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推进骨灰安葬方式的多样化,是新时期推进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背景: 1.2005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浙江省宁海县召开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建设研讨会。会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以《倡导绿色殡葬构建和谐社会》为题,对推动生态墓地建设,促进骨灰处理多样化工作做了分析和部署,为全国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2.北京市民政局编制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殡葬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区县应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各地公益性殡葬设施发展规划,实施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为推进习俗改革和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服务。  相似文献   

3.
骨灰的集中安葬,永久性石材的大量采用,大面积的青山在公墓建设中的“白化”,使得公墓成为殡葬改革中令人质疑的焦点问题。群众“入土为安、无碑不成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何跳出传统公墓的旧模式,更好地实践生态公墓、绿色殡葬的理念,如何逐步引导群众选择生态型的安葬方式,是公墓改造和建设面临的突出课题。青岛福宁园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更多启迪。  相似文献   

4.
锐新闻     
正@为了后世该动一动"祖坟"了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从社会意义上来讲,中国人多地少,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保证粮食安全需要确保相应的土地。工业、城市和交通建设等每年也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死者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合葬墓"可以提高单个墓位的使用率,节省大量的土地。只是,现实中,国人对"祖坟"还有着文化层面的敬重和不舍。  相似文献   

5.
刘震 《社会福利》2006,(4):21-21
在日常工作中,公墓经营者常会遇到丧偶再婚者子女要求将几位老人一起安葬的问题。经查《殡葬管理条例》、《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及山西省、太原市《殡葬管理办法》均无具体规定,仅有“骨灰墓单穴和双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强化公墓管理,促进重庆市公墓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庆市民政局决定围绕“安葬骨灰或遗体的墓地占地面积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擅自扩大公墓占地面积。墓穴(格位)管理费是否专项用于墓地的绿化、维护和管理,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作他用行为;是否按规定使用安葬(安放),证,是否使用市财政局监制的殡葬专用收据是否存在传销、炒卖墓穴(格位)或以许诺回购方式销售墓穴(格位)行为;公益性公墓是否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出售墓穴”等方面对全市公墓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相似文献   

7.
习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创造并沿袭的以风俗习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习俗文化是民族伦理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与汉民族的习俗文化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少数民族的礼仪、信仰、饮食、服饰、居住等习俗文化,蕴含着重要的道德功能。面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必须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文化建设战略高度来思考,通过综合创新,以寻找有利于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非语言表现与日本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文化交织的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合作和相互依存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明了他民族的语言特征、文化习俗和交际习惯,对跨文化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独特的交际方式。它除了规范本民族文化区域内部人与人的交际行为,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历史积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风尚和民风习俗,非语言表现就是一个显著的特征。非语言表现涉及到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际关系学等多种学科。本文旨在从民俗文…  相似文献   

9.
匈奴、东胡、乌桓、鲜卑从来都不是单—、孤立的民族存在,这些族群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往来,在相互交往中,周邻民族间的生活习俗趋向雷同,自然在情理之中.在追溯慕容鲜卑传统教育渊源问题时,可以看出民族文化的交融伴随于每一次政治中心的移徙,而多民族文化以习俗的方式保留在慕容鲜卑的传统教育之中.西汉时期匈奴、东胡、乌桓的共生态势出现了慕容鲜卑在习俗上的多源;檀石槐时期鲜卑民族的分裂、迁徙与融合使慕容鲜卑在文化上呈现出来多元的特征;而慕容鲜卑政治中心的移徙中对汉文化的吸纳则是慕容鲜卑传统教育见有汉文化元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裴悦 《社会福利》2005,(6):62-62
2005午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跑马山公墓专门开发了一片树葬区,培育了多种苗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骨灰树葬方式,推行“以树代墓,与树千古”这一符合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引导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全市已经有了“树葬”宜城第一人。据悉,该市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以跑马山公墓树葬区建设为标准,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一批以“树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公墓,从而有放解决决土葬和乱埋乱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池文君  谢红 《社会工作》2009,(13):25-26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延边州的殡葬工作者在推动殡葬改革过程中发现一些朝鲜族人将死者骨灰既不保存也不安放,当即吹散。于是,积极宣传推广,在朝鲜老人聚集的街道社区、村委会进行宣传引导,并采取现场示范、亲朋传递等方式争取群众认同。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扶持丧主吹骨灰。对于拟吹骨灰的丧主,给予运尸、火化、丧葬用品等方面的优惠。2004年吹骨灰918具,占全市火化总量的51%。在积极推广吹骨灰方式的同时,还大力引导丧主采用骨灰撒江、撒河等生态的葬法,有效地遏制了骨灰二次土葬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石群勇 《社科纵横》2009,24(2):53-55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自为体系,是一种制衡存在。文化的稳态延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稳态延续不是按简单平衡的方式去实现的,而是一个“制衡”的过程。民族习俗作为文化系统中组织层面的非强制性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文化的自然延续去节制社会成员的生产消费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习俗就是一种制衡存在,是文化制衡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民族习俗的执行过程就是文化制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5,(11):57-59
骨灰制成纪念品追思审美两相宜 随着火葬逐渐被美国人所接受, 火葬在美国日益普遍,而美国人对 处理骨灰的方式也更加充满创意。 如今,越来越多的死者家属开始使 用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过世的亲人, 其中有把骨灰放入艺术品、猎枪弹 壳、烟火,或者是添入油彩而画成 油画,以及加入闪闪发光的造型玻 璃艺术品中。  相似文献   

16.
招魂习俗自古至今在我国很多民族中都存在。招魂本身是一种巫术行为,其涉及的内容颇多。本文通过对青海贵德地区藏族招魂习俗的实地调查,来探析藏族招魂习俗中所蕴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周玲 《唐都学刊》2004,20(5):100-102
饮食习俗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领域中最具稳定性和独特性。又因元帝国空前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和风俗各异,使饮食习俗显现出多样性与特殊性、开放性与兼容性之特点,作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蔬菜水果,在元剧中因剧情需要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诸如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葫萝卜、葱儿及橙、荔枝之类,展现了元人的饮食习俗,从而可以反观元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真实性、多样性和鲜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15,(5)
本文运用生态哲学、价值哲学、实践哲学、文化哲学和人学的古今智慧,对传统殡葬方式进行扬弃,吸取现代各种绿色安葬理念和实践的优长,初步建构安葬自然化的理论框架。安葬自然化不仅追求对自然生态的无害化,而且追求对自然生态的有益化。它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内在追求而不仅仅来自环境的压力。安葬自然化是人回归和反哺自然的自觉的现代实践,其本质上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关怀,是契合地球生态圈总体平衡和永续循环本性的深层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少数民族色彩浓厚,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图腾、民族符号也是各色各样,多姿多彩,融入民族色彩的多宝阁更能让人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该次课题尝试抓住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把握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尺度,设计出不仅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的多宝阁家具。  相似文献   

20.
吴艳 《社科纵横》2013,(12):41-43
在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治国方略的条件下,政府需要通过法治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因此,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的理念要培养法治理念、社会管理方式要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机制要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等法治途径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