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都城市的历史地理特征焦书乾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先后产生过数以千计的各类城市。其中一类是曾做过某个时期中央政权或地方政权的首都。时至今日,这些曾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古都城市,除个别已经消失,大多数延续为现代的城市,不仅保存有...  相似文献   

2.
北宋东京城的营建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与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为我国的六大古都。因为历史上它曾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与金的都城,所以开封又有“七朝故都”之称。而在七朝之中,北宋在此建都时间最长,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靖康元年(1126年),达一百六十六年之久。由于赵氏政权大力的经营,它成了北末一代的政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历史时期山西曾是国家或割据政权设立都城的首选之区。按照古代都城的属性,山西古都大致可划分为上古传说及三代之都、方国都城、战国及秦汉之际诸侯国都、割据政权都城、陪都、少数民族国都六个类别。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考古资料对上古传说及三代之都、方国都城进行辨证和讨论,可以初步确定历史时期山西境内上古传说及三代之都、方国都城的数量和年代。  相似文献   

4.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最新的考古资料,对山西境内战国及秦汉之际诸侯国都、割据政权都城、陪都和少数民族都城进行辨证和讨论,初步确定历史时期上述类型古都的数量及年代,不仅能够从整体上了解历史时期各类政权在山西境内立都的基本情况,也为以后分析山西古都时空分布的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古都洛阳与长安及开封所处的地理位置存在着某种关联性,是我国最早且存在时间最长的黄河流域都城轴线上的三个重要结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们形成了相互补充、促进或制约的区域关系,并对古都洛阳都城建置的增设废省以及地位升降变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第六章唐长安第一节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公元六世纪末期,一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都城在今西安市区的所在地建立起来,这坐都城定名为大兴城。这坐都城的出现,适应了当时大统一的新形势的需要,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个空前的伟大的创举。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设计思想、平面布局曾对邻国的都城产生重大的影响。隋初仍都汉长安城,由于形势的发展,这坐旧的都城已不能继续沿用,必须另建新城,关于大兴城的兴建,据《隋书·高祖文帝纪》(卷一)记载,开皇三年(公元582年)六月,隋文帝杨坚曾下了一道新建都城的诏令,诏令的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7.
源远流长的长安文化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又为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其形成的原因、历史客观规律及发展前途非常值得探析。分析认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所在地的长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传统文化、频繁的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等因素,促使长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艺术等领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西安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城市形态就是因其土地利用的内在差异而构成的一种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且又符合一定的规律。西安是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城市兴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其城市空间形态独具韵味。历史迈进21世纪,古都西安又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西安的城市建设是继续向外延伸“摊大饼”,还是探索新的结构布局形态,西安处在一个历史的选择当中。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西安慎重地提出了“九宫格局”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北。这里有历史名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它是汉唐等朝代的都城,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中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甘肃,宁夏地区,地域辽阔,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东段的南北两道,汇于河西走廊,通向西域。所以,陕甘宁地区是联系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中原民族与西域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0.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历史上有十一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的冲天大将军黄巢和明末闯王李自成也在这里建立过农民革命政权。前后历时一千一百多年。西安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重要舞台。在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建制、规模、人口和建设成就,在国内、国外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中外城市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辉煌的篇章。“一唱雄鸡天下白”。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古城西安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西安“旧貌变新颜”,焕发了新的青春,成为一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新兴工业城市,成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了适应西安日益发展的形势需要和满足中外人士希望了解西安历史的愿望,陕西省委指示省博物馆、文管会组成由工人、干部和专业人员三结合的编写小组,在武伯纶同志原《西安历史述略》(一九五九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这次修改,突出了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条红线,着重阐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伟大真理,并结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新收获,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探讨。全书共七章,十八万字。为了先饷广大读者,我们拟将其中主要内容,即:周、秦、汉、唐部分连续在本刊上发表。同时也带有征询意见的性质。恳望同志们将看后意见及时报告本刊编辑部或省博物馆《西安历史述略》编写组,使这部著作更臻完善,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1.
古代都城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亦有诸多值得当代人研究、借鉴之处。通过对我国古都建设问题的论述,回顾了古都与自然的历史变迁,探讨了古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议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古都与自然的关系,批判地继承古代城市建设传统,主张当今古都城市的建设应在全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多 《人生与伴侣》2022,(28):36-37
<正>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都是整个是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重大事件的核心,更是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在中国封建时代,也是这样,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安(西安)、金陵(南京)在很长的时间会作为某一个封建王朝的首都。令人奇怪的是,夏商周三个王朝的老大,屡屡搬迁自己的首都。我们普通人搬一次家都累个半死,  相似文献   

13.
江陵名列中国第十大古都楚草日前,上海古籍出版社郑重推出《十大古都》一书,首次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陵,与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沈阳、大同并列为中国十大古都。江陵历史上曾先后为楚都郢、临江国都、齐和帝都、梁元帝都、后梁都、萧铣帝都、唐...  相似文献   

14.
关中经济与古都长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安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本文认为,定都长安除了应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形势外,还必须有关中经济作物质基础。关中经济的兴衰对定都长安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中国,都城作为文明的容器,也是政治理想和哲学观念的物态呈现。西汉的政治与哲学均自有特色,这种特色烙印于长安。首先,长安随着政治理念和政治路线的变化,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都城意象的转变。前期以宣示权威为主,追求“壮丽以重威”的美学风格;后期则通过一系列的礼制化改造,将一个世俗而物欲的都城转型为一个更体现礼制原则的都城。第二,西汉哲学虽短于思辨,但长于想象,融入阴阳五行的儒学和神仙方术、谶纬学说等一起提供了“鬼神术数”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下,长安成为天命的暗示和能通阴阳消息的神圣都城。总之,长安作为西汉政治与哲学的物态呈现,从根本上讲都是在为其政权提供不同向度的合法性证明。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专有地理名词,“长安”本指立都关中的汉、唐等王朝京城,但是进入宋词意象体系的“长安”,除指称本朝都城汴京、临安之外,也被宋代词人赋予丰富的文化意义。从宋词文本出发,通过对宋词中频繁使用的“长安”意象之考察,认为“长安”在宋词中不仅是官场、君恩、文人政治理想、政治名利场以及玩乐之地等的代称,甚至在南宋词中,它也指王朝丧失的北方疆域;“长安”在宋词中的丰富含义及其意义的变化,既与宋王朝治下国运衰微的现实有关,也与宋人对前代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有关。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在几千年的开发史中,唐代的鼎盛与辉煌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自唐中后期以来,古长安逐渐丧失了中华文明中心的地位。传统的封建思想、小农意识是近代以来西安经济落后的人文原因。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探索西安城市软形象的内涵,发扬古代西安尤其在唐代所展示出来的城市魅力,再造西安城市软形象,对于加快西安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西安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汉长安城是西汉封建王朝的首都,在现在的西安市区西北约10公里。在二千多年前,它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勘察发掘了解都城的建筑布局及其内涵,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市文物部门提出的“三个文化带”,经中共北京市委党代会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内涵不断得到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三个文化带”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关系密切,从北京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城市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史称“神京右臂”;长城不仅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草原民族融合的前沿阵地,也是南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还是北京作为国家都城的重要屏障;中国的大运河始终向着首都修建,尤其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更是体现了大运河与国家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由此,“三个文化带”建设的内容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高地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从赫图阿拉到北京的都城运动对于清王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跨越和历史转折。定都北京,使清王朝势力由关外一隅迅速推向全国,由一个地方政权迅速变成统一国家的统治者。由满洲之君变成了华夏诸民族的皇帝。定都北京是中国都城发展的向心运动。符合中国古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对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北京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使北京在民族大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清朝都城以京师为根本、以“三山五园”为补充、以避暑山庄为“行在”、以盛京为后院。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都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