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初期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为了实现它的全球战略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 ,称霸世界 ,积极对外进行经济援助。同时 ,美国为了取得战略资源和保持经济繁荣 ,必须对外进行经济援助。通过对外经济援助 ,美国初步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标和经济目的 ,奠定了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 ,并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对外援助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迫于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的压力,需要大量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下滑,国际收支平衡危机频仍,面对国内尤其是国会的反对,无法获得太多的援助拨款。针对这一状况,肯尼迪政府调整其对外援助政策:一方面将援助类型从以军事援助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援助为主,确立了经济援助,特别是发展援助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出援助负担分担政策,要求西欧及日本等盟国分担援助负担。这些调整使得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开始走向制度化,并为以后美国政府以及国际援助体系的对外援助政策确立了基本框架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外经援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经援政策的调整是与其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相一致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美国对安全利益界定的变化,对外经援的目标和实施重点也随之变化。但是,经济援助的效果在冷战时期和冷战后却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 ,学者在论述时 ,往往侧重于得出结论性的评价 ,如把美国的对外援助与人权外交结合起来 ,认为美国对外援助尤其是经济援助是推行人权外交的工具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美国提出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它与人权外交的关系不大。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提出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 ,自此美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对外援助政策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工具 ,无论何时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 ,国内政策的制定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援活动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选择性援助;有条件援助;援助制裁。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运作模式的分析再次证明:美国对外经援的实质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为其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性质,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都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的政策与杜鲁门政府相比 ,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就二者的共性而言 ,都是在“遏制战略”的框架内规划对朝鲜政策的 ;都坚持“在韩国主导下的统一”和加强韩国的实力地位。就二者的区别而言 ,杜鲁门政府的朝鲜政策从属于“遏制苏联集团”的战略目标 ,加强韩国实力地位的主要手段是提供军事援助 ;在亚洲军事战略部署中 ,日本占据核心地位。韩国的安全保障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朝鲜的政策从属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 ,对韩国的援助既有军事援助也有经济援助 ,军事援助优先 ,经济援助为提高军事实力服务。美国不仅要保障韩国的安全 ,而且要推动韩国加入西太平洋地区集体防卫体系。韩国在美国的亚洲军事战略部署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这种转变 ,与同时期美国政府对日本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面临日益增长的对外经济援助需求与严重国际收支失衡所造成的两难困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肯尼迪政府提出了援助负担分担政策,并推动形成了国际援助体系。美国的这些举措对日本外援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美国迫切需要并采取切实措施敦促日本分担其在东亚的援助负担,使得日本的对外援助一开始就向东南亚倾向;另一方面,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援助体系形成之后,作为开发援助委员会的正式成员,日本的对外援助在援助数量和质量方面都需满足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外援助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外援助是国内政治的拓展 ,是一个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当然 ,随着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依赖的不断加强 ,特别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介入 ,对外援助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追求更多的人文关怀。美国是世界上开展官方发展援助最早的国家 ,在规模和程度上也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 ,美国推行的对外援助政策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德国对外经济法》《德国对外经济条例》改革的介绍及其与欧盟法、《关贸总协定》的比较,认为应对这两个德国法中的"公共安全和国家秩序"进行更加准确的界定,并分析了这次改革对我国企业在德国以及欧盟范围内并购德国企业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事先和事后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贸代理制度刍议──兼析《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推行外贸代理制,但直至1999年新《合同法》颁布之前,关于外贸代理的规则只可见于国家外经贸部颁发的行政规章之中,而且其规定的内容也不完备、不合理。也正因为如此,外贸代理的做法颇为混乱。新《合同法》针对以往外贸代理立法上的不足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及其规则,从而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作者还就进一步搞好外贸代理工作,从法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促使国际商事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使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形成,各国政府在推动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同时,必须调和个体利益、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1949年的德国《基本法》确立了不可让渡的人权保障原则,并引入"永久保障"(Ew igke itsgarantie)条款;1961年的德国《对外经济法》规定了对外经济自由原则。德国《基本法》和德国《对外经济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在维护国际商事关系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国内层面而且在国际层面提供了人权保护,使个人自由和公民基本权利在国际商事关系中与在国内具有同等的地位。德国法的规定对各国构建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外贸代理自始处于法律规范不健全的状态。《民法通则》只规定了外贸直接代理,没有对外贸代理进行全面规范调整。外经贸部颁行的《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使外贸代理第一次有了专门性调整的法规,但也因其内容等方面的缺陷不能对外贸代理作出合理有效调整。现行《合同法》借鉴英美法系中的代理制度对外贸代理作出了合理调整,但亦存在不足之处,加入WTO后,中国的外贸代理将面临更大冲击,因此,很有必要健全外贸代理制度,制定统一的《外贸代理条例》。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人才结构的变动,而人才结构的调整又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简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合本区域经济建设特点,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外语人才结构调整应注重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校本课程“商务礼仪”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的课程方案中课程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情景的设计思路,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首次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需要详细考察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设置的一般规则,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当前,主要援助国在设置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时,通常要考虑内部机构设置方式、技术和资金援助的管理模式、特定领域专门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的设置、对外援助的外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从完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设置驻受援国现场管理机构以及培育援外承包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