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行政协定》是构成战后美日同盟关系及决定走向的重要文本,无论是协定内容中的每一项规定,还是协定草拟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出美国决策机构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认知及美日同盟关系的定位。尽管处于“美军驻日条件”界定主导地位的美国军方,始终将日本看作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没有作为一个对等盟国来看待,体现出战胜国对战败国应享有的绝对优越驻留条件。但是,在日本着力实施亲美的协调主义外交的强大攻势下,迫于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压力,基于远东冷战局势的变化,从美日“良好政治关系”维护视角考量,美国军方不得不从坚决反对日方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修改意见,转而做出让步。迄今,该协定维系着美日同盟关系,但“美军驻日条件”始终使日本处于“非正常国家”地位,制约了日本作为主权国家所应享有的对驻日美军的控制性权利。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政策与中日贸易(1950-1952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美国执行严格的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政府开始追随美国,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经济战,中日贸易几乎全面中断。即使在美国对日占领结束后,由于吉田茂政府推行一边倒的亲美政策,日本对华贸易依然处于美国的控制下。尽管日本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中国一道为了打破经济封锁而不懈地努力,但是美国对华经济战以及吉田政府的密切配合仍严重制约了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强调意识形态因素的美国和一味执行亲关政策的日本都因此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以自民党"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为主的日本政界亲台势力重新组合,组成了日本国会最大的跨党派亲台议员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日华议员恳谈会"在继承了其前身"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密室政治"、"亲台宗旨"、"日台沟通中介"等既有特点的同时,也有"跨党派全方位化"、"组织成员新生代化"、"日台政治沟通多元化"等新特点.作为日本政界亲台势力的"代言人",虽然"日华恳"并不反对中日两国既有外交关系框架,但其"亲台制华"政策对中日关系、中国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十六世纪中叶,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是我们研究中日文化关系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日欧文化的最初接触十六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与欧洲文化开始了最早的直接接触,这无论在欧洲史还是日本史上都是件大事。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又趋增大,布什上台仅半年,日美经济的局部摩擦迅速发展为“全方位”摩擦。日本的经济攻势对美已构成巨大威胁。美决定对日采取新的贸易战略和制裁措施,日严阵以待,日美关系又趋紧张。  相似文献   

6.
日美是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强国 ,日美关系则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世界局势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形势。战后日美关系始于日本被占领期 ,这期间所形成的日美之间的上下主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战后日美关系的原型。但是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冷战时期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世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日美关系由战后初期的占领关系逐步演变为日本独立后的美主日从的追随关系 ,到了 90年代又进一步演变成日美趋于平等的态势 ,可以说这些变化是极其明显的。本文拟就战后以来的日美关系的演变略作一番探讨。  一、美君…  相似文献   

7.
从“安保条约”的修改看日美关系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健在1951年9月8日签订《对日和平条约》的同时,日美之间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下简称“安保条约”)o前者在国际法上使日本获得独立,后者则使日本处于依附于美国的地位。]960年日...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疏远到再定位的过程。本文拟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角度,分析日美关系的调整过程,并尝试对中美日三角与日美关系的前景作一分析。之所以将日美关系置于中美日三角中加以考察,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以后,从对亚太局势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讲,中美日三角是核心,三者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亚太局势的稳定和未来秩序的基本面貌,中美日三角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比其他各个三角关系的主要特点便可知道,中俄美三角关系的变化关系到全球国际政治关系的走向,但由于俄罗斯实力尚未恢复,处于一个过渡期,…  相似文献   

9.
始自第二次日英同盟、经日俄同盟直至日德同盟,日本一直存在把美国作为针对对象的结盟意图。日美同盟建立的历史基点是由日美冲突转为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这一基本前提的形成与日德同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日德同盟时期的日本政界与日美结盟时的日本政界颇有渊源,从而在日本政治体制内保留了持续结盟的力量。日德同盟的经历为日本对美结盟留下了要尾随强者获得利益而不要轻易挑战强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日、美学者提出的日美关系存在两个周期的论点作出自己的诠释 ,认为 :以 1 91 1年为界 ,2 0 0余年的日美关系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的两个周期 ,每个周期分为平等、过渡、不平等、准平等四个时期。 2 1世纪初叶的日美关系可定位为准平等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 ,日美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日本将“普通国家”化。日美关系在 2 1世纪之内将进入第三个平等竞争时期。随着这一时期的到来 ,日美间的利害冲突势将增大。  相似文献   

11.
关伟  关捷 《日本研究》2009,(3):18-21
日本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在认定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对外"战略基轴"的同时,主张修改《日美地位协定》,调查《日美核密约》。在亚洲关系上主张"回归亚洲",构筑"东亚共同体"。对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兄弟外交",不参拜靖国神社、恪守"无核三原则"等。胡锦涛提出的发展中日关系五点意见以及鸠山的言论,都显示了要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而努力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芦沟桥事变”50周年和中日两国恢复邦交15周年。为了纪念中日关系史上这两件大事,兹就中日关系与亚洲和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意见。 一、中日友好是亚洲和平的柱石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对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日关系都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现在,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超级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日欧开始了最早的接触与交流:欧洲人来到日本开展贸易,传播欧洲文化;日本人也开始直接接触到欧洲人,日本的原有文化也开始在欧洲发生影响。这无论在欧洲还是日本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日欧最初接触与文化交流,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日欧最初接触的历史条件、日欧最初接触中的特点、日欧最初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问题作一简要述论,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李广民 《日本学刊》2005,1(6):70-82
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发表涉台《共同声明》,再次使美日同盟涉台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日同盟涉台最要害的是“远东条款”,从日本政府对“远东条款”一再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日同盟涉台条款的演进轨迹,即无论美日与中国的关系如何,美日对中国做出什么承诺,“远东”包括“台湾”始终是日本官方的“统一见解”。《周边事态法》、《有事法》虽对美日同盟适应范围有所调整,但其在涉台方面并无丝毫松动。美日同盟涉台条款明显违背中美、中日在台湾问题上业已达成的共识,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国际法义务和国际信义的亵渎。它阻碍了我国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更是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日美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美关系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需要作纽带、以美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激烈对抗为背景、以日美安全条约为主要标志的特殊的双边关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既向这一特殊关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促动因素。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调整过程。日本和美国在自身利益需求和特定国际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其双边关系的调整既体现了大国关系在国际格局过渡时期进行调整的普遍规律,又显露出口美双边关系中特定因素作用的痕迹。由于日美两国分别…  相似文献   

16.
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是在其主导、设计和构建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孕育的,其决策权力是以关系本位为基础、利用过程中国家间关系"孕化"的。"过程构建"和"关系利用"的互动耦合及其演进,形塑了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过程构建"孕育了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反过来"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又塑造了过程本身,且呈现从"蛰伏的目标"到"公开的决策"的延展图式。从国际层面而言,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权力主要是在"日美同盟关系"以及"日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系"等主要网络平台中孕化的。当然,在国际关系网络平台中孕化出的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权力,并非是刚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力,而是具有柔性的"软权力"。可见,关系就是孕化权力的平台,没有关系便没有权力。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行为,不仅折射出其在人类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选择的行为偏好,而且也是其决策本质与政治哲学的外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社会学,今天无论从其研究人员的数量或是从每年出的研究成果来看,都不亚于海外各国,就这一点而论,日本的确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社会学大国。但正如后面将要谈到的那样,在质量上可以说日本社会学仍然处于欧美社会学的极大影响之下,特别是理论社会学研究从传统上其主要内容一直是吸收、介绍和解释欧美的理论。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在今天,3个研究人员中就有1个认为“社会学还没有从进口学问中摆脱出来,还缺乏结合日本现实进行研究的态度。”(新睦人:《对日本社会学的见议·下》,《现代社会学》第10号,讲谈社,1978年)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美关系史是近代日本对外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近代日美关系史,对于弄清楚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拟就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一近代日美关系,始于1853年“黑船来航”。随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世界格局演变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地区格局、大国关系格局等三个层次的国际格局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中日、中关、日美等大国关系格局对国际形势影响最大,国际格局演变与国际力量对比消长有关,而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又与国家发展模式正确与否有关。从中、美、日、俄四大国兴衰与力量对比的演变历程看,国家发展模式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开始摸索日本国家模式的转型,把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当前国际大格局有利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有利于中日推进战略互惠合作;但对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及中日关系前景,我们应持谨慎乐观态度而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20.
菅直人内阁成立后改善日美关系,在钓鱼岛事件后加快调整对外政策,重视日美同盟,完成防卫大纲修订,加强对华防范和构筑制约中国的国际联盟,同时在经济等领域开展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协定。菅直人内阁对外政策依美防华的特点,反映了日本在中国国力上升形势下重建对华关系的新思考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