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载体,着力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无缝隙的平等就业服务,率先在成都市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目前,全区所有镇街和社区全部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劳动保障平台,现代办公设施齐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畅通,专兼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到位,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就业基础台帐健全,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动态情况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河南省南阳市2014年春风行动按照市春风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岗就业和促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每个乡镇选择2到3个行政村作为监测重点,实行月报制度。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农民工台账,及时掌握了本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努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做好乡镇(社区、村委)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社区平台是开展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机载体。依托社区平台,完善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劳动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攀枝花市狠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全市在16个街道、20个镇和6个重点乡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124个社区和67个自然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和就业服务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6.
资讯     
●近年来,南充市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强化了社区促进就业的工作职能,推动全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劳务派遣和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各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和街道、社区,以实现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和再就业为目标,成功创建了30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最近,南充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暨“充分就业示范区”命名会,全市9个县(市)区的30个社区被命名为“充分就业示范区”,并分别获得了5000至1万元的奖…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温江区以关注民生、促进就业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中心,切实抓好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促就业。区劳动就业部门结合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结合公共服务下移,将老百姓需要的服务送到身边,将求职、职业介绍、用工备案、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办理下移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老百姓不需走出自己的村、社区就可享受到政府的服务。将社区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采取免费输送方式,上门服务,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扩大输出规模,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四是落实惠民政策服务单位促就业。对符合灵活就业条件的个人实行社会保险补贴、  相似文献   

8.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体,是实施就业服务的依托,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体,是实施就业服务的依托,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切、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攀枝花市狠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全市在16个街道、20个镇和6个重点乡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124个社区和67个自然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和就业服务网络,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目前,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大部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具备30——2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所,并配备了比较完善的办公设施,同时将基层平台建设资金和人员、工作经费均纳入了市县两级的财政预算,并由市里统一投入硬件设施。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纳入了全市“金保工程”统一规划,为所…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射洪县率先在全省县级城镇中探索社区管理城市模式,在全县30个乡镇、10个街道社区全面构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县城区域形成了3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管理20万城镇人口的格局,并将就业管理、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安置等各项职能向社区延伸,充分发挥了社区平台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加祥 《中国劳动》2003,(12):52-53
江苏省泰州市经过各方通力协作,努力工作,在全市各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各社区居委会配备了劳动保障专管员,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三级服务网络。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促进就业、医疗保险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构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中,我  相似文献   

13.
邻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抓住机遇,结合实际,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地在全县11个中心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10个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并充分发挥延伸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就业再就业和退管服务社会化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培训●南充市劳动保障局最近举办了该市第一期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班,全市街道、重点乡镇劳动保障所专职工作人员、社区聘用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及再就业救助员共80余人参加了培训。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蔡勇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要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方位掌握就业、失业、社会保险等基本情况,全方位地为老百姓提供劳动保障服务,逐步构建责任社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的劳动保障工作体系。沈灵一就业●南充市顺庆区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社区资源,推进社区建设,盘活社区资产800多万元,310…  相似文献   

15.
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谋求新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就业服务和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支撑。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对于构建城乡统筹,上下连通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从总体上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一个宗旨 稳步创建持续发展 资中县自银磷社区成立以来,把充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劳动就业保障服务工作站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网络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长效化. 强化五大举措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社区成立了劳动就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担任组长,就业站、社区干部、居民组长、企业单位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劳动就业保障服务站和劳动保障监督站,具体负责充分就业和监督工作,各类事项及办理流程上墙明示,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巴中市把劳动保障监察作为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切实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网络建设。该市以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建设为契机,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向乡镇、社区延伸,基层工作平台不仅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还要及时做好违法案件的情况收集和意见反馈工作。刘正茂●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最近泸县在全县24个镇建立了职工维权站,由各镇工委、劳动保障所和司法所抽调人员组成,从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协调劳动关系、职工维权等方面为劳动者提供服务和帮助,为劳…  相似文献   

18.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是党和政府惠民服务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是落实政策措施,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托。乐山市从2003年开始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对群众的服务窗口.是落实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实现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全覆盖的重要载体.在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切实抓好硬件达标、素质提升、考核激励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省社区就业工作是从1999年开展起来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社区就业的政策,为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到社区实现再就业奠定了政策基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后。社区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已有3116个城镇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聘任劳动保障协理员6360人。7年来社区实体不断发展,累计创产值67.4亿元,创税利4.1亿元.吸纳下岗失业人员37,4万人。社区已经成为我省就业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十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99,7万人.其中社区新增就业35万人.占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