉译日本教科书也是分不开的,它促成了"家事"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新教育学建立过程中,对比王国维翻译的教育学著作和晚清教育学教科书使用状况,更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对于教育学的选择和理解.总的来看,清末至民初的教科书是一个"汉译日书的时代",汉译日本教科书为中国人自编教科书带来启发,它的兴衰历程跨越了1912年这个政治坐标.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牧羊事业曾几度规划,但起色不大,其羊毛工业使用原毛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的出现,为日本羊毛"大陆政策"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日本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力图在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发展牧羊业.卢沟桥事变日本占领华北及"蒙疆"地区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称"东亚绵羊协会",全面负责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占领地的绵羊改良增殖事务.  相似文献   

15.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0月,中国面临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华北人民政府对华北解放区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法律诸方面的社会整合,其社会整合具有强烈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价值取向,具有双重绩效性,初步形成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整合范式.  相似文献   

16.
明初自实行"海禁"政策后,海上走私活动一直零星存在,但到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则开始活跃.与以前主要为沿海卫所军卒不同,这时期形成了由普通商民、海防军官、沿海豪势、册封使节、权贵人物等多种势力参预走私贸易的复杂局面.虽然明政府通过增补新的条例打击走私,普通商民的走私活动被有所扼制,但闽粤沿海豪势和权贵势力的走私活动却在抬头,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与权贵利用出使占城机会前往满剌加贸易不同,闽粤走私商人则多与来广东朝贡的番商交易,由此形成内商走私贸易与外商朝贡贸易相互依存的局面.而成弘时期闽粤商民的走私贸易,也重塑了中国在东亚海洋贸易体系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在华北的毒品政策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占领东北和热河后,大肆推行"鸦片专卖"等毒品政策.华北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把其罪恶的毒品政策推行到华北,在华北伪政权中设立专门机构,通过实行鸦片专卖使毒品生产、交易公开化、合法化,并广设烟馆,诱迫人们吸食毒品.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推行的毒品政策是其整个殖民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今,已经50多年了。然而,它何以会发生呢?又何以在1931年发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答案。比如: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致;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了欧美各国困扰于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无力他顾和蒋介石政权忙于“剿共”内战,无心顾及边患的“天赐良机”;这是日本“大陆政策”  相似文献   

19.
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中国东北移民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作为一种主张和思潮,在日本帝国主义者中由来已久。早在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部攫取的权益,向中国东北移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当时一方面受中国当局的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向中国东北移民问题,在日本政府中并没有形成国策,日本政府对此尚未全面倡导和组织。 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概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整个中国东北,为公然全面向中国东北移民创造了条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可以1936年7月日本政府确定“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为界限,分为试验移民期和大规模移民期两个时期。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和拓务省就多次研究,制订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和方案。关东军在1932年10月1日确定的“关于向满洲移民要纲案”中,明确提出了日本农业移民所具有的四项军事、政治作用,即规定“日本移民以在满洲国内扶植日本民族为指导以谋求远东文化之成就为重点”。就是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力量,充实对苏作战的后备兵源,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和进行奴化宣传。此外还有一个目的,那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中国小说大规模传播到了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直接促进了东亚地区汉文小说创作的全面兴盛.中国小说在东亚的传播与东亚各国汉语学习的旺盛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口语学习便成为明清通俗小说得以在东亚各国广泛流传的重要契机.对中国体制的模仿及文化崇拜,给中国小说在东亚的广泛传播带来了机会,也为东亚汉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正是在吸收和改编中国小说的过程中,朝鲜、日本及越南的汉文小说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