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炬 《中华魂》2011,(7):63-63
浩荡南湖水,浪涌领航船。辟开共运航线,屈指九旬年。几经狂风暴雨,突破惊涛骇浪,左右自纠偏。稳舵排艰险。捷报挂风帆。  相似文献   

2.
阮籍的《咏怀》诗主要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变幻莫测的时事所激起的盛衰之叹,二是身处乱世而悟出的人生哲学。庾信一生中经历了两次大的祸乱,由南入北,饱受了逃亡与羁旅之苦。相似的人生处境,使得阮诗成为庾信取法的对象。文章分析了庾信《拟咏怀》对阮籍《咏怀》诗"荣衰""生死"两个主题的接受,及《拟咏怀》中"乡关之思"对阮籍《咏怀》诗主题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建军节咏怀     
钟丰彩 《老友》2012,(8):20-20
一 北征两党共戎床,同路相煎蒋梦狂。  相似文献   

4.
在李梦阳的诗歌创作中,咏怀诗数量大、质量高。这些咏怀诗或慨叹人生忧患,或吟唱朋友情谊,或抒写高远理想,是李梦阳丰富的情感世界、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李梦阳一生坎坷的心路历程和曲折的仕宦生涯。李梦阳在咏怀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是封建时代一切正直知识分子思想与行为的倾诉与表白,因而也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5.
感时咏怀     
刘章 《中华魂》2012,(15):64-64
读《东坡赤壁诗词》与朱玉明诗和唱“银河换水洗乾坤”,万众和鸣雷电奔。荡尽人间污与浊,小花小草也舒心! 致诗人兼自慰莫愁诗句无人买,月色阳光不用钱。道义从来难定价,蕙兰香气染云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游仙诗从先秦至隋唐发展过程的梳理和艺术成就的总结,可以发现游仙诗在内容艺术上的嬗变以及它与当时社会条件和诗人际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作中,除备受称赞的爱情词外,咏怀词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李之仪一生际遇坎坷,仕途不顺,又是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咏怀词直抒慨叹人生之情,亦承苏门旷达之风,在其词学思想的指导下,有着自有一种风格、言尽而意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黄侃《咏怀诗补注》突破以史证诗这一传统注释方法,立足于诗句本身阐发诗意,纠正了前人的不少牵强附会,为阮籍《咏怀》诗的注释开辟了一条新路。黄先生对诗歌比兴的见解值得注释者重视。但是,完全抛弃史实,忽略《咏怀》诗以古典言时事的特点,也使得他对《咏怀》诗一些篇章的解释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魏晋咏怀诗分为三种类型或曰三条路线,一是游世线,一是淑世线,一是超世线。三条线此起彼伏,纵横交织。大体的轨迹是:汉末桓灵时代以游世情趣为主,建安时代以淑世情怀为主,正始、义熙时代以超世情调为主。酒在三条路线、三种类型中有其各自不同的作用,或为麻醉享乐的工具,或为促人上进的动力,或为引渡诗人进入逍遥超越境界的舟楫  相似文献   

10.
阮籍的《咏怀》诗含蓄而隐晦,但其间所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阮籍身处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因素及个体意识的觉醒使他的人生悲剧意识带上了政治悲剧意识与生命悲剧意识的双重色彩,并且明显具有从屈原的政治悲剧意识转向苏武的生命悲剧意识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评价了温庭筠咏怀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遭际的悲剧主题。本文以为,温庭筠表现出的执著精神,虽历经磨难而不改初衷的勇气,尤其是通过落拓不羁形式反映的潇洒横放,正是传统士大夫所坚持的一种风范,或者说一种捍卫自己尊严的武装;而这种风范与武装,恰恰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13.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4.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因其旷达的性情、放诞不羁的行为,历来被儒家所诟病,但阮籍是一个有着儒学情怀的儒者。由于受到传统儒学以及家学的影响,在少年和青年时期,阮籍树立了儒家"内圣外王"式的理想。正始之后,司马氏血腥的政治手段使他不得不放下儒式的理想追求,无奈地转向庄老之学。但阮籍是信奉儒教的,无论其行为如何荒诞不经,他的骨子里是从一而终的对儒礼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
历代多从比兴、用典分析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文章认为不论是比兴还是用典,都离不开意象的运用,意象在《咏怀》诗中是非常典型的。文章将《咏怀》诗中的意象分为六大体系:日意象、鸟意象、植物意象、道路意象、神仙意象、自创人物意象,由此分析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群,形成了《咏怀》诗广阔的审美潜能,也是其诗歌魅力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6.
阮籍《咏怀诗》的意象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籍《咏怀诗》“归趣难求”,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难解之谜 ,研究者往往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文化思潮来探求这个“谜底”。而本文则从《咏怀诗》文本出发 ,结合中国古代的意象理论 ,分析《咏怀诗》意象世界的内容种类和意象组接方式 ,并指出阮籍诗歌意象世界的独特审美特征——隐秀之美。本文认为 ,丰富奇幻 ,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是《咏怀诗》“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因。而笔者通过文本的阅读和分析,逐渐认识到,是阮籍那种音逸调远的文学语言,使《咏怀诗》获得了空前的张力。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在阮籍的《咏怀诗》中,词语的联想意义使其获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咏怀诗》充满张力  相似文献   

18.
19.
飞翔意象在阮籍《咏怀》诗中有诗心、诗情、诗法、诗境四个营构向度。飞翔意象传达出诗人的行藏与心迹,演绎着诗人的缥缈哲思;其既触动了抒情主人公的悲情,也被诗人打上了特定情感的烙印;阮籍对飞翔意象的书写推进了此类诗歌的抒情模式,诗中的情思因此变得隐晦飘忽,富于比兴意味;诗人借飞翔意象的描写,隐约构建出一种温柔、哀凉的诗境。  相似文献   

20.
论阮籍思想及其与《咏怀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阮籍思想的评论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阮籍毁坏礼教;第二种认为,其内心崇奉礼教,儒家思想才是他的“本志”;第三种认为,阮籍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章作者认为这三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不足.作者通过考察阮籍的玄学论文,认为其思想是阮籍在无法实现理想的状况下,企图泯灭是非来寻求内心平衡的矛盾体.这种矛盾在阮籍《咏怀诗》中得到体现,并成为《咏怀诗》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